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8

  •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13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7%。 2024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13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367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9845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183793亿元,下降0.7%。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5%。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9.3%,制造业投资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8%。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9%。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2%。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2%,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0.3%,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6%。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4%,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5.1%,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2%。 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比上月加快0.4和1.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8%、26.9%、25.3%。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110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6%、9.0%、5.3%、5.1%,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7.8、4.2、0.5、0.3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9%。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7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691亿元,同比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66亿元,增长4.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3354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4403亿元,增长3.0%。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6.1%。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10.7%。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837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093亿元,增长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下降2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7%。民间投资同比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11.9%。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7%、10.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4%、17.9%。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17%。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758亿元,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389亿元,增长6.5%;进口15369亿元,增长6.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19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8335亿元,增长6.2%。其中,出口142573亿元,增长6.7%;进口105762亿元,增长5.4%。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季节性上升 1-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4.2%,粮食价格上涨0.1%,鲜菜价格上涨3.3%,猪肉价格上涨2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0.1%。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和2.2%。 总的来看,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1-7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 同比下降10.1%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1%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4% 》国家统计局:6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 》王有捐:上半年CPI平稳运行 PPI低位回升

  • 国家统计局:1-7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1%。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5%。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2024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1%(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5%。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7%,纺织业增长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汽车制造业增长4.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 分产品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6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1436万吨,同比下降4.0%;水泥15368万吨,下降12.4%;十种有色金属656万吨,增长8.2%;乙烯277万吨,增长8.6%;汽车229.7万辆,下降2.4%,其中新能源汽车98.8万辆,增长27.8%;发电量8831亿千瓦时,增长2.5%;原油加工量5906万吨,下降6.1%。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78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4%。 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比上月加快0.4和1.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8%、26.9%、25.3%。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110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6%、9.0%、5.3%、5.1%,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7.8、4.2、0.5、0.3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9%。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7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691亿元,同比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66亿元,增长4.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3354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4403亿元,增长3.0%。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6.1%。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10.7%。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837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093亿元,增长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下降2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7%。民间投资同比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11.9%。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7%、10.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4%、17.9%。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17%。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758亿元,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389亿元,增长6.5%;进口15369亿元,增长6.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19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8335亿元,增长6.2%。其中,出口142573亿元,增长6.7%;进口105762亿元,增长5.4%。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季节性上升 1-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4.2%,粮食价格上涨0.1%,鲜菜价格上涨3.3%,猪肉价格上涨2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0.1%。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和2.2%。 总的来看,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 同比下降10.1%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1%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4% 》国家统计局:6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 》王有捐:上半年CPI平稳运行 PPI低位回升

  • 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增长4.6%。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 一、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总体平稳 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比上年增加363万吨,增长2.5%。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712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3.9%、6.3%,猪肉、羊肉产量分别下降1.7%、0.9%;牛奶产量增长3.4%,禽蛋产量增长2.7%。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1533万头,同比下降4.6%;上半年,生猪出栏36395万头,下降3.1%。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6%;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3%;私营企业增长5.7%。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34.3%、28.9%。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0.42%。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544亿元,同比增长3.4%。 三、服务业继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9.8%、6.9%、6.6%、5.7%。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3.5%、9.7%、5.4%。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保持增长,服务消费增势较好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559亿元,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10亿元,增长4.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09726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部分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6%、5.6%;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3%、11.2%。全国网上零售额7099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596亿元,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0.12%。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制造业投资增长9.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下降2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2%。民间投资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1%、11.7%。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8.3%、12.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1%、17.4%。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1%。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121298亿元,增长6.9%;进口90390亿元,增长5.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909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0%,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9%。6月份,进出口总额3670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21871亿元,增长10.7%;进口14834亿元,下降0.6%。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一季度为同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4%,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7.8%,鲜菜价格下降2.7%,猪肉价格持平,粮食价格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上涨0.1%。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997万人,同比增长1.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同比名义增长4.6%,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6.6%。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5.8%、6.4%、2.1%、5.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358元,同比名义增长5.9%。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赵同录: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4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季度环比连续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我国GDP为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6%;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同比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0%、38.3%和56.7%。 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二、三次产业增长稳定,生产供给稳步增加 上半年,各行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夏粮获得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恢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延续较快发展势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9%和9.8%,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假期经济相关行业发展较好,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9%和6.6%,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二季度,工业生产延续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略有回落,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仍保持较快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8.7%,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1.5个百分点。 三、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外部需求有所改善 消费稳步扩大。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服务消费增势良好,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 投资平稳增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加快落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净出口稳中有进。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四、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重点领域投资加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和7.8个百分点,推动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8%和8.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1—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2%,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5.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5.3%,比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1.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情况看,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表现? 答: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 一是从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观察经济运行状况,通常看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从经济增长看,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对于我们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能够实现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从就业看,尽管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压力,但经济增长特别是劳动密集度高的服务业持续恢复,为稳定扩大就业提供了支撑,加上就业优先政策发力显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催生新型职业需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失业率稳定在5.0%;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加较多。从物价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其中二季度上涨0.3%;核心CPI基本稳定,同比上涨0.7%。从国际收支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重点产品出口优势巩固,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此外,一些能够直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实物量指标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2%,货运量、营业性客运量分别增长4.2%、13.2%。 二是从发展质量看,转型升级稳中有进。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仅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动能转换、结构升级、质效提升。上半年,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新技术继续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夏收粮油再获丰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从发展环境看,成绩取得殊为不易。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通胀具有粘性,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各地区各部门鼓足干劲、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全国人民顶住压力、持续奋斗,各方面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的成绩很不容易、极不寻常。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应该说是一份可圈可点、沉甸甸的成绩单。下阶段,既要坚定发展信心,看到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有利支撑;也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发展中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实施好宏观政策,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形成合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二季度GDP增速出现回落,请问如何看待二季度经济运行表现,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 答: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有所显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升级,成绩来之不易。从二季度当季情况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对此,要全面地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 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等。但从基本面看、从中长期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二季度经济体量超过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过10万亿元,这些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十分可观。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客运量、铁路货运量、用电量等实物量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成长。这些都表明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继续累积。 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困难挑战依然不少,但是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归根结底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有清醒的认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从供给支撑看,我国夏收粮油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稳定运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从需求支撑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部分主要经济体进入补库存周期,消费电子等行业上行周期有望延续,有利于我国外需改善。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额可能达到32万亿美元的较高水平;世界银行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2.4%上调至2.6%。同时,我国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暑期旅游研学旺季、开学季、“十一”长假等也有助于带动消费恢复。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两重”项目加快下达、建设提速也有利于带动投资增长。从动力支撑看,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5%、10.0%;新型消费、新基建等领域发展活力也在不断释放。从政策支撑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强化政策统筹、综合施策将持续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将会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 总的来看,二季度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同时,我们也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比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请问政策效果怎么样?数据上有哪些体现? 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围绕扩内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靠前发力、加快推进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强的政策措施,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落地,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对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逐步释放。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0%,高于制造业投资0.5个百分点。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了相关设备生产较快增长,惠及多个重点行业。上半年,规模以上金属冶炼设备、机床数控装置、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7%、19.2%、49.4%。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对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量984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411万辆,增长33.1%。截至6月25日12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约11.3万份,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第二,近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各地区各部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因城施策,积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也有所收窄。从住建等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近几个月二手房网签面积同比也有所增长,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面积环比增长较快。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也为投资扩张增添了动力。上半年,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当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产相关指标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转型过程中。 第三,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发行使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是今年投资工作的一个关键。有关部门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合理安排发行、使用进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目前,2023年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4.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请问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如何?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哪些亮点? 答: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势头向好。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6%、22.8%、10.9%。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数字新基建加快建设,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我国新能源产业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3%,配套产品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5.4%、16.5%。光伏产业链增势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4%、43.6%、42.8%。与此同时,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建设,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有序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初步测算,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三是高水平开放继续深化,国际循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质升量稳,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汽车、船舶、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2%、91.1%、25.6%;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1.2%,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55%,外贸主力军继续发展壮大。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9%。我国积极拓展世界经贸合作“朋友圈”,上半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2%;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比上年提前19天突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量增长11%,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免签国家范围继续扩大,外国人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热度攀升,中外人员交流更加密切。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400万人次,其中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 四是基本民生保障有效,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 继续加大保基本兜底线力度,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0%;其中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人均养老金离退休金分别增长5.5%、8.9%;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7%,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4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全国夏粮产量2996亿斤,比上年增产2.5%。主要能源供给继续增加,生产生活用能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0%。制造业补链强链持续推进,创新主体不断培育,产业链韧性有所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超14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2万家。 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要继续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促进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切实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为我国改革发展做出重要部署,请问从主要数据指标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在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我国经济战胜多种困难挑战,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2013—2023年,经济实现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2023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92.4%,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实现新突破,2023年达8953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681美元,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2013—2023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近年来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二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奋斗者”号逐梦深蓝,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4%,比2012年提高0.73个百分点,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2013—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升。 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7%、33.6%,比2012年提高6.3、5.4个百分点。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新型城镇化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个百分点。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显著改善了区域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培育出更多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四是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激发。2023年末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4亿户,是2012年的3.3倍。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货物贸易规模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万亿元,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11.1%提升到14.2%。“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容至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六是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 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2013—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2%。2023年,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7辆,是2013年的2.9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3亿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民素质稳步提升,2023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 七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2023年,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油、气、电、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8.3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7.6%。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超四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不竭动力,也为我们有效应对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和信心。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对此,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紧抓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 》国家统计局: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 同比下降10.1%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1%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4% 》国家统计局:6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 》王有捐:上半年CPI平稳运行 PPI低位回升

  • 国家统计局: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公告,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2%。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分三大门类看,6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制造业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 分经济类型看,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股份制企业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9%;私营企业增长5.7%。 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2%,纺织业增长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汽车制造业增长6.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 分产品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6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2555万吨,同比增长3.2%;水泥16397万吨,下降10.7%;十种有色金属661万吨,增长7.5%;乙烯261万吨,增长3.3%;汽车261.3万辆,增长1.8%,其中新能源汽车102.5万辆,增长37.0%;发电量7685亿千瓦时,增长2.3%;原油加工量5832万吨,下降3.7%。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5%,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17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8%。 汤魏巍: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 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工业品出口逐月加快,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出口逐月加快,利润保持增长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1%、5.9%,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增速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持平;采矿业增长2.4%。 超九成行业和地区、超六成产品保持增长。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5.1%;31个地区中,29个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3.5%。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个工业大省增速分别为6.0%、8.6%、8.5%、8.0%,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超四成。在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1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7.0%。 工业品出口累计增速逐月加快。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3%,增速较1—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年内逐月加快。分季度看,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保持回升态势。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共同推动企业营收增速回升、利润保持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增速比1—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加快;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延续年初以来的增长态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占78.0%,行业增长面比1—4月份扩大2.4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 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3%,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装备行业中,电子、汽车行业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3.3%、9.8%,对上半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近三成,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甬舟号”盾构机组装完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运行,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样机顺利下线,全球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第五代LNG船“绿能瀛”号成功交付,一系列重大装备建造完成或投入使用,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引领高端化。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8%,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2.5%、10.0%。数字产品制造业赋能智能化。上半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等数字产品制造行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8.0%、16.5%、16.3%;主要数字产品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液晶显示屏、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产量均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8.9%、22.8%、19.1%、11.8%、9.6%。新能源产业加速绿色化。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3%,配套产品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5.4%、16.5%。光伏产业链增势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分别增长55.4%、43.6%、42.8%,终端产品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7.8%。 总体上看,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企业盈利水平仍然较低,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一定挑战。下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狠下功夫,努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

  • 国家统计局: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 5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3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和4.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私营企业增长5.9%。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3%、33.6%、17.3%。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3%。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7亿元,同比增长4.3%。   二、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9%、8.8%、5.6%、5.0%,分别比上月加快2.1、2.7、1.3和1.5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0%。1-4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111亿元,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00亿元,增长4.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4937亿元,增长3.6%;餐饮收入4274亿元,增长5.0%。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2%、18.7%、16.6%和12.9%。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全国网上零售额576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8280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7%。1-5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持平。民间投资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14.3%。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3.1%、1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5%、19.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4%。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77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471亿元,增长11.2%;进口15607亿元,增长5.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4亿元。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75042亿元,增长6.3%。其中,出口99502亿元,增长6.1%;进口75541亿元,增长6.4%。1-5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7%,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  1-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月下降0.1、0.6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0%,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6.7%,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2.3%,猪肉价格上涨4.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上涨0.3%。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4%和3.0%。  总的来看,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5.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9.3% ► 国家统计局: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 ► 国家统计局: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 国家统计局: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 ► 国家统计局:5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 国家统计局:5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保持平稳 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2.3%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 国家统计局:5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保持平稳 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2.3%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保持平稳。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降幅继续收窄,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8.2万吨。进口煤炭4382万吨,同比增长10.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8.6亿吨,同比下降3.0%。进口煤炭2.0亿吨,同比增长12.6%。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增转降。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15万吨,同比增长0.6%,增速比4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5万吨。进口原油4697万吨,同比下降8.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8910万吨,同比增长1.8%。进口原油22903万吨,同比下降0.4%。  原油加工降幅收窄。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52万吨,同比下降1.8%,降幅比4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5.2万吨。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30177万吨,同比增长0.3%。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增速比4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133万吨,同比增长7.1%。  1—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0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进口天然气5428万吨,同比增长17.4%。      二、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保持稳定。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31.6亿千瓦时。1—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36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   分品种看,5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核电由增转降,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风电降幅收窄。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4.3%,4月份为增长1.3%;规上工业水电增长38.6%,增速比4月份加快17.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下降2.4%,4月份为增长5.9%;规上工业风电下降3.3%,降幅比4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9.1%,增速比4月份加快7.7个百分点。     推荐阅读: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 国家统计局: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336亿元,增长4.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76707亿元,增长4.4%。 202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5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0%,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8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7.4%,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6.7%,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2.2%,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6%,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衣着价格分别上涨3.6%、1.7%和1.6%,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5%、0.8%和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2%。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5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持平。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2.5%,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两涨一平四降。其中,衣着、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4%和0.1%;医疗保健价格持平;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8%和0.7%;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均下降0.1%。 推荐阅读: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 国家统计局: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

    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30824亿元,下降10.6%。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30824亿元,下降10.6%。 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88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1557万平方米,下降12.2%。房屋新开工面积30090万平方米,下降24.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760万平方米,下降25.0%。房屋竣工面积22245万平方米,下降20.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199万平方米,下降19.8%。 二、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5%。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6%。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2571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国内贷款6810亿元,下降6.2%;利用外资11亿元,下降20.3%;自筹资金14816亿元,下降9.8%;定金及预收款12584亿元,下降36.7%;个人按揭贷款6191亿元,下降40.2%。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5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2.01。 推荐阅读: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 国家统计局: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2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7810亿元,同比增长0.1%。从环比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0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565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6288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12156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6%。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7.7%,制造业投资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7%。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6%,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0.1%,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8.5%。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7%,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0.2%,东北地区投资增长5.5%。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8%,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6.6%,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4%。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0.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民间投资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9%。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14.3%。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4%。 推荐阅读: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 国家统计局: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5.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9.3%

    国家统计局公告,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0%。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分三大门类看,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 分经济类型看,5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私营企业增长5.9%。 分行业看,5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汽车制造业增长7.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 分产品看,5月份,619种产品中有35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2270万吨,同比增长3.4%;水泥17953万吨,下降8.2%;十种有色金属661万吨,增长7.4%;乙烯257万吨,下降6.8%;汽车235.3万辆,增长1.3%,其中新能源汽车92.2万辆,增长33.6%;发电量7179亿千瓦时,增长2.3%;原油加工量6052万吨,下降1.8%。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同比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57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 5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3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和4.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私营企业增长5.9%。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3%、33.6%、17.3%。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3%。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7亿元,同比增长4.3%。   二、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9%、8.8%、5.6%、5.0%,分别比上月加快2.1、2.7、1.3和1.5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0%。1-4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111亿元,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00亿元,增长4.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4937亿元,增长3.6%;餐饮收入4274亿元,增长5.0%。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2%、18.7%、16.6%和12.9%。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全国网上零售额576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8280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7%。1-5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持平。民间投资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14.3%。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3.1%、1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5%、19.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4%。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77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471亿元,增长11.2%;进口15607亿元,增长5.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4亿元。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75042亿元,增长6.3%。其中,出口99502亿元,增长6.1%;进口75541亿元,增长6.4%。1-5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7%,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  1-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月下降0.1、0.6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0%,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6.7%,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2.3%,猪肉价格上涨4.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上涨0.3%。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4%和3.0%。  总的来看,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 统计局: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国家统计局: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 ►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 4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 国家统计局:4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 国家统计局:4月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