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其中提出,科学调控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石化领域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及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现代煤化工领域重点依托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适度布局煤制油气、煤制化学品项目,开展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先进材料、技术装备、工业操作系统等产业化应用示范,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工程示范。加快天然气提氦、海水提钾等项目实施。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7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做好《工作方案》贯彻实施,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台背景是什么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事关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化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炼油、乙烯、合成树脂等20多类基础化学品产品产能居世界首位,有效发挥稳定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石化化工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出台《工作方案》,旨在统筹推进稳增长和促转型,坚持培育行业增长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相结合、供给质量提升与内外需求拓展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实现石化化工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工作方案》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注重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动态平衡、有保有压。一是坚持系统谋划,加强政策协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衔接“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现行政策,结合“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研究,加强两年期稳增长系统谋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实现新形势下的高质量稳增长。针对行业投资质效不高、需求增长乏力等新问题、新挑战,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安全化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扩大内需和拓展国际市场并举,深化上下游供需对接,拓展新兴产业需求,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加大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推进力度,优化化工中试项目管理,完善产能预警机制,落实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四、《工作方案》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聚焦石化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工作方案》围绕强创新、提效益、拓需求、优载体、促合作等5方面部署10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布局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推动涂料、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优化重点化肥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计划管理,完善化肥产运储销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优化中试项目核准、备案、环评等审批管理,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制定实施《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健全支撑老旧装置科学评估和对标改造的标准体系。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支持企业加大节能、节水和减污降碳改造力度。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相关标准制修订。 三是拓展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潜能。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挖掘建筑、汽车、船舶等传统领域消费潜力,培育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帮助外贸产品拓展国内市场。 四是壮大发展载体,培育高质量增长引擎。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智慧化水平分级评价,引导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步。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创新协作和产业联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强化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加强精细化工、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公约谈判,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 五、推进落实《工作方案》有哪些保障措施 为确保《工作方案》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顺利完成,提出3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完善配套措施。重点企业强化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现有政策渠道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鼓励金融机构落实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技能、管理人才,依法依规加快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审查审批。三是加强监测调度。加强重点行业基础信息和全球政策、产业、技术等情况的跟踪和分析研判。开展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发布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金融部门、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附件: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pdf 一图读懂《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转化生产多种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基础工业。该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加工模式向现代清洁化、高值化方向的战略转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煤化工产业面临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双重挑战,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污染物的有效处理是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煤化工水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废水减排和近零排放。煤化工行业水处理体系中,完整的水处理系统需覆盖生产全流程的 “水生命周期管理”,共同实现 “供水稳定、用水供水稳定、用水高效、排水达标、资源循环” 的目标。 煤化工行业全水处理解决方案 煤化工行业的生产废水、清净废水是全厂排水中水量较大、处理难度较高的一类水,其处理效果对工业企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影响非常大。此类水悬浮物、硬度、COD等污染指标较高,通常需经生化、高级氧化、混凝沉淀、过滤、软化、脱盐等工艺处理至满足回用标准后进行回用。 莱特莱德零排放工艺:减排增效核心技术点 工艺流程 技术优势 沉淀系统 出水水质优良(出水总硬度<30mg/L、浊度<3NTU);运行成本低(仅为常规处理工艺成本的40-60%);占地面积小(仅为常规设备占地的1/5-1/3)。 膜浓缩系统 高倍极限浓缩(采用极限分离技术,实现TDS浓缩至10-15%);耐污染程度高(采用特种膜进行物料的极限浓缩,运行稳定可靠);节省运行成本(降低TDS引起的压力差,实现更低压力下的运行,降低动力消耗,节省运行成本)。 优化工艺包:Wastout®微波高效沉淀系统 莱特莱德结合自身项目设计经验,基于自主研发专利技术推出Wastout®微波高效沉淀系统。 出水悬浮物可小于3mg/L、出水总硬度小于30mg/L。 表面负荷达15~25m/h,占地面积仅为传统设备的1/3。 IND诱导结晶,节约药剂40%~60%。 优化工艺包:Neterfo®极限分离系统 Neterfo®极限分离系统是莱特莱德针对循环排污水等中水开发的膜法深度处理回用和减量系统。 PON耐污染技术,综合回收率最高可达90%以上。 POM宽流道高架桥旁路技术,能耗降低30%。 三大系列(Neterfo®-GA系列、Neterfo®-HRLE系列、Neterfo®-XHRLE系列)覆盖各类常见水质,术业专攻。 含盐废水分盐零排技术:MVR蒸发 MVR蒸发器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制药行业的新型高效节能蒸发设备,该设备采用低温与低压汽蒸技术和清洁能源为能源产生蒸汽,将媒介中的水分离出来,是国际先进的蒸发技术,是替代传统蒸发器的升级换代产品。 优势: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 优化工艺包:MVR蒸发结晶工艺包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气化工业是煤炭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气化工艺的原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部分矿物质溶解在水中。灰水的循环使用导致气化水系统中丐Ca2+、Mg2+及SiO2浓度的含量逐渐增加,会产生如下问题: 容易在气化系统内设备、管道及罐槽内形成结垢。 废水处理系统设备、管道等严重受结垢的困扰。 废水生化系统中活性污泥无机质含量高,影响生化处理段的运行效果和处理效率。 煤气化装置灰水处理单元工艺流程 煤气化灰水降硬阻垢技术 为了降低气化系统的结构倾向,减少因结垢造成的非计划停车、检维修工作量及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对气化灰水进行降硬除硅可以达到节水降耗减少排水量;提高气化炉的换热效率,确保气化炉的稳定运行和系统的节能降耗;通过灰水的回用处理后,减少工艺补充水及外排废水,节约运行成本和生产成本。 药剂投加法 在黑水进入澄清槽前通过静态混合器加入絮凝剂,在澄清槽上部清液溢流至灰水槽管线入口处投加分散剂的方式来减缓管道、设备的结垢速度,同时配合灰水的连续外排。在灰水中投加分散剂后,分散剂中的活性官能团会与Ca2+、Mg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大幅提高Ca2+、Mg2+在灰水中的溶解度,有效阻止无机硬垢的生成。 电化学法 将电絮凝反应和斜管沉淀池进行组合,在电絮凝反应内中加入两个电极,通电后在电场作用下阴极会发生析氢反应生成OH-,使阴极区域产生强碱性环境,促使水中Ca2+、Mg2+发生沉淀。 莱特莱德解决方案-氢氧化钠+碳酸钠软化法 采用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软化法有别于石灰Ca(OH)2碳酸钠Na2CO3软化法,通过NaOH调节pH并补充碱度,可以将硬度去除的较为彻底。 独特优势 排除了因石灰利用率不高,导致过量石灰溶出造成的出水Ca2+浓度不降反升的问题困扰。 在来水水质波动情况下,水中碱度不足时,通过投加Na2CO3提供CaCO3沉淀所需的CO32-。 通过投加NaOH提高软化反应pH值,提高水中Ca2+、Mg2+以及SiO2去除率,处理水硬度可降至50-100mg/L。 减少Ca2+的引入,从而减少系统软化污泥产量,降低污泥处理处置成本。 选用了适用pH范围广的铁系混凝剂,避免了铝系混凝剂在高pH工况下容易溶解的问题,且软化沉淀出水残余Fe3+≤0.1 mg/L,满足后续水回用处理系统离子交换单元和双膜单元对Fe3+浓度的要求。 莱特莱德解决方案-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 调整黑水/灰水处理流程 排除分散剂对处理水化学软换沉淀效果的影响,提高化学软化效率,减少化学药剂量。 利用软化沉淀除硬上清液的高pH值进行汽提脱氨,减少整个处理工艺中pH调节化学药剂的投加量。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特点 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 排放污泥浓度高,兼具污泥浓缩功能。 对原水水质波动不敏感。 出水悬浮物含量低,沉淀区安装斜管。 工艺核心原理 混合反应区——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 絮凝反应区——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斜管沉淀区——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 独特优势 污泥循环效果显著:矾花的大小更为均匀、矾花沉淀效率更高、经过沉淀后的水更清。 沉淀区表面负荷值大: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借助于污泥循环和投加聚合物,表面负荷可以达到10-20m/h。占地面积和土建费用的减少。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诸光路1588弄虹桥世界中心L1 电话:021-65629999 021-59145678
伊泰煤炭(900948.SH)近日关于延期建设新疆煤化工项目并对其计提巨额减值准备的解释公告广受市场瞩目。国内煤价保持高位震荡,使得部分煤化工项目盈利前景仍不明朗,而税费政策变化、国际油价和LNG价格波动等也将扰动煤化工相关项目运营。 多位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是否自有煤矿配套,已成为煤化工项目盈亏的分水岭。而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又容易受到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起点能源价格变化的影响,客观上要求未来煤化工项目应从高端化、差异化上解决问题,以保持项目盈利能力。 伊泰暂停数十亿煤化工项目 等待外部因素明朗 伊泰煤炭在对上交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中表示,依据评估报告测算,伊泰煤炭预计需对伊犁能源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8.04亿元,而相关资产组账面金额合计为66.43亿元。 伊泰煤炭证券事务办公室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评估的角度来说,因为暂缓一年的缘故,现金流发生的变化会影响我们(伊泰煤炭)的可回收金额。减值的计算方式是通过评估方法去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再折现到现在的可回收价值。” 对于延迟一年投产的原因,伊泰煤炭在回复函中归集为三点,煤价、油价与税费。 伊泰煤炭人士表示,“煤价是项目延迟的最大原因。”公司认为,煤价以后的一段时间有可能仍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业内受访人士也普遍认为,目前煤炭整体开工率进入稳定阶段,供给保持平稳,港口煤价已出现止跌反弹,Q5500动力煤重新站稳1000元/吨以上,煤价高位震荡的走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税费主要就是消费税。”伊泰煤炭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与去年8月份开始的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有关。最早的时候,稳定轻烃我们一直都是按化工品算的,但现在因为它是可以合成油的,整治行动要求按石脑油的标准征收消费税,这个税在目前已经确定要交了。此外液体石蜡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否交税,所以说税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伊泰煤炭人士进一步透露,受此影响,项目的终端产品煤化油也有被替换的可能。“按照目前的规划投产,不会很赚钱,在(没有方向)这种情况下继续大规模建设不合适,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停下来研究清楚最终方向,计算好效益,然后再去投产。” 除上述原因外,此前煤矿配套审批不及预期,也是影响伊泰项目进展的因素。“目前煤矿的批复已经拿到了。还有其他一些环境、水保等手续还没拿到,等煤矿的手续齐备,项目才能开始建设。批复与项目延迟有一定关系。煤矿有关的(批复)大概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目前)进度(较之前)算快了。” 资源一体化和产业链布局成成败关键要素 伊泰煤炭数十亿投资的煤化工项目暂时搁浅,是行业复杂情况的一个缩影。 中信建投此前研报指出,煤化工的特性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的业绩分化会非常明显,对于行业优质企业而言,其可依靠成本壁垒在行业最差时维持盈利,也可以依靠越发雄厚的资金实力投入到延长产业链、扩大产能和降碳布局方面,在长期实现愈发突出的竞争优势。 相比伊泰煤炭在伊犁煤化工项目的失意,同在新疆并以煤化工为主业之一的广汇能源(600256.SH),其煤化工产业则是另外一番情形。 广汇能源此前的业绩预告显示,广汇能源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113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长125.86%至129.86%,是广汇能源上市22年以来最好的业绩。 广汇能源某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如果煤炭需要进行外部采购,那么煤价的上涨一定会造成成本端的增加。但对我们(广汇能源)来说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煤化工全产业链用的都是自有的煤,煤炭价格的上涨还会提升我们煤炭板块的利润。” 上述人士还表示,受益于公司的资源储备和自身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2023年广汇能源将继续实现煤炭产能扩张和煤化工的稳健增长。 对于其煤化工产业后续发展,广汇能源表示,仍在继续进行项目的储备和技术跟进,以及前期手续办理,但是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可能性不大。 无独有偶,宝丰能源(600989.SH)去年底公告收购宁夏煤炭资产及新建内蒙3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获批,也体现了自有原料和规模优势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收购,宝丰能源将实现煤炭资源再扩容。 “在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冲击下,部分项目仍面临着减产、减量风险,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待提升。一方面,需要在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副总经理焦洪桥对记者坦言,目前煤化工企业基本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煤化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部分产品甚至比石油化工更具优势。 ”焦洪桥认为,在前期已经打通了工艺流程、试车和商业化运行的基础上,提升煤化工项目的效益迫在眉睫。 另有行业人士指出,前期煤化工项目大多为示范项目,“也正因此,这些项目的工艺优化和节能增效空间潜力较大,可通过流程优化和关键部件提升,以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效益。”例如,煤制油向超清洁油品、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油品发展,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延伸,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高值化。 而对于国际能源价格影响,隆众资讯煤化工行业分析师申珊对记者表示:“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煤价直接影响到煤化工产品的供应情况。由于澳煤价格倒挂以及有意向采购者观望相关政策,澳煤进口的消息目前对煤化工行业整体的冲击有限,后面仍要密切关注政策面波动以及内贸煤价的变化为主。” 记者:邢祺欣 编辑:曹婧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