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个
远东股份公告称,2025年9月份,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人民币176,893.60万元。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能电网线缆项目7,036.47万元,其他战略客户包括绿色建筑线缆、智能制造线缆等多个项目,合同总价共计169,857.13万元。这些合同订单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锂电铜箔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价双升的重要转型过程。 近期,嘉元科技表示,去年铜箔加工费已经进入底部,目前部分产品加工费已有所回升。在需求增长的驱动下,锂电池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处于逐步向好的态势。其预计今年部分高端定制化产品的加工费仍有上涨空间,涨幅情况需结合下半年市场供需情况、客户订单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锂电铜箔价格整体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其中6μm及以下极薄铜箔均价呈波动上升趋势,这反映出高端铜箔产品供需格局的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3.5μm极薄铜箔、镀镍铜箔等新技术竞赛,叠加复合集流体等替代技术的商业化突破,使行业竞争维度持续丰富。在锂电市场需求复苏、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背景下,具备高端产品量产能力与技术前瞻性的企业,有望抢占先机,并带动该领域迎来新一轮增长。 三重因素支撑行业结构性回升 业界人士表示,锂电铜箔加工费的回升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供给结构性短缺、成本承压与需求回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下半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从供给端看,铜箔高端产能的紧缺,是推动本轮加工费上涨的核心动力。6μm及以下极薄铜箔的生产,对技术、工艺、设备稳定性等要求极高,这使得供需结构逐渐优化。 同时,成本端的压力也不容忽视。锂电铜箔是电解铜箔的一个应用分支,随着后者价格上浮,使锂电铜箔制造成本同步提升。相关企业通过上调高端产品价格,以转嫁成本压力,成为行业普遍选择。 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3C产品等下游市场,进入“金九银十”旺季,锂电铜箔订单有望增长。整体来看,9月市场需求旺季效应显著,铜箔加工费与成交气氛有望波动回暖。 技术竞争白热化 需要提及的是,锂电铜箔加工费与新技术突破,已成为行业新一轮增长“双引擎”。其中,4.5μm/3.5μm极薄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等领域,成为核心竞逐赛道,多家企业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技术迭代方面,3.5-4.5μm铜箔的产业化进程加快,而多孔铜箔、镀镍铜箔等适配固态电池的新产品,也已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 诺德股份在7月份就曾披露,其目前可以生产3-6μm铜箔,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多孔、超厚铜箔,以及复合铜(铝)箔等产品。其中,已量产6μm、4.5μm极薄锂电铜箔。 9月4日,铜冠铜箔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已经开发出中、高抗拉强度等不同强度的锂离子电池用铜箔产品,以及网状三维结构铜箔等高端锂电铜箔产品,可适用于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 9月17日,海亮股份透露,其极高抗、极薄铜箔等锂电铜箔前瞻性产品,相关技术指标位于行业前列。其中,适配固态电池的镀镍铜箔等新型铜箔产品,已具备量产出货能力,目前送样客户中,部分电池企业已有正向反馈。 同日,亨通股份表示,在锂电铜箔方面,其全资子公司亨通精密铜箔科技(德阳)有限公司已具备4.5-8μm铜箔批量供货能力,并已掌握3.5μm铜箔的生产技术。 德福科技9月18日表示,其已研发出雾化铜箔、芯箔等多款新型铜箔,可作为硅负极电池、半/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同时,其半年报显示,以“高强度、高延伸、极薄化、多元化”为方向持续升级产品,德福科技已具备3-10μm全系列多种抗拉强度、双面光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其中5μm和6μm产品已成为其核心产品,4.5μm、超高强锂电铜箔,已实现对多家头部客户批量稳定交付,预计其5μm锂电铜箔,将在2025年大规模替代6μm产品。 资料显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嘉元科技近两年已推出高比表面拓界铜箔、特种合金铜箔、双面镀镍铜箔,升级多孔铜箔、复合铜箔等产品,并已取得商业化进展。据披露,截至今年6月,其相关产品已供应5家头部电池企业。其中,采用其耐高温铜箔的某锂电企业生产的固态电池,已被搭载于某头部整机厂发布的eVTOL上进行测试。 此外,铜业巨头——金川集团旗下子公司金川铜贵近日也表示,其已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其新一代3.5μm极薄锂电铜箔的稳定制备。 可以看到,锂电铜箔行业正加速向“极薄化+功能化”双轨突破。 从技术趋势看,3.5-4.5μm极薄铜箔逐渐成为头部企业可量产的标配,3μm产品进入技术储备阶段;同时,镀镍铜箔、多孔铜箔等新型产品,适配固态电池需求,有望推动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 在传统铜箔升级的同时,复合集流体凭借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等优势,也成为行业中有力的竞争者。今年以来,以安迈特、金美、英联等为代表的复合集流体企业,其复合集流体产品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也给传统铜箔企业带来技术迭代与市占率的双重挑战。 当前,锂电铜箔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技术迭代驱动产品迭代,极薄化加速;二是产业链协同深化,铜箔企业通过送样电池厂验证产品,以推动新型产品商业化。 综合来看,锂电铜箔行业能否保持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行业前沿技术能否实现持续突破,高端产能能否顺利释放,以及与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协同进展。那些加大研发以巩固技术优势,顺应产能结构优化政策,强化与下游联动匹配市场新需求的铜箔企业,或有望进一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远东股份公告,2025年8月份,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人民币16.89亿元。公司为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龙头/领跑企业,上述合同订单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远东股份公告,2025年7月份,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人民币28.14亿元。具体包括国家和地方电网项目,以及其他战略客户,如智能制造线缆、绿色建筑线缆、智能电网线缆等。其中,储能系统合同金额为5.66亿元,锂电池合同金额为1554万元,锂电铜箔合同金额为1817.37万元,智慧机场项目合同金额分别为3878.74万元、2023.6万元和1186万元。
远东股份2月5日公告,2025年1月份,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人民币14.27亿元。其中,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包括深圳市智能交通线缆、成都市智能制造线缆等,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包括西安市智能制造线缆、徐州市绿色建筑线缆等。江西远东锂电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为蚌埠市锂电池,远东电池江苏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为欧洲户用储能,远东铜箔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为广州市、常州市锂电铜箔。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签约的项目为南阳市智慧机场项目。
9月23日晚间,嘉元科技公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综合评估,公司与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就“嘉元科技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签署《投资意向书解除协议》。嘉元科技提及,该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印制电路板铜箔与锂电铜箔柔性切换生产能力等。 针对上述项目调整的原因, 《科创板日报》记者今日(9月24日)采访了公司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其表示,主要原因还是考虑到整个铜箔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出现阶段性错配。 谈及该项目建设情况及影响,前述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嘉元科技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 仅完成了前期的环评工作,项目建设地块尚未批复,公司在此时终止该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前期投入资金的过多浪费。 “这是市场自我调整的一种表现。”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伴随锂电产业链竞争更加激烈,上下游企业开始理性评估市场供需关系和自身发展定位,未来投资会变得更加理性、谨慎。 经济学家宋清辉补充说道,部分锂电产业链项目停止扩张也与相关产业链企业资金紧张有关。 嘉元科技主要从事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制造、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线路板行业,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数码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其中,锂电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材料,在锂电池整体成本中占到5%-10%左右。近年来,受铜价上涨叠加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铜箔企业持续业绩承压,出现亏损的局面。 2024年上半年,嘉元科技增收不增利,其营业收入24.23亿元,同比增长16.62%;净亏损1.05亿元,同比减少595.15%,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97.26%至-8.63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加工费下降、供需关系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整体经济形势变化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海通证券研报提到,铜箔行业目前已进入成本支撑阶段,企业盈利承压,随着产能逐渐出清,供需关系改善,整体产能出清或将持续至2025年。 事实上, 为引导锂电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5月8日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宋清辉表示,政策引导和规范将进一步促使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避免无序竞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未来有望得到改善。 9月4日,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在该公司半年度业绩会上亦表示,随着铜箔加工费下降,各铜箔厂商产能出清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锂电铜箔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产销量方面,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铜箔产量约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12%,实现销量约2.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68%。 产能利用率方面,前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锂电铜箔加工费仍处于较低位置,但高附加值产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公司未来将逐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 今年二季度以来,公司产能利用率在85%-90%左右高位运转。” 对于现阶段市场下游客户产品需求变化, 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从整体上看,下游客户对公司铜箔产品的需求不断往轻薄化、高端化趋势发展,由之前的4μm铜箔产品向5μm、6μm铜箔产品转换, 公司会根据下游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嘉元科技还存在部分首发募投项目、可转债募投项目延期、调整的情况。 9月5日,公司公告称,根据实际情况,对2021年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铜箔表面处理与智能化项目”的内部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将调整后计划购置的设备调配至子公司江西嘉元使用,并将该项目预计达产日期由原定的2024年6月延期至2026年12月;同时将公司2021年首发募投项目“江西嘉元2万吨项目”预计达产日期由2024年9月延期至2026年12月。 对于上述项目延期的原因,公司表示,铜箔表面处理与智能化项目延期主要是因本次调整内部投资结构后拟购置的铜箔表面处理系统为进口设备,设备较为抢手,因此交货周期较长;2023年年初始起,铜箔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加工费出现下降等,导致产品需求不足。 “公司解除跟梅州市梅县年产5万吨高端铜箔建设项目之后, 接下来,公司的重要任务是将上述募资项目建设好。 ”嘉元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补充说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