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2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回答媒体关注问题时表示,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市场价格涨势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回复原文如下: 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市场价格涨势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是工农业稳定增长。各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定市场价格、有效保障民生提供有力支撑。工业生产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11月增速有所放缓,但从累计看,保持基本稳定。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1—10月份略有回落。 二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各方面持续加大稳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增长总体稳定。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大项目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国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9%,比全部投资高6.6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市场保供稳价扎实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7%以上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实属不易。 四是高水平开放继续显效。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动能转弱背景下,我国积极扩大开放,外贸发展韧性彰显。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1.9%。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良好。1—11月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20.4%。 五是新动能积蓄增强。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0.7%、13.5%。智能绿色产品增长较快。1—11月份,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民用无人机、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7%、39.0%、30.4%、21.0%。 六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各方面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强化重点产品生产供应,加强能源保供,积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基本生活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1—11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6%;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5.3%。能源生产持续增加。1—11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7%、3.0%、6.4%,有效保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 总的看,11月份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但国际环境复杂演变,世界经济继续走弱,国内疫情反弹影响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经济恢复动能减弱。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点击跳转原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2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回答媒体关注问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循环受到冲击的原因,也有世界经济收缩放缓、出口下滑拖累的影响,还有企业产销衔接不畅、经营困难增多的因素。但从1—11月份看,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成长。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工业成长空间依然广阔,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回复原文如下: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循环受到冲击的原因,也有世界经济收缩放缓、出口下滑拖累的影响,还有企业产销衔接不畅、经营困难增多的因素。但从1—11月份看,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成长。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工业成长空间依然广阔,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一是从累计看,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累计增速保持平稳。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和地区工业保持增长。1—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占68.3%;31个省(区、市)中,25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占80.6%。 二是从结构看,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脱钩断链压力加大,但我国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工业制造业升级发展持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工业新动能持续成长。1—11月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2%、16.8%。 三是从前景看,工业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工业发展基础雄厚,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利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拓展市场。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释放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能源利用加快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产品使用,加大市场培育,效果不断显现。1—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 这些情况说明,尽管受短期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形有波动,但势仍平稳。下阶段,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显效,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交通能源等要素保障继续加强,工业生产将逐步恢复,企业经营预期改善,工业经济有望稳定发展。 点击跳转原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2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回答媒体关注问题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