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锂等紧缺资源和石墨等优势资源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2012年到202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由6.9万亿元增加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4.5%,占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产业体系完整优势不断巩固,拥有10个大类、34个中类、118个小类,多达15万余种产品,基本满足了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需求。同时,原材料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绿色智能水平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迈入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表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料,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全产业链统筹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部署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明确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提出矿山企业规范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二是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铁、铜、锂等紧缺资源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强化国内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支持企业科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深加工制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挥“城市矿山”作用,充分利用废钢、废铜等再生资源。

三是强化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有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支持国内机构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关工作,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标准“走出去”。推动制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鼓励优质再生资源进口,进一步拓展资源供给渠道。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战略谋划,坚守发展底线,加快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是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跟踪分析矿产资源产业技术革新、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商业环境等变化,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加快铁、锂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提升集约化开采、精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上下游一体化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三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强绿色采选冶炼、高端材料制备等短板技术攻关,布局紧缺资源替代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表示,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

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和监测预警。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保运转稳运行方案,指导企业减轻疫情冲击影响。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稳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全力确保消杀产品、预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点物资及关键原材料增产保供。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三是发挥“三个协同”作用,加强产业链产需对接。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围绕建设全国大市场,协调重点物资畅通。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第4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大宗原材料生产保障,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介绍,原材料工业因工艺特点等因素影响,是能耗碳排的大户,是高耗能也是高载能行业,也是为下游产业输入能量的行业。据有关机构测算,原材料工业碳排放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2/3以上,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一半以上,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行动路线,注重在保障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一是编制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原材料工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

二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重点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制定高碳产品和高耗能产业目录,研究开展分级分类管理。会同四川省编制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建立23家行业典型企业联系机制,开展“解剖麻雀”碳足迹跟踪式调查分析。

三是加大低碳技术推广力度。组织遴选原材料工业“二十da低碳技术”。编制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推动氢冶金、非高炉炼铁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

四是实施绿色低碳技改行动。围绕“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明确标准路径,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改行动。积极发挥化工等行业碳消纳、碳固定优势,探索各行业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推进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生产和能效提升。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落实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碳达峰方案,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支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示范试点,加快提升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贡献行业力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2012年到202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由6.9万亿元增加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4.5%,占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产业体系完整优势不断巩固,拥有10个大类、34个中类、118个小类,多达15万余种产品,基本满足了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需求。同时,原材料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绿色智能水平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迈入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表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料,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全产业链统筹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部署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明确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提出矿山企业规范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二是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铁、铜、锂等紧缺资源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强化国内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支持企业科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深加工制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挥“城市矿山”作用,充分利用废钢、废铜等再生资源。

三是强化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有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支持国内机构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关工作,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标准“走出去”。推动制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鼓励优质再生资源进口,进一步拓展资源供给渠道。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战略谋划,坚守发展底线,加快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是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跟踪分析矿产资源产业技术革新、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商业环境等变化,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加快铁、锂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提升集约化开采、精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上下游一体化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三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强绿色采选冶炼、高端材料制备等短板技术攻关,布局紧缺资源替代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表示,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

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和监测预警。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保运转稳运行方案,指导企业减轻疫情冲击影响。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稳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全力确保消杀产品、预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点物资及关键原材料增产保供。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三是发挥“三个协同”作用,加强产业链产需对接。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围绕建设全国大市场,协调重点物资畅通。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第4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大宗原材料生产保障,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介绍,原材料工业因工艺特点等因素影响,是能耗碳排的大户,是高耗能也是高载能行业,也是为下游产业输入能量的行业。据有关机构测算,原材料工业碳排放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2/3以上,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一半以上,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行动路线,注重在保障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一是编制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原材料工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

二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重点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制定高碳产品和高耗能产业目录,研究开展分级分类管理。会同四川省编制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建立23家行业典型企业联系机制,开展“解剖麻雀”碳足迹跟踪式调查分析。

三是加大低碳技术推广力度。组织遴选原材料工业“二十da低碳技术”。编制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推动氢冶金、非高炉炼铁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

四是实施绿色低碳技改行动。围绕“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明确标准路径,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改行动。积极发挥化工等行业碳消纳、碳固定优势,探索各行业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推进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生产和能效提升。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落实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碳达峰方案,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支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示范试点,加快提升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贡献行业力量。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