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53个
SMM2月27日讯:今日华东部分硅价小幅走低。不通氧553#在14500-14700元/吨,通氧553#在14800-15000元/吨,521#在15000-15200元/吨。硅企反馈目前市场询价采购热度仍保持一般,个别牌号硅价新单签订价格继续小幅走弱,且新单签订体量较少。出于成本考虑,在面对硅采购方强烈压价情绪下,部分硅企报价多持稳观望近期订单成交较少,上下游价格持续博弈中。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20707921,联系人:杨女士。
SMM2月26日讯:今日华东工业硅价格持稳。不通氧553#在14600-14700元/吨,通氧553#在14800-15100元/吨,421#在15300-15400元/吨。今日工业硅市场新单成交氛围延续冷淡。多晶硅方面,粉单招标近期集中议价,下游多晶硅端压价情绪较高。西南地区部分硅厂反馈近期新单签订较少多观望粉单中标结果,若下游粉单价格走低传导至工业硅价环节,则当地个别硅企3月将有检修计划。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20707921,联系人:杨女士。
SMM2月26日讯:今日工业硅主力合约(2404)开盘于13420元/吨,收盘于1326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140元/吨,跌幅为1.04%;最高价13465元/吨,最低价13220元/吨;成交86478手,较上一交易日增9130手;持仓量93558手,较上一交易日增9541手。 现货:今日绝大部分地区工业硅现货价格持稳,2202#硅现货价格大幅下调。今日SMM华东通氧553现货平均价为14900元/吨,较主力合约收盘价升水1635元/吨,扩大10.85%;SMM华东421现货平均价为15350元/吨,考虑品质升贴水后现货对主力合约收盘价升水85元/吨,收窄213.33%。 基本面:今日生产端工业硅报价大体持稳,终端企业询价较多,但实际成交情况相对一般。 总结:今日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开盘下跌,随后持稳运行,上午尾盘再次跳水,下午盘面位置小幅回调,日k线位置下移至布林线中轨附近。今日工业硅期货合约持仓量增加,但盘面价格下探,看空情绪占据主导,但考虑现货价格相对稳定,供需层面无明显变化,预计短期内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持稳偏弱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595860,联系人:高女士。
SMM2月23日讯:今日工业硅主力合约(2404)开盘于13380元/吨,收盘于1342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80元/吨,涨幅为0.6%;最高价13455元/吨,最低价13345元/吨;成交77348手,较上一交易日增43413手;持仓量84017手,较上一交易日增3592手。 现货:今日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工业硅现货价格小幅下探。今日SMM华东通氧553现货平均价为14900元/吨,较主力合约收盘价升水1475元/吨,收窄7.23%;SMM华东421现货平均价为15350元/吨,考虑品质升贴水后现货对主力合约收盘价贴水75元/吨,扩大650%。 基本面:经历节后几日磋商,工业硅生产端报价开始松动,消费端压价态度偏强,现货市场成交重心逐步下移。硅料厂硅粉招标陆续开启,少部分定标价格较节前价格略有下降。 总结:今日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持稳运行。节后开盘第一周,工业硅期货盘面位置变动不大,仅管现货价格略向下松动,但期货主力合约站稳13400元/吨平台,预计短期内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继续盘整。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595860,联系人:高女士。
》查看SMM硅产品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SMM2月23日讯:今日华东不通氧553#硅在14500-14700元/吨,环比春节前下跌250元/吨,通氧553#硅在14800-15000元/吨,环比春节前下跌100元/吨,441#硅在15100-15200元/吨,环比春节前下跌100元/吨,421#硅(有机硅用)在15500-15600元/吨,环比春节前下跌150元/吨。春节假期结束工业硅市场询单热度逐步提升,然多为询单了解市场行情为主,叠加新疆、云南等产区物流运输尚未恢复运费居于高位,市场实际成交偏淡,且下游用户在询单采购时压价情绪较重,供应端硅厂虽多有挺价意愿,然仍有部分硅企促单小幅让利成交的情况。 需求端有机硅和多晶硅春节前后开工率波动不大,节后多数用户以消化消化库存为主,新订单释放量有限,铝合金部分停工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合金锭库存消化节奏慢,对原辅料硅采购不积极。出口方面低钙的3303#及4402#硅成交尚可。春节后价格阴跌,硅企利润薄部分硅企成本线附近波动,厂家库存同比偏低成本端支撑偏强,短期内硅价大跌的可能性不大,2月底3月初随着下游需求订单释放支撑,硅价有望企稳。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
SMM2月22日讯:今日华东部分硅价走低。不通氧553#在14600-147000元/吨,通氧553#在14800-15100元/吨,521#在15100-15300元/吨,441#在15100-15300元/吨。今日市场成交较少,北方不通氧厂家反馈节前订单仍有部分未交付完毕,节后订单需求较少且新单成交价格较节前稍有走弱。通氧553#硅企同样有反馈近期签单不畅,个别北方硅企反馈前期订单陆续交付完毕且近期库存有累库倾向,出货情绪偏强叠加下游压价情绪,新单签订价格相对较弱。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20707921,联系人:杨女士。
节后,有市场消息称,国内主流6寸碳化硅(SiC)衬底报价参照国际市场每片750-800美元的价格,快速下杀,价格跌幅直逼三成。 甚至 有供应链从业者表示,由于国内SiC长晶、衬底参与者众多,在一线厂率先掀起降价模式的情况下,恐将迫使二、三线厂商被动跟进,碳化硅衬底价格战开启。 对于一线SiC厂商掀起“价格战”、SiC衬底降价近三成等说法,业内持有不同观点。 某大型券商机构电子首席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国内各大厂商SiC产能的提升,SiC衬底的价格一直处于缓慢下行区间,平均每年的降速在5%-10%上下 。比如,现阶段,国产6寸SiC衬底在4000元/片-5000元/片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有望降至4000元/片。 “恶意降价并不符合当下行业发展规律。” 有碳化硅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于碳化硅行业新进入者来说,现阶段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有两方面,一个是产能跟不上;另一个是良率无法提升,这也导致中小厂商在面对头部大厂商竞争时,通过降价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相反, 对于已经接入英飞凌、博世等全球大客户的碳化硅头部碳化硅上游厂商来说,稳定的产品性能以及批量供应能力,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而并非通过降价的手段,“出清”市场跟随者。 为进一步求证, 《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联系采访了三安光电、天岳先进、东尼电子等行业供应链头部企业,了解当前市场碳化硅产品供应和价格走势。 作为国内碳化硅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制造平台,三安光电产业链包括长晶生长—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测试。 对于6寸SiC衬底“跌幅近三成”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三安光电方面表示,“不清楚。” 三安光电董秘办人士解释,由于各家技术工艺以及产品性能不同,且各个厂家配套的产品服务存在差异,综合导致了各个厂商SiC产品价格并不一致。 “短期看,不排除一些二、三线SiC厂商通过‘价格战’的方式,以价换量,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从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伴随SiC衬底研发技术的优化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整个碳化硅供应链公司都将通过调整价格手段,提高下游应用市场渗透率。”前述董秘办人士补充。 对于“6寸SiC衬底大幅降价”等问题,《科创板日报》记者向碳化硅衬底头部天岳先进方面致电求证,前者并未予以置评,仅表示,需要内部进一步核实。 而对于如何看待SiC衬底降价问题,天岳先进最新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下降,SiC衬底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有利于促进下游应用端的快速发展。 “当SiC衬底产能提升后,大幅降价是有可能的。”东尼电子董秘办人士表示,目前东尼电子还没签新的订单,具体的产品价格变化还不清楚,该公司既有的存量SiC衬底产品出货价格稳定。 此外,在介绍SiC衬底如何定价时, 东尼电子董秘办人士表示,SiC衬底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决定,良率低的二、三线厂商为了拿到份额亏本供货比较常见。
SMM2月20日讯:今日华东部分工业硅价格走低。不通氧553#在14800-14900元/吨,通氧553#在14900-15100元/吨,421#在15300-15500元/吨,均价下调50元/吨,421#有机硅用在15500-15600元/吨,均价下调150元/吨。今日市场成交延续冷淡,部分硅厂仍在交付节前订单,多数硅厂反馈市场采买情绪不足节后新单成交有限。节后部分单体厂陆续询价采购,硅市场偏冷清补货情绪不积极,对供应商报价仍有压价心态,421#硅有机硅用价格较春节前走弱。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20707921,联系人:杨女士。
全球重量级科技大厂猛攻硅光子技术。据媒体报道, 日本政府将提供约450亿日元,支持英特尔、SK海力士及日本NTT三方合作开发下一代硅光子技术 ;另据供应链透露, 台积电投入上百人的研发团队,携手国际大客户共同研发硅光子技术 ,预计2024下半年完成,2025年进入量产。A股方面, 与英特尔对接800G硅光方案 的博创科技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涨超10%, 在研100mW大功率硅光激光器开发项目 的源杰科技涨超13%。 随着AI的快速发展,硅光子技术从通信逐步拓展到 算力基础设施及下游应用领域 ,包括 板间芯片光互连、芯片内chiplet光互连、光计算和激光雷达 等。中信建投证券刘永旭等人在2023年12月29日的研报中表示,多模态大模型的参数量大幅提升带来数据传输需求的爆发, 数据在GPU和Switch之间以及GPU和HBM之间的传输带宽愈发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而 硅光引擎大幅提升传输带宽,是目前最佳的光学I/O产品形态之一 ,在芯片互连领域“光进铜退”势在必行, 硅光子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 据Yole的数据, 2022年到2028年硅光子芯片的市场规模的CAGR达到44% ,其中数通光模块在硅光子芯片市场中占比达到90%以上,为主要应用场景。硅光具有 兼容成熟的CMOS工艺、集成度高、封装工艺简化、低成本和低功耗 等优势,跟传统光模块相比,400G往800G和1.6T升级时,主流方案中的通道数从四通道升级到八通道,制造工艺步骤大幅增加,而硅光芯片只需要多设计四个通道,工艺上变化较小, 成本较低 。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采用光互连技术的FPGA商业化产品Stratix 10,以及采用硅光互连技术的泛处理器XPU产品。以Lightmatter和Lightelligence为代表的公司推出了新型的硅光计算芯片Envise芯片等, 性能远超目前的AI算力芯片 。以运行BERT自然语言模型为例, Envise的速度是英伟达芯片的5倍,功耗仅为后者六分之一 。 硅光子技术产业链的上游包括 光芯片设计、SOI衬底、外延片和代工厂 ,中游为 光模块厂商 ,下游分为 数通领域和电信领域 。 英特尔、中际旭创、Coherent、思科和Marvell 等厂商同时具备PIC设计和模块集成能力,且与下游云厂商和AI等巨头客户保持紧密合作,优势显著,在供应链中的引领作用较为明显。 从硅光模块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思科和英特尔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其他厂商 。2022年光模块电信领域市场规模为12亿美金, 思科份额为49% ,Lumentum份额为30%;数通领域市场规模为5.1亿美金, 英特尔占比61% ,思科占比20%。不过刘永旭等人认为随着400G及800G等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大幅提升,光模块头部公司的硅光方案进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际旭创、Coherent、新易盛等公司有望获取大部分份额,颠覆行业竞争格局 。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除了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外,布局硅光技术的A股上市公司还有罗博特科、剑桥科技、华工科技、长光华芯、燕东微、天孚通信、炬光科技、源杰科技、博创科技和仕佳光子,具体情况见下图:
2月6日,A股光伏电池厂商钧达股份(002865.SZ)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若能成功登陆港股,钧达股份将有望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光伏电池片生产商。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钧达股份拥有三个生产基地,N型TOPCon电池及P型PERC电池的总年产能分别约为31.0GW及9.5GW。2021-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公司生产基地的利用率分别为93.3%、94.8%及96.6%。 光伏新能源作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热门赛道,始终受到热捧。钧达股份也因在2022年6月通过收购捷泰科技股权,全面转型光伏电池业务而被市场所关注。 财务方面,于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9个月,钧达股份实现收入分别为约16.39亿元、110.86亿元以及143.4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8.21亿元及16.38亿元。 短短两年的时间,钧达股份的业绩就实现扭亏并大幅增长。 其中的关键,不仅在于公司在新能源转型上的彻底,还受益于钧达股份在光伏电池技术路径上的战略选择。 从收入结构上看,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钧达股份N型TOPCon电池的收入占比,由上一年的18.6%增至68%。钧达股份也一跃成为N型TOPCon光伏电池的龙头。 钧达股份在招股书中称,P型PERC光伏电池于2022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90%,占据光伏电池市场主导地位。然而,N型电池具备多项优势,预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要技术发展路线。尤其是,N型电池中的TOPCon电池为技术升级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N型电池的产量和市场普及率均快速上升。2022年同年,N型电池进入大规模量产,按出货量计,市场份额达到6.6%,标志着光伏电池市场正式从P型向N型过渡。 弗若斯特沙利文还预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提高,N型电池的性能优势变得更加突出。且预计到2030年,N型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135.3 GW,占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的95.6%。 另据招股书披露,随着钧达股份TOPCon电池于2022年进入大规模量产,按2022年出货量计,钧达股份以1.8 GW的TOPCon电池出货量位居专业制造商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5%。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约57.4%,仍排名第一。 但已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钧达股份为何选择赴港上市,而非选择在A股再融资?这也一度成为了市场对此最大的疑问。 对此,钧达股份此前表示,公司拟发行H股融资并在港股上市,是为构建海外资本运作平台,主要满足海外产能建设的资金需求。 据悉,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海外光伏需求快速增长。当前,海外光伏装机增速已超国内市场,迎来较大发展机遇。 钧达股份也称,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此外,据公司此前披露,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海外销售从0%到4.66%的增长。同时还完成了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的客户认证。2024年,钧达股份目标海外销售额占比达10%以上。 不过,由于光伏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价格战不断。相关的行业风险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钧达股份也提示称,公司业务面临供应链潜在的价格波动影响,行业技术变革也对公司生产或研发方面的优势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公司维护、开发及拓展全球业务的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固有风险。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