历史价格会员

储能投资狂飙突进 各路玩家蜂拥而入 是勃勃生机还是风险累积?

“从全球范围与国家战略来讲,(储能)这个行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保持高速增长几乎是确定性的,因为减碳是全球议题。”埃泰斯总经理周建国对财联社记者感慨道,储能行业现在是各路资本一窝蜂地涌进来。而透过近日在杭州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足以窥见这个行业的热度之高。

“虽然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储能行业仍处在产业变革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的探索之中。”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致辞中谈及储能发展现状时表示,当前外资、合资、自主品牌及跨界新势力已开始短兵相接,储能行业在竞争中逐渐陷入内卷,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有许多方面需要突破、深化并加以完善。

在火热的行情下,如何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热度巨高” 储能投资狂飙突进

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坦言,行业的飞速发展让他有些担心。“2021年9月,我们开储能大会的时候,大部分厂家还在推280Ah的电芯样品。但到了2023年一季度,我们发现280Ah电芯已经快过时了。”姜新宇说,“未来两三年后,我们当下投资建设的储能电站还能不能找到适合更换的电芯?如果找不到同款电芯了,这么多电池舱、电池架我们需要花多少钱去换?更不用谈电芯生命周期结束以后的事情了。”他进一步表示,产品创新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和稳定化,当一代技术还没有经过实际验证达到稳定状态的时候,就急着跨到另外一种状态,注定会给行业带来遗留问题,因此当前储能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建国则有些无奈,“我们提前一天送来参展的设备就被人扫描了,第二天我们发现上面布满了磁贴。这种磁贴需要按等距贴好,然后他们就会用三维扫描把产品的外形给扫下来,之后就能建模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从这次贴的东西来看,机箱外形尺寸,铆钉的位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和控制线的位置等等都被抄走了。”周建国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说明这个行业还在源源不断有人想进入,还在想通过简单的抄袭来赚快钱。”

参展设备被贴满磁贴 邢祺欣/摄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抄袭设备外形)这种事情并不罕见,目前来看,只要不是涉及核心技术,很多储能企业并不会为此大动干戈。”

谈及国内储能温控市场现状,周建国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液冷产品2022年出货配套超过10Gwh储能系统,在液冷机组细分市场行业第一,90%以上都是跟随客户出口。“很多储能系统厂家都是在2022年下半年才开始发布第一轮的液冷产品,能真正生产并销售的很少。等大部分企业完成转型,再在市场得到订单并能实现交付,基本上应该是在2023年底的事情了。”

面对大批“新玩家”入场,多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达了理解以及担心。“从各类制造业发展历程的经验来看,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出现过这样的画面,就是资本先一窝蜂涌入,然后就开始鱼龙混杂,再后来就是产能过剩。”周建国则显得更为乐观些,“无论汽车、光伏、风电等,其实有这么一个过程,卷个两三年后,剩下的约10%的企业会活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

“外热内冷” 储能独立运营盈利道阻且长

姜新宇对记者表示,“现在每个省都备案了很多储能项目,但是真正落地的并不多,原因就是无账可算或者‘算不清账’。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投资方至少得清楚这个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大概是多少,但实话实说,目前投资储能是基于对未来政策的预期,或者是强制配套等,还拿不出可算账的具体数据,所以储能投资目前还是一笔模糊账。”

对于储能及温控领域层出不穷的“低价方案”,周建国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为什么国内现在推动液冷的进程比国外慢?就是因为国内储能方案成本压力更高,液冷用不上去。但是一个电站建成后,并不是用三五年就会废弃,而是用20年、25年乃至30年来衡量。”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储能方案三五年后就会出现问题,故障率高导致出现居高不下的售后服务费,考虑电站的全生命周期,未来长达十几年保修期维护费用将让企业承担巨大压力。

谈及新能源配储的发展,姜新宇认为,现在的强制配储政策,是无法以收益作为投资依据的,是非市场化的做法。“强配落地后,再给你释放一定的政策,稍微弥补一下你的投资的成本。现在各个地方对这些充、放电站都会给一些政策性补贴,但那个补贴仅仅是弥补一些投资成本,独立第三方是不能以此进行项目投资的。”姜新宇进一步表示,个人认为,只有前两年广东的火储调频有投资价值,但目前随政策调整也不行了。现在看来,第三方投资的储能项目按照地方政策都面临着收益风险,“这还不包括这些政策性收益是否能按期落地,储能项目的市场化建设道路任重道远。”

而针对强制配储利用率低的现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结果其实可以预见。目前阶段,很多地方还没有到一定要配置高比例储能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电化学储能建设周期很短,完全可以分阶段配储,既可以降低总体投资成本,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储能的最终建设规模。而未来,随着弃风弃光比例以及电网安全、保供应等压力逐渐加大,配储的必要性必然越来越高,辅助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一定会快速提上日程,从而实现储能的良性发展。

海辰储能副总经理庞文杰也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出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储能赛道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原材料价格巨大波动、安全性存在挑战、源网荷储相容性有待优化,以及商业模式、储能电价机制和产业伙伴竞合生态有待打通等协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相信产业都在努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事,并把它干出来是我们的使命。”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