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行业正掀起新一轮的变革,新能源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SMM预计,2021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达25%。新能源市场的高增长态势也给产业链上其它细分领域的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粘结剂是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一款合适的粘结剂对提高电池的容量、寿命、安全性等具有促进作用。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上海有色网将在成都召开“2022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作为锂电池粘结剂制造专家,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赞助单位盛装出席,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绿能纤材”粘结剂—世界锂电池粘结剂专家
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公司业务主要涉及高纯锂电池级改性纤维素粘结剂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主推产品包括锂电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4),锂电池级SBR、PAA和 PVDF、纳米纤维素(CNFs)等,产品可应用于各种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特种印染、高端陶瓷以及其他需特殊性能的纤维素材料和复合材料应用领域。
公司创始人具备十余年生产研发锂电池级纤维素粘结剂的丰富经验,企业研发团队由近10名博士、硕士、研究人员组成,团队累计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拥有近十余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改性纤维素方面自主发明专利,是国内首个将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作为锂电池水性补锂粘结剂的第一人,并于2012年在SCI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也是第一位从实验室500ml三口瓶放大到10m3反应釜的第一人,并从2014年开始在锂电池行业推广该产品。
除了自有研发团队以外,公司同时也与数个纤维素专业研发平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高纯锂电池级纤维素粘结剂的迭代换新提供良好技术支撑,现已为国内外数家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提供改性纤维素产品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目前,国内电池产业中用到的CMC-Na 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货源的稳定性以及高居不下的成本,对电池制造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传统国产捏合机法生产的CMC-Na由于稳定性较差、型号切换频繁、生纤维残留较多等问题,基本上全部供应到食品、牙膏、牛奶、建筑等中低端领域。而对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生纤维残留比较少、杂质异物等要求比较严格的中高端领域应用较少。特别是新能源应用市场,基本上绝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巨大的需求空间迫使CMC-Na产品的国产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成为必然。
绿能纤材根据电池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使用特殊性能要求,结合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粘结剂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独特需求,改善优化了CMC-Na的生产工艺流程、配方、设备,先后打造出具有DSC自动化控制的独特性能优势的高纯度电池级CMC-Na产品和其进阶型产品—功能型协同补锂粘结剂CMC-Li的首条柔性产线,专线专供、品质稳定。
“绿能纤材”牌淤浆法工艺改性纤维素产品具备一些独特性能,已经过四十余家电池企业的反复验证,在应用上直观表现为在电化学性能优化的同时拥有更好的极片物理加工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是我司首席研发工程师邱磊博士于2011年发明,后十余年至今持续在电池企业历经无数次的小试、中试、大试验证,于2019年在某大型锂电池工厂批量商用,后逐步推广至其他电池企业。
相比CMC-Na,CMC-Li在电池制备过程中除了作为粘结剂、分散剂、增稠剂之外,还能有效协同补锂,此点在众多电池企业的应用中得到了对比验证。除此之外,实践数据表明,使用CMC-Li的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高低温应用场景、长循环、改善极片析锂等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让电池拥有更高容量、适应更复杂工作环境的同时能极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CMC-Li相对CMC-Na,在锂离子电池中有更突出的电化学性能,不仅能协同补锂,改善析锂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长循环、快充、大倍率充放电和高低温应用场景的优势也尤其明显,广泛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各类锂电池,特别是长、短刀片类新能源动力电池。
据悉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性能更具特色的2.0代锂电池粘结剂产品。
欢迎各位电池企业以及同行朋友们洽谈、咨询、交流!
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肖经理1530866172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