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的2021中国电气行业供需交易策略峰会上,上海有色网铜分析师吴新勇对废铜行业进行了分析, 展开了废铜持续紧张, 未来将如何演绎? 为主题的发言。他表示, 马来西亚的废铜加工出口相对于中国总体废铜进口,规模不大,约5%,但放开再生铜/黄铜原料进口口,对马拉西亚的依赖度上升,而马来西亚收紧废铜政策,预期短时间内,将间接影响中国的废铜进口。
三季度以来废铜为何明显短缺?
2020年废铜进口萎缩,年进口量仅94.38万吨,同比下降36.92%,持续消耗国内库存。作为废铜的替代和补充废供应缺口,铜锭进口量持续递增,2020年进口了45.09万吨,同比增长109%。2020年废铜和铜锭进口共进口139.47万吨,同比下降了31.72万吨。
废铜加工产能快速扩张,预估2021年废铜制杆产能达到了600万吨。据SMM测算,预期2021年国内废铜供应总量为353万金属吨,其中进口约153万金属吨,国产约200万吨金属吨,到2022年,国内废铜供应总量增长4.81%,约370万金属吨,均远低于国内废铜加工产能规模。
据SMM数据显示,截止9月24日,美国黄杂铜6200-6250美元/吨; 2#铜米 CIF报价的LME系数为96-96.5%,光亮铜CIF报价的LME系数为99-99.5%。进口CIF报价坚挺,导致部分紫杂铜、黄杂铜进口倒挂,抑制进口商进口意愿。疫情导致海外港口出现拥堵,运价走高,以及船期不稳定,进口周期延长。海关对再生铜/黄铜原料检验严格,退运风险增加。
由于废铜进口面临的问题较多,2021年5月废铜进口量明显下降,约13.94万吨,环比下降6.88%,相较一季度的大幅增长,废铜进口开始疲软。相应,铜锭进口量也出现环比下降,总体废铜供应下降。
紫杂铜原料异常紧缺,价格高企,导致废铜杆缺乏价差优势,明显抑制开工率。黄杂铜原料供应同样紧张,但不如紫杂铜的紧缺程度,存在个别企业停产,但总体规模不大,主要是淡季需求偏弱抑制开工率。
马来西亚将收紧废铜进口对中国进口影响如何
今年,马来西亚拟11月后收紧允许进口的废金属标准,要求进口的废铜金属含量至少达94.75%,固体黑色金属含量不超过5.0%,非金属废料的含量不超过0.25%,电路板或电子废料含量不超过 0%。
新标准对铜金属量的要求严格程度,与中国的再生铜原料标准相差无几,即说明马来西亚当地的回收企业将无法引进七类废铜和部分低品位的六类废铜,恐将影响当地的废铜回收加工企业,例如铜米厂,铜锭厂等。
从马来西亚海关的统计口径来看,2019-2020年马来西亚进口了356.26、290.26千吨低品位废铜,2021年1-6月进口了189.73千吨废铜,经过拆解后,直接以干净、高品位废铜的形式分布出口了50.01千吨、49.23千吨、32.83千吨,出口占进口的比例分别为14.04%、16.96%、17.30%。部分低品位废铜经过熔炼、重铸后,以粗铜、铜锭等方式出口。
马来西亚的废铜加工出口相对于中国总体废铜进口,规模不大,约5%,但放开再生铜/黄铜原料进口口,对马拉西亚的依赖度上升,而马来西亚收紧废铜政策,预期短时间内,将间接影响中国的废铜进口。
四季度废铜供需将如何演绎
短缺内,疫情继续在海外肆虐,废铜/铜锭等进口恐难以放量,国内受限电和订单影响,铜消费旺季不旺,预期产生的废料不多,以及社会废铜库存普遍偏低,预期供应端难以改善。
需求方面,虽废铜制杆企业已进行大幅减产,废铜消费以下降,但仍会在合适阶段仍恢复生产或增加产量,废铜的需求弹性较大,因此,预期四季度废铜供需会有阶段性的改善,但紧缺才是常态,导致精废价差保持偏低。
精铜杆8月份开工率为75.00%,环比增加3.0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34个百分点。废铜货源紧缺,致使废铜杆对盘面一度升水或仅小幅贴水,下游线缆企业大多掉头采购精铜杆,不少铜杆厂订单排产期较满。
电解铜社会库存也在二季度开始快速下降,与精废价差收窄走势较为一致,认为除了其他因素导致去库存外,也有一部分是废铜替代优势减弱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