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个
7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5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7月车市步入传统淡季,叠加6月车企及经销商年中冲量,消耗到较多市场需求。因此,7月乘用车销量环比上月下滑,库存预警指数上升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相较2024年同期,预警指数有所下降。这也意味着,7月整体销量同比是增长的,车市热度依旧在。 车市进入传统淡季,销量环比下滑 7月,车市步入传统淡季,极端天气多发,另受部分地区补贴政策阶段性退坡、汽车消费金融返佣下调及厂家促销力度收缩影响,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加剧。以上诸多因素,对当月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经销商反馈,7月市场热度不及6月,有47.7%的经销商认为7月整体车市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超过5%。 从库存预警分指数情况看: 7月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从业人员分指数环比下降,经营状况分指数环比上升。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1-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4.5万辆,同比增长9%,较上月下降19%;其中,新能源车零售78.9万辆,同比增长15%,较上月下降17%。 如此来看,车市7月环比下滑明显,但同比去年,整体表现还算不错。特别是2024年7月以旧换新政策启动,今年同期销量基数会相对较高,能取得同比增长的成绩,已属不易。 图片来源:乘联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7月乘用车销量略高于预期,预计乘用车终端销量约190万辆左右。 国补第三批资金下发,拉动销量减轻经销商压力 尽管车市同比持续走高,但经销商经营压力未减。目前经销商经营持续面临以下挑战:终端客流量呈现下滑趋势,消费者受市场环境及政策调整影响,购车决策周期延长,成交率不及预期。同时,库存周转速度放缓带来的资金占用压力持续存在,新车销售毛利空间受到挤压等。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下发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国补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第四批将于10月下达。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会有助于销量的持续拉升,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经销商压力。 不过,从长期来看,车企良性竞争,经销商指标合理规划,优化管理及渠道建设等,才是良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通过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防范经营风险。 即将进入8月,协会指出,尽管7月末受汛期高温及多雨天气影响,短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但随着开学季购车需求逐步释放,叠加818购车节促销活动以及成都等多地车展相继启动,对终端销量形成一定拉动,8月车市整体运行平稳。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5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6%,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9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车市销量持续走高,经销商经营状况下滑 6月作为年中考核节点,厂商为冲刺半年目标,借助端午假期、“6.18”等活动积极促销冲量。此外,随着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阶段性紧张,经销商为了抢抓以旧换新政策机会,加大促消费的宣传,叠加暑期自驾购车需求,共同拉动6月汽车销量的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1-3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3.2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5%,较上月增长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084.9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乘用车新能源市场6月零售107.1万辆,同比增长25%,较上月增长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42.9万辆,同比增长32%。 图片来源:乘联会 虽然6月及上半年汽车销量整体表现不错,但经销商经营状况却依旧堪忧。本次调查显示, 上半年仅有27.5%的4S店完成或超额完成销量计划,剩余72.5%未达目标。 其中,16.3%接近完成(90%-100%区间),显示大部分经销商上半年销量承压,库存积压风险显著攀升。 汽车流通协会预计,受需求透支、部分地区恶劣天气以及传统消费淡季三重因素影响,7月汽车市场需求预计环比下降。然而,厂家批售量仍持续加码,将致使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剧。 “反内卷”开启,行业呼吁改善经销商生存环境 为助力经销商走出困境,相关组织及协会开始联名发声,呼吁行业尤其车企重视这一现象。 6 月 30 日,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江苏省工商联汽车销售商会、浙江省汽车流通协会、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联合发布《关于敦请主机厂改善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的函》。函中指出,四协会分别对辖区内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开展了市场调研,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企、市场竞争失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等严峻挑战。 众多问题背后,与车企目标制定失衡、返利体系畸形、价格体系崩坏等相关。为维护汽车市场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希望主机厂从四个方面给予支持:建立产销协同机制,取消一大切销量目标设定;优化返利与定价政策;调整批售节奏,协助经销商处理呆滞库存;取消直营店与经销商差异化政策支持。 《关于敦请主机厂改善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的函》原文 图片来源: 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官微 此前不久(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也发出了《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促进汽车经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希望行业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改善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 图片来源: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官网截图 行业组织的频频发声,进一步反映了经销商的危机和焦虑。一直以来,车企和经销商唇齿相依,但面对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两者的关系逐步变得失衡。希望通过行业整体的重视,规范和完善,使得汽车行业流通环境得到相关改善。 面对现阶段境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通过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防范经营风险。
近期,部分汽车生产厂家做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的承诺,此承诺如能兑现将极大地缓解供应链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为推进汽车行业反对“内卷式”竞争迈出扎实一步。但同时也要关注到,汽车经销商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样面临汽车生产厂家返利兑现账期问题。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汽车生产厂家对经销商承诺的返利能否及时兑现,对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改善经销商经营状况至关重要。同时,与其他供应链企业相比,经销商的返利不仅仅是兑现账期问题,还包括返利政策是否清晰、返利使用是否受限等商务政策问题,如只明确相应的兑现账期而不对不合理的商务政策进行调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商会近期对42个汽车品牌承诺经销商的返利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返利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 生产厂家给予经销商的返利名目繁多,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固定返利和非固定返利两类。固定返利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返利等,非固定返利如阶段性促销返利、专项补贴(生产厂家为弥补经销商因价格倒挂等原因造成的亏损而给予经销商的各类名义补助)等。总的来看,固定返利相对清晰,而非固定返利则存在较大的模糊空间,有的返利经销商根本无法算清;专项补贴更是给不给、什么时间给、以什么形式给、给多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兑现账期品牌之间差别大。 固定返利方面,有17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30天,9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60天,12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90天,4个品牌的兑现账期长达180天。非固定返利方面,有18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30天,9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60天,7个品牌的兑现账期为不超过90天,2个品牌的兑现账期长达180天,有6个品牌因各种原因没有设置非固定返利。 三是返利的兑现形式以及如何使用大多受限。 兑现要求上,所有品牌的返利兑现均与销量任务完成情况或提车数量等有关考核直接挂钩,完不成销量任务或达不到规定的提车数量,直接影响返利能否兑现、兑现多少。兑现形式及返利使用上,全部以现金形式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可自由支配使用的有9个品牌,以现金加系统账户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可部分自由支配使用的有8个品牌,以系统账户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只能用来购车、购配件的有25个品牌。有的品牌对经销商购车时使用返利的比例也有明确限制。 汽车经销商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每月都需要使用大量资金从生产厂家全款购车。从商会调研数据看,目前主销车型80%左右存在价格倒挂问题,倒挂金额普遍超过20%。这就意味着经销商如果不能及时拿到返利,将额外垫付大量资金。生产厂家与经销商是休戚与共的合作关系,应充分认识到返利能否及时兑现对经销商的直接影响,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经销商的返利政策不清晰、返利兑现账期以及返利使用受限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生产厂家与经销商互信共赢的合作生态,更深层次地解决汽车产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 为此,商会向各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以下呼吁: 一是设置明确清晰的返利政策。 简化返利设置,明确返利标准,杜绝模糊返利。特别是生产厂家为弥补经销商因价格倒挂等原因造成的亏损而给予经销商的各类名义的非固定返利,应根据市场客观情况,让经销商做到有预期、有相对清晰的计算标准。 二是缩短返利兑现账期。 调研的汽车品牌中已有18个品牌的返利兑现账期达到了30天以内,充分体现了这些品牌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鉴于返利对于经销商的重要意义,呼吁所有品牌都将返利兑现账期调整为不超过30天。 三是不再对返利兑现和返利使用设置过多限制条件。 调研的汽车品牌中有9个品牌将返利以现金形式直接返给经销商,并且经销商可自由支配使用,呼吁所有品牌都将返利以现金形式返给经销商,并确保经销商可自由支配使用。同时,不要对返利兑现设置过于苛刻的考核条件。 实现汽车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建立公平的共赢的市场竞争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反对“内卷式”竞争正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共识。我们坚信,只要厂商双向奔赴,一定能够建立起互信共赢的汽车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合作生态,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调研汽车品牌名单:宝马、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奔驰、红旗、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保时捷、林肯、捷豹路虎、比亚迪、方程豹、腾势、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安福特、极氪、奇瑞汽车、哈弗、问界、捷途、广汽埃安、广汽传祺、零跑、领克、吉利银河、深蓝、坦克、小鹏、上汽荣威、小米、智己、东风日产、一汽 -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别克、北京现代。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攀升,行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以无序的“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影响下,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汽车经销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一环,上连着生产厂家,下连着广大消费者,对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行业市场形势影响下,汽车经销行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面临经营压力加大、盈利能力降低、车辆库存偏高、流动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在新一轮“价格战”等影响下,广大汽车经销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为维护良好、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包括汽车经销行业在内的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提出以下倡议: 1.全行业应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局为重,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坚决抵制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内卷式”竞争行为。 2.关注品牌形象。防止因频繁调整销售政策和产品销售价格,增加经销商销售难度,影响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形象。 3.改善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坚持以销定产,合理制定企业年度生产目标和经销商销售目标,不得向经销商转嫁库存、强迫经销商进车,切实降低经销商库存水平;纠治进销价格倒挂问题,及时向经销商返利,缩短经销商回款周期,合理确定试驾车数量,减轻经销商流动性资金压力。 4.优化商务政策。合理制定经销商考核指标,慎用罚款手段,不以考核为手段胁迫经销商完成相应指标任务。 5.完善退网机制。不得以优化网络渠道名义胁迫经销商退网闭店,对确需退网闭店的经销商应给予相应补偿。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是所有汽车经销商共同的“家”,商会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广大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切实维护广大汽车经销商的合法权益,与全行业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 2025年6月3日
今日港股汽车经销商板块大幅走弱。截至发稿,中升控股(00881.HK)跌超7%,美东汽车(01268.HK)跌超4%、和谐汽车(03836.HK)跌超3%,永达汽车(03669.HK)跟跌。 消息面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新一期“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数据显示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 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表明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而另一方面零售端的表现萎靡,则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据早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7月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环比仍稳健增长,分别增长3%和6%,车市价格战也一度进入休整阶段。 但最新数据显示,进入7月下旬后,乘用车零售转弱。7月1-28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9.2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1%。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经销商经营状况不及预期,新车利润空间压缩、库存积压、市场需求疲软是当前主要问题。 不过,由于日前发改委及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通知, 市场普遍对下半年的需求回升抱有期待。 据光大证券汽车组7月28日的报告,截至7月25日,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6.4万份,单日申请新增量超过1万份,申请量呈加快增长态势。 光大证券表示,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加码,有望刺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 VinFast 本周在 纳斯达克 上市引发轰动,该公司最近改变了美国市场的销售方式,令经销商既谨慎,又感兴趣。 自去年底以来,自这家汽车制造商在北美的出货量已经接近3000辆。他们之前一直像 特斯拉 一样采用直销模式,但该公司周二表示,正在改变销售模式,希望通过经销商来销售产品。 有多家美国经销商对此持开放态度,但均表示需要进一步了解VinFast的详细计划,包括销售战略、对经销商要求、零部件经销计划以及车辆保修政策。 “是否还有空间容纳更多品牌?或许有,但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才能制定明智决策。”格拉斯曼汽车集团总裁乔治·格拉斯曼(George Glassman)说,该用公司在底特律之外销售5个汽车品牌。 VinFast本周二在美国上市,随后股价大涨,其市值一度达到850亿美元,远高于福特和 通用汽车 。自那以后,VinFast股价有所回调,幅度达到33.6%,周四报收于20美元。 随着VinFast加大发展力度,它将面临严峻考验。新的混合销售计划只是它面临的又一个挑战而已,这家豪华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与经销商谈判。 “开自营店很好,但需要很多时间。”VinFast CEO Le Thi Thu Thuy周二说,“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加快发展速度一直都是我们的特点。” 截至6月,VinFast已经在全球开设122家展厅,多数位于美国西部。VinFast的管理者表示,除了直销外,该公司还将与经销商合作,在北美和全球其他市场开设新的销售网点。 “我们目前正在确定这一新模式的条款,并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Le Thi Thu Thuy说。 美国经销商表示,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包括VinFast将如何提供维修所需的汽车零件。 “经销商必须关注自己的声誉。”芬克汽车集团CEO斯科特·芬克(Scott Fink)说,该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附近拥有大众和斯巴鲁的销售网点,“如果我卖给你一辆车,而你却买不到挡泥板,你会迁怒于我。我不会这么做。” “魔鬼藏在细节里。”他补充道。 经销商表示,虽然特斯拉已经树立了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地位,但其他创业公司仍在起步阶段苦苦挣扎。此外,VinFast还要与通用汽车、福特和现代等拥有电动汽车的老牌车企竞争。 “你首先要考虑的是,5年后你还能活下去吗?这是个大问题。” 现代汽车 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南部圣奥古斯丁的经销商负责人安德鲁·迪菲奥(Andrew DiFeo)说。 多家经销商表示,VinFast需要提供更高的利润率来应对额外的风险。除此之外,该公司可能还需要提供业界领先的保修政策,好让消费者放心。 然而,行业顾问、通用汽车前高管沃伦·布朗(Warren Browne)却对这些计划感到失望。 “这是一种死亡策略,”他在谈到经销商合作计划时说,“服务经销商榨取了太多的价值。华尔街会在这方面鞭策他们。” 但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利卡特汽车集团CEO瑞特·里卡特(Rhett Ricart)表示,随着经销商以历史性的价格出售,会有足够多的同行下注。许多人还对VinFast在美国建厂表示赞赏。 经销商还表示,品牌知名度并非关键因素,因为丰田、本田和现代汽车都是从小做大的的典范。 里卡特说:“只要产品好,保修期长,美国人就会买。” Galpin Motors公司在洛杉矶地区销售12个品牌的汽车,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初创公司Polestar。Galpin总裁比奥·博克曼(Beau Boeckmann)表示,经销商总会寻找独特的机会。 博克曼去年参观了VinFast在越南的工厂,并会见了CEO Thuy,他仍然对这个机会持开放态度。 “经销商是创业者,是风险承担者。”他说,“销售人员喜欢被人推销。”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