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4个
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2.4亿元,同比下降16.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90.3亿元,下降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8.1亿元,下降24.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94.1亿元,下降2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18万亿元,同比下降0.5%。 2023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1.4%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2.4亿元,同比下降16.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90.3亿元,下降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8.1亿元,下降24.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94.1亿元,下降23.0%。 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604.5亿元,同比下降5.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207.6亿元,下降2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355.4亿元,增长33.2%。 1—3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1个行业减亏,28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由盈转亏。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8.4%,汽车制造业下降2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0.6%,纺织业下降34.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7.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7.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盈利转为亏损。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18万亿元,同比下降0.5%;发生营业成本26.52万亿元,增长0.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86%,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8.23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负债合计90.37万亿元,增长8.3%;所有者权益合计67.86万亿元,增长6.8%;资产负债率为57.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0%;产成品存货6.14万亿元,增长9.1%。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4元,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9元,同比增加0.36元。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9.3元,同比减少6.7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69.5万元,同比增加3.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6天,同比增加1.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1.8天,同比增加6.4天。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3月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企业利润降幅有所收窄,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由降转增,利润降幅收窄。3月份,受宏观经济运行向好、市场需求恢复带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6%,而1—2月份为下降1.3%,扭转了去年11月份以来持续下降的局面。营业收入增长促进工业企业利润改善,3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9.2%,降幅较1—2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53.7%。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改善。3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由1—2月份下降2.4%转为增长5.4%,利润同比下降7.0%,降幅较1—2月份大幅收窄19.1个百分点,是对工业企业盈利改善拉动最大的行业板块。其中,汽车制造业受市场需求恢复、生产销售回升等因素作用,利润由1—2月份下降41.7%转为增长9.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5.5%、16.5%、11.3%。 三是电气水行业利润保持快速增长。3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27.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由于经济企稳回升,用电需求增加,电力生产明显加快,电力行业利润增长41.9%。 四是部分消费品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3月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消费恢复势头较好,部分消费品制造行业盈利好转。在13个消费品制造行业中,有7个行业盈利较1—2月份改善。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9.9%,增速较1—2月份明显加快;食品、家具行业利润分别增长0.8%、0.7%,利润均由降转增;纺织、印刷、化纤、造纸行业利润降幅均较1—2月份收窄。 五是外资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3月份,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措施发力显效,外资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降幅较1—2月份收窄5.2个百分点,利润同比下降7.1%,降幅较1—2月份大幅收窄28.6个百分点。 总体看,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仍然较大,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仍较高,但上游价格同比回落有利于改善下游行业盈利状况。下阶段,应继续着力扩大市场需求,提振市场信心,改善企业预期,提高产销衔接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利润加快回升。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解读:3月工业企业营收由降转增 利润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179.6亿元,同比下降3.6%。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049.7亿元,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12.0亿元,下降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378.5亿元,下降7.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36.9亿元,下降7.9%。 原文如下: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179.6亿元,同比下降3.6%(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049.7亿元,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12.0亿元,下降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378.5亿元,下降7.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36.9亿元,下降7.9%。 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5132.3亿元,同比增长51.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7714.2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333.1亿元,增长26.1%。 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3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汽车制造业增长0.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5%,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4.9%,纺织业下降18.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4.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4.5%。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发生营业成本105.12万亿元,增长8.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3%,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6.07万亿元,同比增长8.6%;负债合计88.78万亿元,增长9.0%;所有者权益合计67.28万亿元,增长8.0%;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产成品存货6.19万亿元,增长11.4%。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0元,同比增加1.0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6元,同比减少0.46元。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7元,同比减少2.3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80.0万元,同比增加14.1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1.0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8天,同比增加3.3天。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利润同比下降。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涨转降等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增速较1—9月份有所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降幅较1—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9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份当月利润增长25.9%,实现快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不断优化,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2.2%,较1—2月份提高7.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全部8个大类行业利润均较1—9月份改善。电气机械行业受新能源产业带动,利润大幅增长29.0%,增速加快3.7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3.7%,增速加快4.2个百分点;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带动行业利润增长0.8%,今年以来累计利润首次由降转增。 三是电热气水业利润增长加快。1—10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在1—9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成本压力趋缓,利润同比增长28.1%,增速较1—9月份加快16.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0个百分点,较1—9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是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最多的行业。 四是外资和中小企业利润有所改善。1—10月份,随着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9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改善。从当月看,10月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今年以来,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政策落地见效,1—10月份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持续保持增长。 总体看,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结构继续改善,部分中下游行业利润回升明显。但也要看到,近期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要深入贯彻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快释放消费需求,落实落细惠企纾困政策,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0% 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0%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48.9亿元,同比增长1.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77.4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7.2亿元,下降7.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41.2亿元,下降8.1%。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3943.0亿元,同比增长60.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739.3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5.9亿元,增长15.5%。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1%,汽车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3%,纺织业下降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2.7%。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发生营业成本94.84万亿元,增长8.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4%,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负债合计87.57万亿元,增长9.4%;所有者权益合计66.58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产成品存货6.10万亿元,增长12.6%。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4元,同比增加1.0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1元,同比减少0.50元。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5元,同比减少1.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8.7万元,同比增加14.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6天,同比增加3.1天。 附注 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2、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4、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8、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9、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 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2、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13、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1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1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18、在主要分组中,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股)企业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或与港澳台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或港澳台资)的股东占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等。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三、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四、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五、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48.9亿元,同比增长1.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77.4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7.2亿元,下降7.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41.2亿元,下降8.1%。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3943.0亿元,同比增长60.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739.3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5.9亿元,增长15.5%。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1%,汽车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3%,纺织业下降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2.7%。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发生营业成本94.84万亿元,增长8.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4%,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负债合计87.57万亿元,增长9.4%;所有者权益合计66.58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产成品存货6.10万亿元,增长12.6%。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4元,同比增加1.0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1元,同比减少0.50元。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5元,同比减少1.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8.7万元,同比增加14.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6天,同比增加3.1天。 附注 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2、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4、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8、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9、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 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2、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13、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1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1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18、在主要分组中,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股)企业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或与港澳台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或港澳台资)的股东占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等。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三、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四、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五、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