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增长到3500GWh以上;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总体出货量或将接近5TWh……从国内外多家机构的预测数据来看,对于电池未来市场增量空间,普遍持乐观态度。与此同时,由于电池新能源赛道高度景气,市场扩容速度超预期,相关机构不断上调预测数据。
市场预期向好,提振投资信心。
据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仅在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新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就多达84个,其中有69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金额超842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122亿元;公布年产能的项目有68个,总产能约2038GWh。
在已公布投资额的69个项目中,投资额均超10亿元。其中,百亿级投资额项目多达38个,占比过半。
在已公布年产能68个项目中,62个项目产能超10GWh(含4个超百GWh级别项目),占比逾9成。
总体来看,1GWh锂电池产能投资额基本在3-5亿元之间,建设周期多数在0.5-1.5年之间,投资风向如下:
因矿投资
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7月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报告中指出,在既定政策情景下,到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52个年产能达35GWh的超级工厂才能满足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激增,电池供应链的所有环节都面临考验。与此同时,各国也愈加重视构建完整的电池供应链以强化该领域的竞争力。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我之前跟一些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沟通时发现,他们目前投资主要考虑当地廉价要素资源、矿产资源、绿电资源、就近配套、营商环境等等因素。”
从上文的投资扩产表格也可以看到,当地矿产资源,正成为企业投资考量的重要因素。例如,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在四川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在江西投资,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在云南投资,投资目的地均是锂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今年以来,锂精矿价格屡创新高,10月24日,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尔巴拉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新一批5000吨锂精矿的出售,成交价为7255美元/吨。
据测算,用该批矿产出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为55.55万元/吨,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已站上55万元/吨的高位。锂精矿生产锂盐成本价已基本与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售价持平。
在锂资源产能方面,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戈志敏今年8月底在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上表示,到2025年,全球主要锂矿山规划产能合计120万吨(折碳酸锂当量),其中国内30万吨,国外90万吨;全球的锂矿资源仍以西澳为主,主要为西澳七大锂矿山,国内川西锂辉石和宜春锂云母正加快开发。到2025年,全球主要卤水资源规划产能合计80万吨(折碳酸锂当量),其中国内25万吨,国外55万吨;全球的锂矿资源仍以四大盐湖为主,主要分布在锂三角,国内青海和新疆的卤水也快速开发。
海外锂矿拍卖价连创新高,再加上地缘政治、本土保护政策等影响,海外锂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
为降低对海外锂资源的依赖,推动原料供应多元化,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进度势在必行,未来“因矿投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近期在公开演讲时表示,国内最近发现了很多锂矿,只是开采没那么快,但市场增长很快,出现了供应紧张。我国锂资源总体是够的,可以满足全国3亿多台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
车企强芯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3.65%。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1.34%。另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已达31.8%。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但产销量快速增长之下,叠加疫情与原材料涨价等不确定因素,车企供应链管理及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提升。
对此,车企开始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除了推动供应商加速扩产之外,车企也纷纷与动力电池企业合资建厂,甚至直接开启电池自产自研之路。
10月21日,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0亿元,李斌任董事长,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10月10日,瑞浦赛克年产20GWh动力电池项目于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是青山实业和上汽集团联合投资100亿元打造的年产能20GWh动力电池及系统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8日,东风集团与宜昌市政府、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东风鸿泰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宜昌市投资建设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投资120亿元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9月6日晚,安凯客车发布公告称,拟与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合资10亿设动力电池公司,项目生产规模为10GWh-20GWh,产品主要用于商用车等市场;8月25日晚,广汽集团公告,同意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由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商贸分别持股51%、40%、9%。另外,广汽集团还通过《关于巨湾技研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的议案》,同意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除此之外,吉利正在携手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欣旺达等企业合资建设动力电池产能基地,旗下耀宁科技也分别在江西鹰潭、江苏盐城落地百亿级动力电池项目;长城汽车兄弟公司蜂巢能源第二家海外工厂落户德国勃兰登堡州,首个锂电零碳产业园落地四川达州。
储能风起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66.3GWh,同比增长132.4%。其中,2021年中国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42.3GWh,占全球出货量的63.8%。
白皮书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储能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包括电力系统储能、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其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将接近1TWh,整个储能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于汽车动力电池及小电池等领域。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分析称,随着储能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俄乌危机带来的世界能源危机,储能等产业的电池需求增长很快,导致装车的电池占比下降较明显。同时,由于储能电池的需求大,价格利润好,储能电池已经达到总电池需求近50%。
9月21日,动力电池头部上市公司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
10月20日,国轩高科也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收到中国电力发来的中标通知书,合肥国轩成功中标新源智储2022年度储能设备第二次框架招标项目——储能电池预制舱2,订单规模为300MWh-600MWh。
储能赛道站上风口,企业投资动作频频。
在今年,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等为代表的电池企业新增了多个动力及储能项目,派能科技、海辰储能等储能领域公司也在加快扩产步伐。
其中,10月12日,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主要建设10GWh电芯和系统组装生产线、电池制造和系统组装厂房、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
6月1日,海辰储能在厦门海辰产业园举办主题“百G海辰 千亿芯光”锂电二期奠基仪式。5月18日,海辰储能与重庆铜梁高新区就厦门海辰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签署投资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拟用地面积1200亩,将建设50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目前,厦门锂电项目一期年产15GWh的M1智慧工厂已全面投产,项目二期于今年6月如期启动,规划年产能30GWh,于2023年全面建成。按照产能释放规划,海辰储能将于2024年实现年产能突破100GWh,在2025年全面达成年产能135GWh目标。
争相出海
除了上文提到海外储能订单,宁德时代在今年还获得了宁德时代与欧洲电动客车企业Solaris、宝马达成了新的合作;亿纬锂能也被选定为宝马、博世供应商;远景动力将为奔驰EQ系列提供动力电池……订单驱动下,电池企业海外建厂也较为积极:
10月20日,亿纬锂能官宣,公司全资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42,230万美元。今年3月,亿纬锂能宣布拟在匈牙利买地建动力电池工厂。
10月19日,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新建一座零碳电池工厂为宝马提供产品,规划产能30GWh;据西班牙媒体6月初报道,远景动力将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建设一座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为支持奔驰电动化转型,远景动力还在4月13日宣布将在美国肯塔基州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并具备扩容至40GWh的潜力。
9月23日,蔚蓝锂芯公告,拟在马来西亚进行锂电池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拟总投资2.8亿美元,新建10GWh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
9月9日,蜂巢能源在德国勃兰登堡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在该州的劳赫哈默地区建设面向欧洲市场的电芯工厂,这将是蜂巢能源在萨尔州霍伊斯韦勒建设pack工厂之后规划建设的第二家海外工厂,也是第一家电芯工厂。
8月12日,宁德时代披露巨额出海投资计划,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规划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今年4月份,宁德时代还宣布拟在印尼合资不超过59.68亿美元投建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其中拟与IBI投建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额16.38亿美元。
6月27日,国轩高科在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德国哥廷根工厂揭牌,规划产能20GWh,正式开启“欧洲造”步伐。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电池网表示,为就近配套国际客户,提升海外影响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欧洲部分地区电力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国内的四五倍,再加上环保政策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投资需慎重。
结语:锂电池TWh时代渐行渐近,头部电池企业动力及储能单个新项目产能超30GWh、投资百亿级别已成常态,上游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设备等产业链企业也紧跟电池企业步伐加速扩产。政策与资本重点加持之下,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都在向电池新能源领域汇聚,新一轮产业高成长期及投资热潮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