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5月10日讯:在由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上,诸葛七律创始人石慧杰表示,双碳目标下,节能降碳新业务是未来“蓝海”。他分别从双碳背景与法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新业务以及前景展望与创新机遇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双碳背景与法律服务
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如今,双碳目标已成为国策: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指出“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综合服务”。
法律参与了标准制定和课题研究
而律师参与了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制定。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的引领下,更多的城市合伙人律师将加入的节能降碳队伍中来,做法律中最懂节能降碳的,节能降碳中最懂法律的存在。
碳达峰碳中和新业务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
① 新增清洁能源
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供给。
② 节能减碳
政策、模式转型,设备、技术、智慧运营等手段提高效率升级,实现节约能源碳。
③ 碳捕集转化
通过催化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和资源,或捕集封存。
④ 碳汇交易
高能耗企业通过碳交易杠杆作用达到碳吸收、碳中和的促进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的新业务需要律师参与交易规则!
用法律做好顶层设计是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保障。
具体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从减少浪费做起,让专业的事情由专门的人去做,用法律做好项目架构,以实现产出最大化之效。用法律帮助用能单位项目有序开展,让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方案,推动节能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能源系统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合同能源管理与双碳新业务
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分享或能源费用的托管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
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能单位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这种机制有助于推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的实施。
节能公司投资 用能单位节能;节能效益双方共享、社会实现降碳目标。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降低客户节能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行管理风险以及节能效果风险。
形成项目多赢局面:用能单位方面,能源效率提高,能源费用降低;节能服务公司方面,提供节能服务,获得节能项目收益;社会效益方面,节能降耗,减少污染……
公共机构将鼓励和推广“能源费用托管模式”
前景展望与创新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满眼都是新机遇!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提出了四种情景构想,其中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
《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课题报告估算,如果重庆市(GDP规模占全国比重约1/40)要在未来三十年内实现碳中和,累计需要低碳投资(不包括与减排无关的环保类等绿色投资)超过8万亿元。
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所估计,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七个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
基于这些估算,未来三十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以上,也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公共机构进行市场化节能的机遇
“公共机构”的定义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据统计约158.6万家,能源消费总量1.64亿吨标准煤,用水量106.97亿立方米;全国公共机构管理的建筑面积约89亿平方米,全部实现能源费用托管将是新增的万亿级市场激活。
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协同,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局面。
基于双碳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市场化能源新机制——创新型融资模式——产品销售转向服务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