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走出“独立”行情?国内装车量、毛利率环比下滑 欣旺达三季度不敌同行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趋烈是不争的事实,但行业整体仍处成长区间。在可比同行公司三季度国内装车量、毛利率均有所修复的同时,欣旺达(300207.SZ)却未能跟上步伐。 欣旺达10月27日晚间披露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3.19亿元,同比下降6.19%;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16.89%(注:数据均为调整后)。 其中,公司Q3实现营收120.83亿元,同比下降18.72%;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5.74%。若以Q2实现归母净利润6.03亿元计算,公司Q3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超39%。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在Q3获得超1.25亿元的非经损益,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超64%,若以扣非净利润来比较,Q3的业绩表现则相对更不乐观。 欣旺达主要业务为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以2023年半年报为参考,其占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60%、23%及2%(另有其他业务约占15%)。 综合欣旺达前期表述显示,从消费电子市场来看,受到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市场上半年出货量有所下降。今年三季度以来,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需求有所恢复,产能利用率较高。 若消费电子市场如期恢复,则Q3业绩环比下滑的原因,或出在动力电池板块。若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来参考,欣旺达今年二、三季度的装车量分别为2.34GWh、2.1GWh,公司三季度装车量环比下降10%。 回顾三季度电池行业的销售情况,三季度基本环比持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65.0GWh,环比增长13.3%;9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71.6GWh,环比增长10.1%(7月份未统计销量情况,若参考产量,则同样环比增长)。 参考已披露三季报的同行可比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两者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环比增长。业绩表现上,其中亿纬锂能Q3净利环比增长26%。 即使宁德时代确实遭遇上市以来首次Q3净利环比下降,但由于宁德时代Q3在动力电池端对车企客户有一些返利安排,且公司颇为激进的计提摊销策略,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其实际财务情况要更为健康。 而具体至毛利率方面,数据显示,欣旺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Q3的销售毛利率分别是14.36%、22.42%及18.34%。除了欣旺达Q3销售毛利率环比下降0.8pct之外,其他电池厂均环比不同程度有所修复。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亿纬锂能的毛利率得以修复,主要是储能板块的利润在明显增加。另有从资本市场处获悉的纪要显示,公司动力电池方面也有好的贡献,小圆柱电池三季度开始恢复正常出货,毛利得以修复。 不少声音提及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话题,并认为明年行业会有更大的波动。欣旺达近期拟分拆欣旺达动力上市,或正希望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但从最新关于欣旺达动力的财报显示,该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 欣旺达董事长王威:创新引领,驱动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9月6日的全体大会上,欣旺达董事长王威发表了精彩演讲,内容如下: 欣旺达董事长王威 主要观点 1.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产品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 2.为突破极致性能和实现极致安全,我们深耕前沿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能量密度大于500Wh/kg的金属锂电池,计划2025年底完成设计冻结;全固态电池,可通过针刺及200℃高温严苛考验,计划2027年底完成设计冻结。 3.安全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石。欣旺达始终把产品安全放在首位,产品安全设计围绕本征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的“全面安全设计理念”展开,从材料化学体系、电芯、子系统、安全预警到电池系统防护共5层级安全设计,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安全。 4.欣旺达持续对闪充电池进行升级迭代,面向全场景全系列车型开发,根据车型开发高比能4C超充产品、三元极速超充产品和铁锂超充产品,力图实现全面超充快充化。 5.供应链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商务买卖,而是生态链、价值链的相互赋能。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智能制造到下游市场应用,以及电池回收,推动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王威: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欣旺达王威,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创新引领,驱动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迅速,未来如何保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产品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欣旺达在这些方面的实践。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嘉宾介绍一下欣旺达,我们创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自上市以来,欣旺达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2.8%。目前已构建了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检测等六大产业群。2022年,手机电池PACK出货量全球第1名。 基于母公司近30年的锂电池经验,欣旺达动力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领域,是一家集电芯、模组、BMS和PACK研产销一体的综合性新能源企业。中国品牌有四家企业被评选为全球动力电池一级供应商,欣旺达是其中之一。在动力电池行业,欣旺达动力总装机量排名也是位居全球前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规级安全和高可靠性是产品的底线,我们的动力电池覆盖全场景需求,左手混动,右手纯电,通过“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来快速升级产品矩阵。 我们的储能产品覆盖了电力储能、工商业、家庭、网络能源等场景。针对储能行业高安全、长寿命的核心需求,我们进行专项攻坚。在高安全方面,我们面向TWh储能时代,通过电芯设计与制造管控,做到PPB级别质量管控,保障20年以上终端可靠运营。在长寿命方面,通过补锂技术创新,电力储能产品循环寿命可超过1万5千次,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欣旺达可提供“源网荷储云”一体化方案,为客户提供销售、投资、建设、运营等全链路的增值服务。 为突破极致性能和实现极致安全,我们深耕前沿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能量密度大于500Wh/kg的金属锂电池,计划2025年底完成设计冻结。全固态电池,可通过针刺及200℃高温严苛考验,计划2027年底完成设计冻结。 基于整车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需求,我们的系统集成技术快速迭代。CTP第二代技术今年一季度已经量产,并大批量交付;即将推出的CTP第三代技术,可实现电芯倒置、热电分离,4C液冷和无热失控,与多家整车企业进入实车验证阶段;正在预研的CTB、CTC技术,将搭载我们下一代6C电芯快充技术,以及6C Pack温度控制技术。 安全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石,欣旺达始终把产品安全放在首位。我们的产品安全设计围绕本征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的“全面安全设计理念”展开。从材料化学体系、电芯、子系统、安全预警到电池系统防护共5层级安全设计,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实现电池永不热扩散,不起火,或者提前阻止故障发生。 聚焦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的续航焦虑、补能焦虑、保值焦虑和安全焦虑问题,同时得益于欣旺达在HEV多年的研发积淀,我们去年推出了闪充电池,并于今年2月实现闪充1.0批量装车,是行业最早量产的峰值480kW的4C补能方案,充电10分钟,即可达80%;同时低温性能出色,零下20°C的能量保持率仍大于90%;家庭用车不限快充次数,保证用户快充无忧。 同时欣旺达持续对闪充电池进行升级迭代,面向全场景全系列车型开发,力图实现全面超充快充化。产品技术方向包括面向高端车的高比能4C超充,面向B+级以上车型的三元极速超充产品和面向经济型车型的铁锂超充产品。全系车型运用我司超充产品可实现补能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成本无增加。目前已与多家整车厂深度合作。 我们开发了面向下一代的平台化大圆柱产品,提高电芯体积利用率15%,使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这有助于将整车的续航里程推至1千公里以上。我们还采用了热电分离的电池包结构设计,进一步强化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的保护,做到极致安全。另外,标准化圆柱产品的推广普及,有助于车厂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资源,并推动产品创新的快速迭代。我们坚信这些举措将深刻改变电动汽车行业,为可持续出行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我们的钠离子电池产品除了具有超低温高功率放电、超高安全的突出优势之外,克服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寿命的短板,实现零下40度续航里程保持率75%以上,10C放电容量保持率90%以上,同时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常温循环寿命4000周以上,完全满足A00到A级BEV及PHEV市场需求,2024年具备量产能力。 从2008年欣旺达就开始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已进行了6次产品技术迭代。我们与国际汽车品牌合作的无线BMS即将量产,该产品突破了安全性、网络延迟、网络可靠性等多方面的挑战,具有易生产、易维护和模块化等方面优势。 创新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基于产品技术创新进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供应链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商务买卖,而是生态链、价值链的相互赋能。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智能制造到下游市场应用,以及电池回收,我们推动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欣旺达已完成研发链、制造链、供应链的“三链”数字化融合,不断提升数字化科技的赋能。 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我们以此为契机提升能力。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全球“4P”战略。关注人文、环境、产品和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方面,我们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欣旺达慈善资金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资助和关爱人数超3万余人,覆盖16个省份。环境方面,我们的新基地,以零碳工厂和灯塔工厂双料标准进行建设。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我们获得了零填埋的铂金级认证。产品方面,我们使用再生镍、锂、钴等多种材料,镍钴锰材料回收率可达99%以上。共赢方面,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追踪碳足迹,搭建碳足迹管理平台。 2021年,我们发布了公司的双碳目标,2029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具体经营中,欣旺达根据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的要求,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开发了电池护照数字化平台,同时在电池设计、制造、回收等全过程落实循环经济。 我们的努力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及奖项。早在2021年,欣旺达动力就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披露企业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工作和成绩。在2023年中,我们加入全球电池联盟,积极参与联盟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活动。 目前,全球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希望发挥引领者的影响力,在今年将完成SBTi科学碳目标承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动力电池产业也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期。欣旺达愿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朋友们,一起携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驱动新能源世界进步。谢谢大家!

  • 最新全球电池装车量TOP10出炉!

    9月5日,韩国市场调查机构 SNE Search 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为57.7GWh,环比下降12.4%,同比增长43.2%;今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为362.9GWh,比去年同期的243.2 GWh增长49.2%。 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分析 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中创新航、SK On、三星SDI、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从上图可看到,7月宁德时代装车量20.9GWh,虽然环比下降18.4%,但仍然遥遥领先独占鳌头。 相比6月,7月榜单的变化是,比亚迪再次超越LG能源夺得亚军;中创新航超过SK On跻身全球动力电池榜前五;国轩高科险胜亿纬锂能夺回月度全球第八。 6家企业的环比增幅高于市场平均的-12.4%,分别是比亚迪、松下、中创新航、SK On、国轩高科、欣旺达。 其中,中创新航以21.4%的环比增幅,最为亮眼。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环比市占率方面,宁德时代、LG能源、三星SDI和亿纬锂能的市占率均出现环比下滑,其中受国内多数车企销量的下滑的影响,宁德时代环比下降2.53%。而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市占率均有上升,其中比亚迪增长1.8个百分点,中创新航增长1.5个百分点。 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分析 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由于从整体上看,今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同比增长了49.2%,因此全球TOP10企业都出现同比正增长。不过,有5家企业同比增幅较平均水平更好,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有5家企业同比增幅较平均水平更差,分别是松下、SK On、三星SDI、国轩高科、欣旺达。 其中,同比增长速度最高的是亿纬锂能,达到150.9%,其次是比亚迪与中创新航,分别为94.1%与65.4%。 6家中国企业1-7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消费量合计为228.6GWh,占总量362.9GWh的62.99%;在TOP10(合计340.6GWh)中则占比67.12%。 事实上,如果将排行榜延伸,比如延伸至TOP15,那么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更高。可以理解为,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超过6辆车所配套的动力电池,出自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韩国3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23.5% ,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只有排名全球第三的LG新能源,以53.2%的同比增长速度,高于市场平均的49.2%。 值得一提的是,继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之后,韩国也提出了培育包括二次电池行业在内的国家战略技术的路线图。韩国特别提出了提高二次电池性能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的发展规划,未来韩国的二次电池产业有望快速增长。 SNE Research称,“虽然韩国三大电池公司正在加速扩建电池工厂,主要是在欧洲和美国,但这预计将对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有很大帮助。” 排名第4、唯一入选TOP10的日本企业松下,市场占有率为7.3%,也较去年同期的7.9%下滑0.6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在全球电池供应商中占据超过30%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速高达54.3%。宁德时代的电池搭载在特斯拉Model 3/Y、MG ZS、MG-4、Aion Y、NIO ET5等中国内需市场主力车型上,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同比增长了近2倍。 比亚迪 比亚迪凭借其垂直整合模式(包括自己的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 ,与去年同期相比,在中国市场的增长近两倍。 最近,比亚迪一直在扩大中国以外的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市场份额,重点是其旗舰车型Atto 3(元+)。 LG新能源 LG新能源得益于特斯拉 Model 3/Y 和大众ID 3/4、福特野马Mach-E等全球畅销车型销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速位列韩国三大企业之首。 松下 松下是特斯拉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占据了北美市场特斯拉电池用量的大部分。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销量较去年同期快速增长,带动了松下的增长。而随着新款特斯拉Model 3的推出,松下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过,在美国停产一段时间的Model 3 Long Range车型近日又开始销售。据悉,该车将搭载LG新能源的电池,松下的市场份额变化备受关注。 SK On 由于现代IONIQ5、起亚EV6 和福特F-150的强劲销售, SK On 实现了同比增长。 中创新航 由中创新航提供动力电池配套的新能源汽车,正在热销,这是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车量表现亮眼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小鹏G6于6月29日上市,从7月中至7月底,已在部分城市开启交付,7月累计交付超3900台;7月3日,中创新航作为主力供应商的广汽的昊铂 GT也已正式上市。此外,蔚来汽车、极氪汽车、零跑汽车以及长安、东风、一汽等等,中创新航都是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 三星SDI 三星SDI继续增长,Rivian R1T、宝马iX/4和菲亚特500e创下了高销量。 亿纬锂能 近日,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表示,46系列大圆柱电池商业化进展顺利,上半年已完成100万支46系大圆柱电池的下线,目前已进入了量产阶段。预计今年三季度从9月份开始,会实现批量的生产交付。 此前,亿纬锂能在半年度报告中表示,该公司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在获得了海外一流车企的重要订单后,陆续在国内外更多车企上实现定点,现已取得未来5年客户意向性订单合计约 472.31GWh。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的半年报显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国轩高科2023年上半年的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04.78亿元,同比增长58.56%。 据了解,国轩高科的电动汽车客户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新增广汽埃安、合众哪吒等多个项目定点。目前,该公司已与上汽大通、上通五、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合众新能源等车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欣旺达 欣旺达已经相继获得东风、东风柳汽、吉利、上汽、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奇瑞等多家国内车企,及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头部车企车型项目的定点函,并与多家国内外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欣旺达正在将动力电池业务(欣旺达动力)分拆上市,且欣旺达动力的最新估值达到了355.6亿元,超过了母公司(9月5日欣旺达收盘报16.36元/股,总市值304.7亿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