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布其2021财年年报(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实现2019财年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
根据财报,2021财年,日产实现合并净收入为8.42万亿日元(约436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7%;经营利润达到2473亿日元,而去年为亏损1507亿日元;净收益也从上一财年的-4487亿日元转正为2155亿日元。此外,日产在2021财年计划的每股分红为5日元。
对于全球知名、日本销量第三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日产2021财年的业绩既显示出其重整旗鼓的迹象,又给了过去两年的惨淡一个侧写。正如日产的首席执行官内田诚所说:“我们只是站在了起跑线上。”
在遭受2018年巨大转折后,日产只能说是重新回到了全球汽车主赛道。
辉煌下的阴影
1998年,日产因经营不善累积了约2万亿日元——约1640亿人民币的负债。庞大的债务规模让这家老牌车企不得不求助于外界,福特和戴姆勒曾有意向收购,但后来都因为庞大债务而犹豫。最后法国车企雷诺(Renault)以7000亿日元注资,并成立“雷诺-日产汽车联盟”。
说是联盟,但实际按会计实质来看,日产相当于雷诺的子公司。日产在雷诺注资后,其首席执行官也由雷诺方面任命,原日产的社长则担任副社长。
2000年,雷诺汽车副总裁卡洛斯•戈恩出任日产的首席执行官,并提出了“日产复兴计划”,一度将日产重新带回巅峰。短短两年的时间内,他带领日产扭亏为盈,并在2002年成立东风日产,成功进军中国市场。
也因此,戈恩的日产改革一度被视为管理学上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2016年,戈恩再次主导了”雷诺-日产联盟”对三菱汽车的收购,对后者持股比例达到34%,成为三菱汽车最大股东。“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成立,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联盟之一。
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日产在亚洲市场深耕多年,早有了一套自己的日系行事风格。戈恩又是一个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领导者,其在日产其他人眼中不免带上“独cai”色彩。而雷诺想要借日产影响力扩大自己的亚洲市场,在内部一直架空日产话语权,这也引发了两者多年的摩擦。
其中种种也是后来“戈恩事件”和日产亏损的导火索。
无序扩张和丑闻
2011年,戈恩提出日产的扩张目标,希望实现全球8%的市场份额。但当时日产的年销量为418万辆,市场份额在5.8%左右。
为了满足这个目标,他进军中美两大汽车市场,大举扩张。在2015年,日产的全球销量增长到560万辆,但全球份额仅为6%。
大举扩张和有限的市占增长最后造成了日产全球产能过剩。为了解决剩余产能,日产开始刺激经销商,包括但不限于降价、向经销商提供物质奖励等措施。
这在当时就引起日产内部极大不满,认为这损害了日产的品牌形象,同时可能恶化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而扩大销售也并不能改善日产的盈利能力,可谓是彻头彻尾的“昏招”。
2017年,西川广人(Hiroto Saikawa)接替戈恩成为日产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戈恩则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
而在2018年,西川彻底控制日产,而戈恩却因为公器私用、虚瞒收入、挪用款项等罪名被日本警方通缉。
这背后更大的斗争是,日产希望通过戈恩的丑闻来削弱雷诺对日产的控制,而雷诺则想要继续把日产握在手中。双方的冲突基本上摆在了台面上,一时间也分不清是戈恩丑闻导致日产受创,还是和雷诺的摩擦影响更深。
后来,戈恩瞒天过海,逃出日本后对媒体表示,他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不过,他现在不仅面临着日本的逮捕令,就在今年4月22日,又收到了法国关于他涉嫌违规使用雷诺资金的国际逮捕令。
日产转型计划
2019年,成功斗走戈恩的西川也面临了有关薪酬的内部调查,他选择在9月辞职。
接任者为2003年加入日产的内田诚。据内部人士透露,选择内田被视为一种制衡。而一直呼声很高的关润(Jun Seki)则在后来被日本发动机制造商Nidec Tosok挖走,现正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内田诚与戈恩不同。有高管曾经表示:虽然他(内田)很强权,但作为一个商人,戈恩的管理能力更值得称赞,因为他会付诸行动。但不幸的是,并没有在内田身上看到这一点……
在面对无序扩张和高层丑闻之后的烂摊子,内田提出了Nissan NEXT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日产从“量”的道路上拉回到“质”。但这个计划更通俗一点看,就是削成本。
内田诚最倒霉的一点是,刚上任就迎来新冠,这让他原计划的在18个月内推出12款新车型也变得不靠谱。
东海东京调查中心的高级分析师Seiji Sugiura因此评论:“到目前为止,除了大规模削减成本外,NissanNext还没有做多少事情。”
内田诚也只能尽人事。他在2020年提出NissanNEXT的中期目标,继续削减固定成本、削减产能、推陈出新和提高单车收入。
但显然他按部就班的风格还是很对日产症结的。NissanNEXT原计划于2024年3月31日完成,即2023财年结束,但日产现在的完成度已经超前。
日产此前已将全球产能削减20%,将车型数量削减15%,并削减了3,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
而2021财年的扭亏为盈正是内田诚证明自己最好的方法。
日产仍有后顾之忧
全球车企深陷供应链和芯片荒的难题之中,日产也不例外。但于日产来说,更致命的一点是,它在电动车领域上,落后竞争对手太多。
2018年,大众率先推出了电动汽车平台,而日产直到2020年才着手推进此事。它打造的电动旗舰SUV车型Ariya也因为芯片问题一直推迟上市时间,直到现在都还处于接受预定状态,而日产原计划在2021年中就开始交付。
按汽车行业的话说,就是起早赶了个晚集。
电动车领域迟发力之外,日产还处于和雷诺剪不断理还乱的混乱关系之中。日产的高层称现在两家公司只是处于“停火”之中,一旦业绩回暖,雷诺重提合并一事,他一点也不会惊讶。
分析师也赞同这一观点,如果两家公司业绩复苏,可能会再次演变为领导层之争,这是一个悖论……或者说,这是戈恩留下的最后一场大火。
雷诺目前仍持有日产43.4%的股份,并在4月表示,考虑分离其电动车业务,包括可能的公开上市。而在戈恩事件后,两家公司曾承诺集中更多资源并在电动车制造上更紧密地合作。
拆分电动车业务这一举动也引发市场猜测,雷诺或在考虑减持日产的股份。
但对日产来说,进入高层战争还有点早,他们只是重新站回了起跑点,业绩复苏才是现阶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