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聚焦2023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一览

2023年经济发展前景及规划、各界代表提案、行业政策风向一览!

 | 进入专题>

聚焦2023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一览

18位代表委员发声!从全国两会看储能行业发展风向

在双碳目标下,储能战略价值已成行业共识。国家能源局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已投运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65万千瓦,超过2021年同期规模的2倍。根据测算,为满足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目标下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消纳,新型储能装机需求至少3000万千瓦。 

进入2023年以来,储能领域高景气度持续,相关投资、扩产、融资、订单等热词不断,业内资本及券商普遍认为,2023年将是全球储能产业爆发之年,中国储能市场有望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储能行业也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在《关于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以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在其《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到,在欧洲能源危机、双碳目标、新能源建设高速发展等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强调,当前,不稳定性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 

在看好行业发展同时,新能源业界代表委员们也普遍指出,随着产业结构、规模、资源匹配等情况变化,发展性问题随之而来。当前“新能源+储能”行业依然存在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情况,相关市场机制需要加快完善落地。对此,他们纷纷建言,储能行业发展不仅要技术赋能,也要政策强补。 

曾毓群: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电池储能领域建议:一要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二要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集成系统这一关键领域,加强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评估与实证,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

三要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和共享。建议国家储能平台数据分级分类面向电池企业有序开放,以便电池企业支持平台建立更为准确的储能电站安全预警模型,为储能电池产品的不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建议储能主管部门和支撑机构参照工信部委托动力电池联盟按月发布厂家电池装车数据,定期发布有公信力的国内储能电池并网总量及生产商并网量数据,为电站设备选型提供关键数据参考。 

钟铮:建立储能碳积分制度 

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建议:一是建立新型储能共享传统抽水蓄能容量电费机制;二是建议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并建立储能碳积分制度;三是出台金融支持和财税减免政策;四是激励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五是统筹锂资源开发,稳定市场价格。 

党彦宝:在西北地区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中心 

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建议:在西北地区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中心。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突出清洁绿色电力储备,高比例为新能源发电配备新型储能设施,大幅提高清洁电力消纳比重。在西北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入,并从国家层面加快出台绿电市场化交易政策,为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体系提供支撑。

发展能源总部经济,将相关能源企业总部向西北地区迁移。抢抓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机遇,鼓励引导新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总部,迁至产业发展基础好、资源能源优势强的西北地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刘汉元: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 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 

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有力支撑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同时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此外,离河抽水蓄能电站还能起到类似湿地公园的效果,可调节水库周围的大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温枢刚: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 

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宋海良: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 

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宋海良建议:

一是立足国家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当前,新型储能电价机制、盈利模式等还不明确,收益方式相对单一,影响了项目投资积极性。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二是立足产业端,加快推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建议进一步创新标准管理机制,重点针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及时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加快形成贯穿设计、制造、检测、运维、应急、退役处置等环节的电化学储能安全标准,超前部署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标准国际化工作,加大与国际标准的对标力度,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集中攻关关键技术。当前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普遍处于实验示范或商业化初期,仍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与技术集成。建议在政策上支持骨干国有企业通过产业联盟、产业链链长等形式开展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研发攻关,加大产业化应用支持力度,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加强产业链延伸培育。当前新型储能在原材料、非锂储能技术装备等个别关键环节还需要补强打通,供应链稳定性水平也有待提升。建议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水平协同发展。

三是立足市场端,加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当前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稳定商业模式还未完全形成。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储能融合协同价值。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做好储能参与各类市场的统筹设计,实现有效衔接,引导独立储能运营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导和盈利途径。 

朱碧新:针对储能等产能投入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 

政协委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针对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设备、电池及整车、储能等产能投入,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建立需、技、产、销预判及联动联调机制。鼓励以战略合作、资本互投等方式,加强企业间的产能精准绑定。对产能规划中的技术级别、制造能力、产品质量等加强指导、明确标准,提升新建产能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质量,避免低质低效产能过剩。 

张天任:多维度降本 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 

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多目标平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多渠道保供,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 

邹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关于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体系方面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已出台政策有效落实。推动地方制定配套政策,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指标,优先参与跨省区电力输送消纳,优化配置储能设施,不断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

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跨区跨省消纳市场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区域协调的电力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绿电交易机制和跨区域交易规则,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区跨省消纳。

三是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多能互补项目配置新型储能技术导则、储能电站强制性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多能互补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电源电网规划协同,加强市场消纳协同。强化外送基地规划与跨区跨省送电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建立多方协同的电能跨区跨省消纳协商平台,推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与市场消纳。 

赵亮: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 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 

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亮建议: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思路,促进各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按照“全局统筹、量率一体”原则,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规划分解明确各省新能源装机规划目标和利用率指标,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规模和节奏,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划上下衔接,各专项规划相互协调;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新能源规划时,同步开展配套电网规划研究,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赵亮还建议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电源侧看,要适应新能源发展节奏,因地制宜新建清洁煤炭机组,加快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善煤电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从电网侧看,依托全国“大电网”,构建电力“大粮仓”,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立足京津唐受端电网特征,加快推进京津冀特高压环网规划建设,提高华北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与整体运行效率。从负荷侧看,要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及监督保障体系。从储能侧看,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完善绿电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推广使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阮前途: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建议: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鼓励各省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各省政府重点项目,并通过专班推进、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属地资源协调和重点项目实施。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分层级科学制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并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务期必成。

阮前途提出,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先进煤电、特高压通道等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同步投运。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实现国家和各省规划之间、各专项规划之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全面落实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推动现有核电基地扩大装机规模并列入国家规划,加强火电、核电深度调峰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大库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深挖需求响应潜力,逐步建设虚拟电厂,构建可中断、可调节的大规模多元负荷资源库。

阮前途建议,完善配套机制,更好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和市场机制,加快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辅助服务成本疏导机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励机制,聚焦储能发展、需求响应、电能替代、科技攻关等重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极端情况下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行业共担、社会参与的应急保供机制,动态修订涉电应急制度和标准,强化能源电力应急保供机制中各主体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和提高重要用户的应急电源配置标准。 

南存辉:合理疏导储能成本 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

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南存辉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呼吁不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户用光伏的备案、并网流程及要求,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在户用行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国央企与民企强化深度合作,共同联合开发。同时建议出台户用光伏的准入门槛、建设标准、运营资质等规范要求,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光伏等配套的新型储能,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迎来发展契机。南存辉建议,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并将其纳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范围,并推动发电侧储能的运行和价格政策制定。同时,建议加快新型储能数字化建设,合理制定新能源电源侧储能配置比例,出台政策鼓励在用户侧和电网侧配储。 

杨洪明:强化市场管理,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 

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建议: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优势,坚持以“新能源+储能”为主要应用方向,统筹政策和市场,统筹安全和效益,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强化市场管理,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加快健全储能安全及消防管理机制;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协同并进。 

景柱:建设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能源中心”

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建议:由政府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在海南东、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个大型“绿色能源中心”,集谷电绿电充电换电、谷电绿电制氢加氢、谷电绿电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座“绿色能源中心”占地约200亩,可满足1万台新能源汽车需求,以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为依托,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吴代赦: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同步投产

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建议:要立足电力保供和促进能源转型,持续优化江西省能源结构,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江西电网与省外大电网的连接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大清洁电力引入力度,持续提升跨省跨区的能源互济能力;另一方面,要科学布局省内新能源发展,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确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吴代赦表示,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企业、学校等要带头养成节能降耗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

吕春祥:加强科技创新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建议: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通过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等能源领域实验室,引领全国能源技术的发展;加强技术攻关,注重技术集成,突破能源互联网技术、大规模储能材料和装备技术等一批重大能源技术;做好工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变革。

张新:建议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

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建议:加强行业专业指导。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电源、电网、用电企业和科研院所、设计咨询机构,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求和项目经济性、可行性需求,加快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规范),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调度、运营等一揽子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

王理宗:探索找准“虚拟电厂”在新型能源体系下的定位

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虚拟电厂研发创新持续活跃,但定位尚未明晰,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有待完善,应积极探索特定场景下的虚拟电厂技术模式创新。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