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

  • 陕建股份:公司及下属子公司6月中标多项重大项目

    2024年6月,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 司中标多项重大项目。现将中标金额5亿元以上项目情况公告如下:

  • 4月25日,在SMM主办的 2024 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 -建筑行业用铝发展论坛上,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双碳研究中心副所长谢崇实介绍了建筑碳排放构成、运行碳的约束等内容。

  • 专家解读: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对建筑居住环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还将快速增长,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意义重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聚焦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对于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 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是从源头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保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筑规模和人均建筑面积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建筑功能和室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会对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控制形成压力。为此,《工作方案》提出,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为推动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是提高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的关键抓手。《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区分不同阶段、建筑类型、气候区,有序制定修订一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在工作实践中,经济发达和技术成熟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率先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持续降低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增量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要积极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标准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升级 我国既有建筑总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高,节能降碳改造存在较大难度。多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已累计完成改造面积超24亿平方米,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实际情况看,受制于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既有建筑整体能效依然不高,大量2000年前建成的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水平低于50%,2010年前建成的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普遍缺乏节能措施。这些建筑还将持续运行较长时间,亟需在技术、产业、资金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有效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 《工作方案》明确,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的能效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对于城镇既有建筑,各地区应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明确重点用能设备、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重点内容,结合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对于农村既有建筑,应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对房屋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进行菜单式微改造,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三、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 建筑运行阶段是建筑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重要环节。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是以较低成本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国居民行为节能引导机制还不健全,人走不关灯、不断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大型交通场站、学校等公共场所缺乏严格的节能管理规定,制冷、采暖、照明等设备能源浪费较为严重。为加快推动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工作方案》对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作出部署,要求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立执行公共建筑室温控制机制、开展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等。 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按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加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对于公共建筑,应科学制定能耗限额基准,依法开展建筑冬夏室内温度控制、用能设备和系统运行等情况检查,督促建筑管理单位定期开展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对于居住建筑,要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高效节能家电等设备推广力度,鼓励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宣传平台,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杜绝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浪费。 四、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 积极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是实现建筑用能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建筑用能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依然较高,如部分地区冬季取暖仍消耗大量煤炭,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为此,《工作方案》对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作出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加大建筑领域光伏、余热、地热等能源资源应用力度,提高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已为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光伏产品、热泵等设备生产国,在市场规模、产品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此外,我国建筑光伏系统快速发展,已建成世园会中国馆、雄安高铁站等多项示范工程。下一步,应加快试点推动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积极支持建筑领域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供热应用和火电、工业等余热利用,有序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切实优化建筑领域能源结构,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徐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加快推动高质量住宅与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 两会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万华集团董事长廖增太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将围绕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高端医疗器械原材料国产化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议。 其中,关于加快推动高质量住宅与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引发社会较多的关注与好评。 廖增太表示,老百姓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建筑领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因此,推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强基础、惠民生的重要工作。为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廖增太提出如下建议: 出台政策引导,鼓励房地产企业建设高品质住宅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老百姓住房需求正在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升级转型,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进入需要大力发展改善型、高品质住宅的必然阶段。 与此同时,在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建筑领域也正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近年,高层会议提出“房地产新模式”,要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针。 然而,目前中国高端改善住房的总体供给相对有限、高品质住宅渗透率低,无法满足持续累积的改善性需求。屋面漏水、保温系统的安全耐久性、楼板过薄引发上下楼隔声矛盾,窗户品质不高易变形、保温性差等房屋质量问题甚至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廖增太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高性能材料、高标准建设高品质住宅,引导房地产企业建设大面积、低容积率、高绿化水平、结构合理、经久耐用、环保健康的好房子,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保温、防水、隔声以及门窗、环保装修等问题。培育一批设计好、质量好、环境好、服务好的开发项目,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望。 出台鼓励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我国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超低能耗建设理念逐步普及,截至2022年底,我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累计超过3000万平方米。 所谓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满足标准要求的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提升,当前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正不断下降。以山东采用超低能耗技术的新建居民建筑为例,对比普通83%节能居民建筑,其建造增量成本已从过去的1000元/平米下降到目前最低约300元/平米。 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符合中国国情,是新建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能够有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对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政府对超低能耗建筑相关鼓励政策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建建筑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比如针对项目的直接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示范项目申报等政策,但对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示范片区、示范城市的相关政策较少。 因此,廖增太建议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更新、工业厂房等建筑的节能标准;推动开展建筑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加大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出台政策鼓励超低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打造超低能耗创新示范社区、区域、示范城市。 廖增太表示,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节能”的优越人居环境,在建筑节约用能、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建筑品质,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链,也将成为中国绿色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