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伟新材料实现“双碳目标”的探索与规划
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高碳发展模式走向终结,各行各业将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近130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5%左右,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以上,碳中和已经成全球共识。当我们跟这些国家开展贸易时,会面临新的市场准入的压力。2019年欧盟在《欧洲绿色新政》中提出制定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征收碳税,2020年提出的《电池法案》规定从2024年7月起,工业及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和供应商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到2027年7月将出台电池最大碳足迹限制。此外,众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企业还将面临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例如,大众提出将于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将把碳排放作为供应商的重要评价标准,不达要求将被淘汰。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中伟新材料作为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更加迫切需要转变经营模式,积极进行“双碳”目标的探索与实践,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降低产品碳排放。
一、中伟新材料实现双碳目标的探索与实践
(一)日常运维工作的全面调整与完善
中伟新材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充分研究了“碳中和”课题后,于2021年自发开展了首次温室气体盘查工作,涵盖能源、运输、用水、废气等碳排放数据,提出“遵循法律,节能降耗,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节能方针,并确定2020年为碳排放基准年。2021年2月以来,中伟新材料相继收到下游车企及正极材料厂商的降碳减排诉求,公司积极应对,于当月成立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工作小组,工作组覆盖EHS、财务、生产、设备、经营、技术、PMC等多个相关部门。2021年3-4月,中伟新材料及其子公司组织开展了碳排放体系培训和产品生产周期体系培训,并正在积极依据ISO14064标准进行2020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确认公司各业务板块的主要排放源和排放数据。
(二)全面节能降耗,保障公司全流程绿色生产
中伟新材料十分注重减少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公司构建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减少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助力国家总体碳排放的降低和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突出贡献,于2018年荣获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近年来,随着中伟新材料呈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及各项指标的不断攀升,在全公司及各产业基地范围内持续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全体中伟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中伟新材料中部和西部产业基地过去一年单吨水、电、蒸汽消耗量均呈下降趋势,并计划从明年开始通过与供应商利用新建厂房共建光伏发电设备,产出的电能用于生产、研发及办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单个厂房的屋顶光伏设备每年可提供超过200万kWh绿色清洁电能,减少碳排放量1700余吨。
(三)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材料性能
在诸多的新能源汽车减排途径中,汽车轻量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意味着单位质量能储存更多能量,相同质量下带电量增加,将明显降低新能源汽车能耗,提高续航里程,降低汽车运营周期内的碳排放。三元材料尤其是高镍三元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里程高等明显优势,拥有更高的附加值,符合长续航和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中伟新材料以前沿基础研发、企业技术中心、中伟研究院、研发车间、测评体系构建“五位一体”研发体系,围绕高镍、掺杂、预烧结、循环等研发方向,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现已形成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包括单晶前驱体合成技术、定量造核连续法合成制备技术、快速高效共沉淀技术、定量间歇式二元共沉淀技术、氧化物前驱体制备技术等产品制备技术以及高效湿法循环工艺的萃取技术等过滤提纯技术,主要应用于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循环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向精细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不断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目标。
(四)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再生
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中伟新材料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实现战略金属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促进动力电池降低碳排放,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全面打造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于2016 年成立全资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再生及梯次利用,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材料循环体系,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二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名录”。中伟循环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总规划占地700亩,目前中伟循环一期已建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2.5万吨/年,镍金属回收处理能力1万金属吨/年,钴金属回收处理能力3000金属吨/年,2023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处理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7.5万吨,年产4万吨钴镍产品。
完善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体系,是中伟新材料契合新时代发展的目标之一。公司大力布局水循环产业,先后在西部、中部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水循环车间10个,在废水循环利用、硫酸钠,氯化铵回收方面均达到行业较高水平。2020年,中、西部产业基地的水循环项目在纯水回用率上,相比同期各提高了30%和20%,硫酸钠、氢化铵的回收率较同期分别提升6%和15%。
二、中伟新材料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与规划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中伟新材料将围绕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三大碳排放源,通过以下路径,更加深入推进低碳发展,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迈进。
一是持续关注相关的政策进展。“碳达峰”“碳中和”是个长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领域减排要求及政策制度均在研究制订中。目前,我国正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我们将持续关注。
二是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做实碳盘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碳中和目标已经在全球治理理念中生根,截止到2021年8月1日,全球已有来自65个国家超过1696家企业设定或承诺设定了科学碳目标(SBTi),积极采取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其中844家企业已经设定SBTi,704家企业承诺基于“1.5℃控温目标”设定更具野心的减排目标。积极做实碳盘查是建立基准线的根本前提,覆盖了能源使用和排放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能源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的分析整理,理清其碳排放根源和结构,从而为节能减排提供有益指导,提高生产效率。中伟新材料已完成碳排放数据摸底工作,接下来将进一步制定和落实碳中和目标及实施路线图。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推动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使用,建立更为低碳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是产业健康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我们针对生产厂区规模较大、占地较多的特点,论证应用日趋成熟的光伏发电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在厂区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生产用电,既降低电力消耗,又降低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改进生产工艺与设备,发展低碳生产,实现生产过程和全产业链的低碳或无碳排放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技术进步的目标与重点,加强研发新材料、新工艺,积极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广节能低碳技术降低工艺过程碳排放将是产业发展应对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探索建立规范的资源回收体系、重视资源的循环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近年来,中伟新材料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加强供应链管理,打造低碳供应链。对于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企业,上游供应链的碳排放往往占据较大比重。中伟新材料未来将通过优化或重新设计供应链网络、调整运输方式等措施减少供应链碳排放,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中伟新材料还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开展碳减排相关的科普培训,通过推行绿色管理绩效,逐步将减排成效列入供应商评价系统,并在选择新的供应商时增加从碳排放的测度进行考量,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双碳目标的达成,是全社会、全行业共同的事业,每一个企业或个人都责无旁贷。新的挑战同时孕育着新的机遇,伴随着新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一场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加速到来,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将取代传统高碳发展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原材料企业,中伟新材料始终致力于新能源发展,依托技术、立足品质,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绿色能源、肩负起能源循环的社会责任,矢志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为加速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中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