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今年上半年,‘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订单突破100架,目前累计销量即将突破400架,市场占有率超70%。”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星航”)运营总监黄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低空经济产业政策的支持,“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正加速普及,直接拉动市场快速增长。 在随工信部近日组织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采访时,财联社记者清晰地看到了低空经济领域的这一火热图景,并获悉了上述信息。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山河星航是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097)的参股公司,专业从事通用航空领域载人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通航运营。 据公开报道,2023年10月,山河星航在湖南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记者查阅湖南证监局2025年10月湖南省拟上市公司报备情况表了解到,目前山河星航申报状态为辅导。 “市场爆发力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回顾公司发展历程,黄鑫向财联社记者列举了一组对比数据:公司实现首个100架飞机销售用了整整十年,而达成第二个100架仅用了不到两年。尤其在今年,山河星航迎来订单快速增长,单年新增订单已突破150架。 在黄鑫看来,这一增速变化的背后,是中国低空经济从培育期步入快速发展期的生动写照。 他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的国产化进程表:今年成功实现轻型运动飞机发动机的国产化,“十五五”初期还将进一步攻克材料、航电仪表等关键领域,推动整机完全国产化。 为实现“让中国自主研制的飞机在未来低空开放时占据主导”的愿景,山河星航正将“跳出航空做航空”的理念融入制造全流程。黄鑫表示,公司通过推行标准化模块组合,在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同时,更实现了降本增效与品质保障的协同,“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业逻辑,正深度融入飞机制造全流程。 财联社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山河星航目前正加速推进载重超3吨的多用途轻型无人运输飞机、货运大载荷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新型混动垂起平飞航空器等多个重点项目,持续拓展通用航空应用边界。 黄鑫对财联社记者进一步分析,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牵引,依托整机制造,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完善,进而推动全产业创新升级。航空产品研发不仅需大量研发投入,从研制成功到获取民航适航许可还需漫长验证。在此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输血”,有利于带动低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9月3日,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实车首次亮相,并进行了公开试飞。据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透露,“陆地航母”将于今年11月在珠海航展期间进行首次公开载人飞行,并将参加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2024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公司黄埔(飞行器)工厂工计划今年9月底、10月初启动建设,明年7月31日建成,并完成第一辆PT车下线,2026年开始大规模交付,期望年销超过1万台,单台售价不超过200万元。”赵德力表示,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于今年3月提交审批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明年下半年取证,目前正在密切协调关注中。 另据知情人士称,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中的“陆地母体”(即,汽车)工信部目录预计与飞行体同步取得,在小鹏汽车工厂做适当调整后,和小鹏共线生产。 据公开资料,小鹏汇天“陆地母体”采用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增程平台,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飞行电池、电驱、电涵道、压缩机等均为800V,从而实现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充电速度。整车为3轴6轮,长宽高分别约为5.5米、2米、2米。飞行器同样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并采用多余度安全设计。 “现在低空飞行领域就像当年的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路线都在涌现。”赵德力表示,与其他竞品相比,背靠小鹏汽车的小鹏汇天将充分利用汽车产业链,从而最大限度的降本。“目前首款‘陆地航母’的毛利率尚未测算完成,但我们希望做到既要高毛利也要高销量。”据赵德力测算,2026年实现量产、年交付超1万台时,整体成本有望降低15-20%。 2023年10月,小鹏汇天首次公布了正在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及全球首个车载自动分合机构。分离后,展开飞行体的6副机臂和旋翼,即可开启低空飞行;飞行体落地后,收拢6副机臂和旋翼,通过陆行体的自动驾驶功能和自动分合机构,实现与飞行体的精准对接、结合。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此前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随着低空经济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作为头部企业的小鹏汇天,其商业化前景也备受瞩目。 按照小鹏汇天的计划,将实施“三步走”产品战略:第一步,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的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规模化量产和销售,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和完善,验证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第二步,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同步与低空飞行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城市立体交通的建设;第三步,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真正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目前飞行汽车的成本很高,单次飞行1小时就需要1万元。此外,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真正要交通出行从二维转向三维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赵德力表示,为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在第一步与第二步之间,小鹏汇天计划开发“陆地航母”陆行体和飞行体的衍生产品,支持用户对于更多场景体验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此外,为解决第一代飞行器续航里程短的痛点,小鹏汇天已与赛力斯集团进行了初步接触,希望对方开发出适合飞行领域的航空增程器。据悉,目前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搭载的为系统能量密度近300Wh/kg的动力锂电池。 资金方面,8月5日,小鹏汇天宣布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小鹏汇天方面称,目前公司资金储备充裕,此轮融资主要用于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推进。该B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开控股、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 “目前B2轮融资还在进行中,没有关闭。”赵德力表示,公司目前尚无明确的IPO计划,“我们当然希望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我们销量也不错的时候上(上市)。”
浙江全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动员部署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据悉,浙江省低空公司由浙江省机场集团及其所属资本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作为浙江省机场集团的二级企业管理,与浙江省通航公司一体化运营。下一步,该公司将积极构建“1+1+3”低空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打造低空基础网、低空航线网、低空服务网,全面拓展低空基础设施运营、低空飞行保障、低空综合服务、低空投资孵化等产业板块。 根据招标网数据统计,2024年3/4/5/6月低空经济相关的基础性招标数量分别为4/8/5/10个,中标金额合计约6328万元,两会后尤其是6月以来,各地基础性招标显著增多,后续实质性项目建设将逐步开展,低空经济将进入强现实,强预期阶段。东吴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各地不断明确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空经济的相关订单也在逐渐落地,政策往订单传导的预期正不断强化,预计低空经济产业后续迎来政策向订单转化密集期。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万丰奥威 旗下万丰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万丰钻石DA62,现身此次杭州动员部署会的集体签约仪式。 设计总院 设有以民航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的团队服务于低空经济发展,具备承担民航运输机场、通用机场选址、可研、设计、施工咨询、竣工试运行(含校飞试飞组织)的全过程综合能力。
清洁能源是未来航空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中国商飞、宁德时代(300750.SZ)以及上海交大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使电动飞机成为市场热议话题。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航空制造商在研发与电能相关的存储和驱动系统。从理论技术路径来看,航空业的脱碳可能将会从全燃料变成燃料加电,最终逐步过渡到全电。但目前,因锂电池的性能束缚、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尚处起步阶段等问题,尚不能实现电动飞机大规模载人。 业内纷纷布局电动飞机项目 在商飞联手宁德时代之前,已有不少航空制造公司开始布局电动飞机项目。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就目前碳中和的趋势来看,航空业的低碳化势在必行,因此波音和空客都已在布局类似的项目。 具体项目方面,财联社记者从柯林斯宇航处获悉,在上月底的巴黎航展期间,柯林斯宇航宣布由其开发的1兆瓦电机成功完成额定功率测试。柯林斯宇航的1兆瓦电机将与普惠的高效燃油发动机相结合,成为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一部分。与当今先进的支线涡桨发动机相比,该验证机旨在将燃油效率提高30%,并减少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 柯林斯宇航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包括热力发动机和1兆瓦电机)的测试将持续至2023年。推进系统和电池将集成在一架冲8-100(Dash 8-100)验证机上,并计划于2024年开始飞行测试。 前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公司在投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已经从飞行汽车行业‘火’到航空业。不过eVTOL的续航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航程大多只能飞100-200公里左右。” 商络电子(300975.SZ)、海特高新(002023.SZ)等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有参与到eVTOL领域。 记者了解到,在巴黎航展上,峰飞航空科技的eVTOL盛世龙就首次亮相,最大起飞重量2吨,纯电动力,5座设计,可自主飞行,速度可超200公里/小时。今年2月,盛世龙单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创造了2吨级eVTOL全球航程纪录。 电动飞机大规模载人应用尚难 不过,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民航业电能推进的研发和应用仍处在较早期的技术研发与验证中。同时锂电池在飞机上作为动力能源使用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据其介绍,锂电池的安全性、电能储存和能量密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民航客运的需要。大型民航客机如果使用电力推进进行长时间飞行,其所需要的电能总量将十分巨大。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若要使用锂电池实现大电量的存储,电池的尺寸、重量就会越大,影响飞机的各项性能,放完所储电能的电池重量也将成为飞行的负担。 “对传统的燃油动力飞机来说,飞机整体重量会随着油箱中燃油的消耗而降低。而锂电池释放电能对于总重量的影响很小。”该业内人士解释道。 驱动系统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发。该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所有的电力推进测试都是在小型飞机平台上进行,现有的电动机和配套的推进系统所能达到的功率还很难驱动大飞机。如若上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电动飞机广泛应用到民航业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未来供航空使用的储能电池的研发压力将会落在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电池供应商身上,但与此同时,其他制造商、供应商也需要对推进系统加大投入进行研发。多方共同努力才有望在将来看到电力推进(系统)大规模应用在民航业。” 绿色航油、减重技术等亦是航空业减排选项 在众多的脱碳路径中,当前电动化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一名接近中国商飞的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从目前理论上的技术路径来看,航空业脱碳将会从全燃料变成燃料加电,再逐步过渡到以电为主,最终过渡到全电。但目前航空业的绿色转型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要时间积累。 “目前民航业降碳的方式,除了采用可持续燃油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包括应用在飞机上的预测技术、新能源技术、减重技术等。”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减重技术,飞机重量变小,相应推力变小,燃油消耗也会因此变小。 记者获悉,目前ARJ21新支线飞机正持续减重优化(EWIS优化设计,座椅地板减重优化,液压精品工程等)、持续降噪优化、持续减阻优化(主起落架舱门密封,襟翼展向间隙密封,垂尾VOR天线安装角调整等)。 国产大飞机方面,C919则是通过采用先进的金属材料减轻飞机重量。C929先进复合材料用量超过50%,减小结构重量,综合模块化航电技术上也减轻了机械设备重量。“相比之下,C929会更加先进,目前正在研制中,因此其所采用的技术也是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故其绿色环保性也会比C919更强一些。”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对于航油的使用,目前不少航空公司已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春秋航空(601021.SH)与空客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在民航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5月时中国东航(600115.SH)曾推出“可持续飞行”主题航班,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最高降碳排约85%。 “但目前来说,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制备费用较高,加工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