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先后发布。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对于明年经济来说,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非常重要,为了实现“三个稳”,根本上要从投资和消费问题上下大气力,尤其要发挥好消费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未来消费恰恰在‘三驾马车’中潜力最高。”姚景源说。
姚景源进而表示,不是说通过简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能解决消费问题。提振消费涉及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要提振消费必须要改革,建议通过补贴企业,提高就业率,关注老百姓实际收入来提振消费。
姚景源还指出,要想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就要打通消费问题上的堵点,建议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比如,今年11月消费整体下降与汽车消费下降幅度大有直接关系,但目前中国人均拥有车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汽车消费增长会出现堵车等问题,政府不能通过简单的限购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是要提高治理能力,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改善交通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等。”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未来消费潜力最高”
问: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来说,投资和消费哪个更关键?
姚景源:内需,即投资加消费。为了达到“三个稳”,要从投资和消费问题上都要下大力气,尤其要发挥好消费的作用。
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应该将经济增长的根本支撑点放在外需。外部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外需的比重过高,国际形势一有变化,外需会趋弱,这就需要扩大内需。
以前大家都认为,劳动力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中国14亿多人口已经全面实现小康。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心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且愿意为美好生活的实现付出努力,这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大的内生动力。因此,我们一定利用好全世界具有最大潜力、最大比较优势的内需市场。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从长远周期来看,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长时间的投资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投资率长期居高不下。虽然经济依赖于投资增长,但也同时挤压了消费。国民收入一般最终分解成积累和消费,但消费被挤压后,国民的福祉、国民的收入与国家的经济不成正比, 不少国民提出自己没有切身感受到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本次《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提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与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基本同步”。
在疫情、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关键时刻,投资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不能成为常态,不能一提加快经济增长,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在投资方面我们已经积累很多经验。但在抓消费这块,我们还存在短板,而未来消费恰恰在“三驾马车”中潜力最高。
中国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而人最根本的需求是消费。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有了消费需求才有生产动力。正如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应当让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以此为根本路径会促使我们每个人在发展奋斗进程中获得感日益增强,美好生活不断得到体现,这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吻合。
当然,在投资方面,我觉得今年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的表现还可以,希望明年能够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加大技术改造投资以及加大一些重大的国计民生投资。
此外,我认为对于明年经济来说,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三个稳”非常重要。物价事关基本民生,如果物价不稳,就可能出现发达国家由物价暴涨、恶性通胀而导致的需求急剧下滑的情形。
“提高就业率、提高老百姓实际收入是提振消费的关键”
问:在你看来,应如何提振消费?
姚景源:不是说通过简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能解决消费问题。提振消费涉及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体制、机制性问题一定要通过改革才能解决,所以要提振消费必须要改革。现在有部分地方在搞消费券试验,对此,我还是建议通过补贴企业,提高就业率,提高老百姓实际收入是关键。
其次,要让老百姓有了钱以后还要敢花钱。目前中国的老百姓有钱也不敢花,一方面是因为普遍收入增幅不高,甚至有的人收入下降,而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银行住户存款增加,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的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创出近年同期的新高,这意味着平均每天约571亿存款涌向银行,特别在今年七、八、九这三个月又增加了1万亿元以上。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等。政府应该在公共事业上加大投资,投资一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项目,比如投资医疗资源、投资幼儿教育,以此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打通消费堵点,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该如何打通影响扩大内需的堵点?
姚景源: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部署,要想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就要打通消费问题上的堵点,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干涉微观市场,要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消费的问题。在住房问题上,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这不是说制止房子买卖,而是要遏制投机,不能让房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导致房价越炒越高、多数人买不起房子,政府要通过完整的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让房地产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今年11月消费整体下降与汽车消费下降幅度大有直接关系。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这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这些大、中城市汽车限购有关系,很多大城市的人要买车却摇不到号。放眼世界,美国人平均每1000人拥有800辆车,日本平均每1000人拥有600辆车,而中国平均每1000人仅拥有170辆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尤其是大城市的汽车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人可能会说,大城市汽车消费的增长会出现堵车等问题。我认为,政府不能通过简单的限购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是要提高治理能力,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改善交通管理。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通过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所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