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领域投资扩产项目盘点:跨界高热背后隐忧凸显

动力与储能等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助推磷酸铁锂赛道景气度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这一赛道也愈发拥挤。

磷酸铁锂加快渗透

自2021年7月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中重新超越三元电池以来,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势头,目前占比已近6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62.1GWh,累计同比增长11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95.9GWh,占总装车量59.2%,累计同比增长172.2%。

纵观全球市场,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为172.1GWh,同比大幅度增长219.6%。磷酸铁锂电池在全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30.6%。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66.3GWh,其中大部分为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6月29日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函,明确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的落地,将加速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渗透。

企业方面 ,2022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国内磷酸铁锂生产商都在加速扩产。此外,三元软包电池生产商孚能科技近日也宣布拟投建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同时,LG新能源也宣布计划于2023年在LG中国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SK On、三星SDI也传出消息拟进军磷酸铁锂电池领域。

随着日韩等外资企业逐步开始涉足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EVTank预计全球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量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676.7GWh和1290.8GWh。

跨界投资持续高热

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扩产积极性提升。

据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介绍,本轮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始于2020年7月左右,当时均价不到4.5万元/吨,到今年3月直接突破50万元/吨。两年的时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了逾10倍。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贸易商报价超53万元/吨。数据显示,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 ,每吨磷酸铁锂大约需要0.25吨碳酸锂。在碳酸锂成本支撑下,磷酸铁锂(动力型)2020年7月均价不足3.7万元/吨,2021年9月左右开始同比翻倍式增长,到今年3月均价突破16万元/吨,目前仍维持这一高报价水平。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两年上涨了逾3倍。

另据《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5.5万吨,同比增长213.8%,首次超过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经EVTank初步统计,2021年新规划的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能合计超过400万吨,如均按照计划投产,整体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资情况汇总

进入2022年,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资热度不减,据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4个新公布投资项目中,21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计投资金额约766.45亿元,平均投资额约3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新洋丰、云图控股、龙佰集团、川发龙蟒、金浦钛业、安纳达、西陇科学、安宁股份、川金诺、惠云钛业、史丹利、东阳光等大量的化工、钛白粉等企业跨界进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大手笔投资频现。

同时,厦门钨业、长远锂科、格林美、天力锂能等传统三元材料及前驱体上市公司也开始深度布局磷酸铁锂相关领域。

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相关项目开工动态汇总

上述磷酸铁锂相关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通常为6-18个月。此外,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2个磷酸铁锂相关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1个公布了投资额,总计投资金额约467.5亿元,平均投资额约42.5亿元。

而相对于新宣布投资及开工的项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投产项目略显冷清,不过,电池网注意到,年内已有两个产能较大的项目投产:6月8日,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项目主要产品为国轩高科自主研发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6月29日,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第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一期项目投资60亿元,建设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

高速扩张隐忧凸显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磷酸铁锂产业高速扩张的同时,行业隐忧也进一步凸显:

一、行业深度洗牌开启。目前第一梯队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市场份额差不多,第二梯队企业间的市场份额也差距不大,再加上磷化工等跨界公司的大手笔布局,行业将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深度洗牌开启,竞争格局将重构。

二、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压力。黄磷、磷酸铁、碳酸锂等关键主材的供应趋紧及价格走高,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上升,压缩相关企业利润。

三、跨界投资带来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很多跨界项目虽然具备原料及资金优势,但核心技术与客户认证壁垒是拦路虎,有可能导致部门项目未建成就流产。有研发人员曾告诉电池网,其跳槽到一家跨界布局磷酸铁锂的公司之后,项目落地实施,研究方向不明,长达几个月都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后期工作也较为迷茫。

四、新材料体系冲击。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光华科技、珩创纳米等公司已开始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或材料。磷酸锰铁锂相比磷酸铁锂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且锰矿资源丰富,相比三元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以及更稳定的结构。不仅仅是锰系材料,钠电池、钒电池等也下一代电池技术也有望成长为磷酸铁锂电池有力的竞争对手。

结语:近两年来,磷酸铁锂需求超预期增长,未来需求的高增长也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投资扩产潮汹涌,跨界资本接连入局,磷酸铁锂领域低端产能出清也是必然,投资需谨慎。

动力与储能等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助推磷酸铁锂赛道景气度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这一赛道也愈发拥挤。

磷酸铁锂加快渗透

自2021年7月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中重新超越三元电池以来,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势头,目前占比已近6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62.1GWh,累计同比增长11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95.9GWh,占总装车量59.2%,累计同比增长172.2%。

纵观全球市场,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为172.1GWh,同比大幅度增长219.6%。磷酸铁锂电池在全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30.6%。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66.3GWh,其中大部分为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6月29日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函,明确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的落地,将加速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渗透。

企业方面 ,2022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国内磷酸铁锂生产商都在加速扩产。此外,三元软包电池生产商孚能科技近日也宣布拟投建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同时,LG新能源也宣布计划于2023年在LG中国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SK On、三星SDI也传出消息拟进军磷酸铁锂电池领域。

随着日韩等外资企业逐步开始涉足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EVTank预计全球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量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676.7GWh和1290.8GWh。

跨界投资持续高热

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扩产积极性提升。

据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介绍,本轮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始于2020年7月左右,当时均价不到4.5万元/吨,到今年3月直接突破50万元/吨。两年的时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了逾10倍。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贸易商报价超53万元/吨。数据显示,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 ,每吨磷酸铁锂大约需要0.25吨碳酸锂。在碳酸锂成本支撑下,磷酸铁锂(动力型)2020年7月均价不足3.7万元/吨,2021年9月左右开始同比翻倍式增长,到今年3月均价突破16万元/吨,目前仍维持这一高报价水平。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两年上涨了逾3倍。

另据《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5.5万吨,同比增长213.8%,首次超过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经EVTank初步统计,2021年新规划的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能合计超过400万吨,如均按照计划投产,整体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资情况汇总

进入2022年,磷酸铁锂相关项目投资热度不减,据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4个新公布投资项目中,21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计投资金额约766.45亿元,平均投资额约3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新洋丰、云图控股、龙佰集团、川发龙蟒、金浦钛业、安纳达、西陇科学、安宁股份、川金诺、惠云钛业、史丹利、东阳光等大量的化工、钛白粉等企业跨界进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大手笔投资频现。

同时,厦门钨业、长远锂科、格林美、天力锂能等传统三元材料及前驱体上市公司也开始深度布局磷酸铁锂相关领域。

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相关项目开工动态汇总

上述磷酸铁锂相关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通常为6-18个月。此外,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2个磷酸铁锂相关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1个公布了投资额,总计投资金额约467.5亿元,平均投资额约42.5亿元。

而相对于新宣布投资及开工的项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投产项目略显冷清,不过,电池网注意到,年内已有两个产能较大的项目投产:6月8日,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项目主要产品为国轩高科自主研发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6月29日,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第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一期项目投资60亿元,建设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

高速扩张隐忧凸显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磷酸铁锂产业高速扩张的同时,行业隐忧也进一步凸显:

一、行业深度洗牌开启。目前第一梯队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市场份额差不多,第二梯队企业间的市场份额也差距不大,再加上磷化工等跨界公司的大手笔布局,行业将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深度洗牌开启,竞争格局将重构。

二、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压力。黄磷、磷酸铁、碳酸锂等关键主材的供应趋紧及价格走高,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上升,压缩相关企业利润。

三、跨界投资带来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很多跨界项目虽然具备原料及资金优势,但核心技术与客户认证壁垒是拦路虎,有可能导致部门项目未建成就流产。有研发人员曾告诉电池网,其跳槽到一家跨界布局磷酸铁锂的公司之后,项目落地实施,研究方向不明,长达几个月都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后期工作也较为迷茫。

四、新材料体系冲击。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光华科技、珩创纳米等公司已开始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或材料。磷酸锰铁锂相比磷酸铁锂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且锰矿资源丰富,相比三元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以及更稳定的结构。不仅仅是锰系材料,钠电池、钒电池等也下一代电池技术也有望成长为磷酸铁锂电池有力的竞争对手。

结语:近两年来,磷酸铁锂需求超预期增长,未来需求的高增长也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投资扩产潮汹涌,跨界资本接连入局,磷酸铁锂领域低端产能出清也是必然,投资需谨慎。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