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业务增长乏力、能源成本高企以及过度监管三重负担,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表示,在欧洲本土市场上,公司需要永久性地降低运营成本。
当地时间周三(10月26日),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Martin Brudermueller)在电话会上表示,欧洲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条条框框正在影响当地生产商的国际竞争力,这迫使公司需要尽快“永久性地”调整公司成本结构。
今日稍早,巴斯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销售额录得219.46亿欧元,强于市场预估的212.3亿欧元,同比增长11.6%;不过该季度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利润为13.48亿欧元,同比下跌了27.7%。
(来源:巴斯夫官网)
财报补充称,在今年1月-9月期间,巴斯夫欧洲地区工厂的天然气成本同比增长了约22亿欧元。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该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快速走高,另外对俄制裁使得公司只能转向使用船运的液化天然气,而不是较便宜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
这使得巴斯夫在欧洲,特别是德国的业务的利润显著放缓,同时该地区的运营条件不断恶化,公司认为有必要立即开始削减该地区的运营成本。巴斯夫强调,包含裁员的措施可能在第一季度公布,预计整个成本削减的过程在2024年底前完成,每年可为公司节约5亿欧元。
(来源:巴斯夫官网)
巴斯夫在华产出增幅喜人 超大型基地开始投产
与欧洲疲软的业务截然不同的是,巴斯夫位于中国工厂的产出增幅喜人。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之一的化学品产量在中国地区同比上升了6.9%,增幅远高于北美的2.7%,同时欧盟和亚太地区(除中国外)的产量竟分别下降了6.7%和6%。
与削减欧洲工厂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9月,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了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
到2030年,巴斯夫计划对该项目投资100亿欧元。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德国企业对在华投资经营充满信心
9月初,德国默克也宣布中国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正式在上海浦东金桥落成并投入运营。上周,宝马中国内部人士透露,宝马将再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
此前,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达到892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4%。而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速高达30.3%,仅次于韩国(58.9%)。
在9月7日下午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指出,今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继续保持增长,这证明德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营商环境,对在华投资经营充满信心。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经贸投资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