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SMM7月17日讯:碳酸锂价格波澜起伏 电解液定价机制如何转变? 2023年上半年,伴随碳酸锂价格的波澜起伏,电解液价格也经历了下行到回暖,一季度,由于政策刺激,市场备库太多,终端需求动力和储能均表现较差,叠加燃油车降价刺激,以及头部电池企业锂矿返利,导致整体供应链的需求回撤明显,供给过剩,碳酸锂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一度跌至20万元以下,三元电解液的价格也从年初7万元降至了5万元以下,铁锂电解液则从5万元左右的单吨价格下降至3万元左右。二季度以来,受市场情绪面影响(贸易商认为价格已经到底部了的炒作行为等),补库需求增加,碳酸锂价格进一步拉涨,储能端价格稳定后备货现象明显,带动5/6月份订单大幅增量,消费端由于618的备库原因,采购量有所提升,电解液行业也呈现回暖趋势,三元和铁锂电解液价格涨幅分别为10%和22%,电解液价格涨跌期间,行业内采购的定价机制也随行就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方面是议价周期的调整,部分企业由月度议价改为半月,另一方面,伴随碳酸锂及电解液价格的起落,企业在商定价格时也在M月或是以M-1月之间进行调整,锚定参考价格,定价机制往往反映了交易者对于市场价格的预期。 图1:2023年H1电解液价格走势(元/吨) 作为四大主材之一的电解液,在电芯成本中占比4-6%,其主要原料包含溶质、溶剂及添加剂。其中溶质原料成本占比70%,溶剂、添加剂占比分别为20%、10%。 图2:电解液原料成本构成 常规溶剂主要有5种,包括EC、DMC、DEC、EMC和PC,添加剂按种类可以划分为成膜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倍率添加剂、过充添加剂,常用添加剂有VC、FEC、LiFSI、DTD、LiBOB等。相较于价格较为稳定的溶剂以及成本及添加比例较低的添加剂,溶质价格对于电解液的成本影响最大。目前,溶质的主要成分是六氟磷酸锂,而又因其主要原料是氟化锂(上游原料为碳酸锂),因此,电解液价格波动与碳酸锂及六氟磷酸锂价格起伏趋势相对一致。 图3:电解液&碳酸锂&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元/吨) 电解液作为锂电四大主材中定制化程度最高的产品,不同电芯配方差异巨大,市场主流的定价机制大多以配方成本为基础,供应商报价,即按溶质+溶剂+添加剂+加工费进行报价,利润通常包含在原料价差及加工费中,利润率取决于各家的成本控制,通常在15%-20%之间。 除供应商报价之外,市场部分企业也会联动六氟磷酸锂或碳酸锂进行公式定价,即: (1)六氟磷酸锂价格*系数+打包费(包含溶质、溶剂、添加剂、加工费等) (2)电池级别碳酸锂价格*系数+打包费(包含部分六氟成本、溶质、溶剂、添加剂、加工费等) (3)工业级别碳酸锂价格*系数+打包费(包含部分六氟成本、溶质、溶剂、添加剂、加工费等) 当锚定具体的Bechmark进行计价时,企业通常会使用当月价格或下月价格进行计算,即M月(当月)与M-1月(上月)。为了获取更优的采购价格,当市场六氟/碳酸锂价格处于上行周期时,下游企业倾向于使用M-1月进行计价,当市场处于下行周期时,则倾向于使用M月价格作为参考基准。 由于今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以碳酸锂作为Benchmark公式计价推行受阻,联动六氟进行计价企业较多,但是公式定价并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例如,今年4月六氟价格一度跌至8万元,此时,部分供应商拒绝接受六氟如此低的报价,则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对于打包价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其不亏本。 从定价机制来看,目前下游企业对于电解液成本控制要求较高,定价话语权较强,未来电解液供给过剩格局明显,电解液价格将依然表现为跟随性涨价,整体行业的议价权偏弱,想要获取更多议价权,电解液企业应当从产量链布局入手,纵深垂直化布局,往上游锂盐及添加剂发力,同时提高电解液配方的研发能力以及添加剂的研发能力,在获取成本优势的同时,也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议价空间和利润空间。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全球氧化铝产能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分布广、集中度高的特点。2021年,全球氧化铝产量中,亚洲地区氧化铝产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大洋洲、欧洲和南美洲;就国别来说,主要生产地区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以及俄罗斯。中国的氧化铝以自产自销为主;欧洲氧化铝生产在俄罗斯受制裁之后艰难生存;澳大利亚则以出口氧化铝为主,主要出口至中国、俄罗斯;巴西的氧化铝则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贸易的畅通性对海外市场氧化铝生产的影响不可忽视,由此产生的价格波动加剧了国际氧化铝市场的不稳定性。 具体来说,氧化铝的生产工艺分为拜耳法、烧结法和联合法三种。目前,全球90%的铝业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每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铝土矿2.1吨~2.7吨、烧碱0.12吨~0.14吨、煤炭0.3吨~0.5吨、石灰0.2吨~0.9吨,2吨氧化铝生产1吨电解铝。不同国家使用不同品位的铝土矿也会影响烧碱和煤炭的用量,导致用矿成本的差异。 国内氧化铝产业 新区位优势愈发明显 我国氧化铝产能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特点,使得氧化铝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氧化铝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河南、广西和贵州等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除山东依赖进口铝土矿外,其他地区均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产能分布呈现明显的资源导向特性。 国内氧化铝新建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广西、重庆和内蒙古,且氧化铝产能从内陆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地区差异会影响到氧化铝生产企业的用矿选择,影响原料运输和冶炼过程中的消耗,导致地区间的价格差异。 国产铝土矿用矿成本和进口铝土矿用矿成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国产矿价格角度看,由于广西、贵州具备自然禀赋优势,上述两地铝土矿品位相对较高,开采矿石成本比较低,矿石价格较低;山西矿石品位比较低,采矿成本比较高,且近年来受到开采限制产量受限,导致矿石价格偏高。此外,近几年,我国各地的限制开采政策,使得国产铝土矿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由于国内铝土矿品位较低,在生产中会使用更多的烧碱和能源,导致成本增加。以河南为例,使用1吨国产矿石的烧碱消耗为180千克~200千克左右,比使用几内亚铝土矿高出130千克左右。 受海运费价格波动,以及国际环境、政治因素影响,进口铝土矿价格会有较大浮动。我国进口铝土矿主要来源于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几内亚铝土矿进口价格整体高于澳大利亚。此外,进口矿的用矿成本受生产企业的区位因素影响会产生较大差异,我国内陆地区的氧化铝企业除去进口矿本身的价格,还需支付陆运成本,例如,当前矿石自港口运输至河南氧化铝厂的铁路运输费用为90元~100元/吨左右,矿石含税到厂价格几乎接近了680元~700元/吨,而以河南地区铝硅比5、含铝量58%的矿石价格来计算,国产铝土矿到厂价格约为530元/吨。因此,内陆地区的氧化铝厂在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的选择上进退维谷,氧化铝企业也会综合成本及国内外供应的稳定性选择用矿类型。 从区域间供需平衡来看,北方地区的氧化铝产地容易受到当地及周边地区政策和季节变化影响,南方地区则因气候、季节变化和能源的不稳定性影响氧化铝的生产和需求。近年来,时常会出现南北地区氧化铝供需错配的问题。 氧化铝期货重新定价势在必行 从氧化铝市场定价来看,海外氧化铝国际贸易采用的是《英国金属导报》(MB)、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等国外机构公布的价格指数的定价模式。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先后推出了氧化铝期货,但活跃度低,流动性欠佳,我国企业无法使用境外期货市场管理进口氧化铝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国内上市氧化铝期货品种,将有利于提高中国氧化铝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增加中国对氧化铝国际贸易的议价能力,同时能够为我国氧化铝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让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 目前,国内氧化铝贸易通常有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市场化的现货定价模式;另一种是保障供货安全的长协定价模式,长协定价模式又分为比例定价和现货指数定价。比例定价是根据电解铝价格的15%~17%进行定价。从比例定价角度看,由于近年来电解铝价格与氧化铝价格多次出现背离,根据电解铝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氧化铝的价格显然缺乏准确性,企业无法使用铝期货对冲氧化铝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氧化铝市场正在回归建立在氧化铝基本面基础上的定价方式,市场参与者开始将氧化铝作为一个独立交易品种看待。 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重点企业的产能规模相对较大。2021年,全球氧化铝产量规模排名前15名的企业的氧化铝产量为1.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5%。其中,中国企业占据了7个席位,包括中国铝业、魏桥集团、信发集团、锦江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国电投集团和南山铝业,7家企业氧化铝产量共计6240万吨。国内已建成的氧化铝产能中,中国铝业、魏桥集团以及信发集团位列前3位,共占国内建成氧化铝产能的45%。产能集中于头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氧化铝的现货指数定价机制。 从指数定价角度看,目前,国内氧化铝现货指数定价是大多数企业依据国内咨询机构的报价均价作为贸易定价。但是,目前氧化铝行业内产能较为集中于头部企业,且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相应的电解铝的产能,会出现报价不透明的情况。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报价的咨询机构报价也存在风险性。因为目前我国氧化铝市场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定价机制,所以推进氧化铝期货上市将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 总结来看,充足的原料资源保障、便利的港口交通优势以及贸易的畅通性对氧化铝厂的分布及生产意义重大。我国氧化铝产能分布也正在经历从传统资源富足区转向能源和港口优势区的转变。 当前,我国未取得国际市场中的氧化铝定价话语权,国内市场的两种定价机制,均难以完全在现货贸易中形成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格作为定价基础。同时,国内企业长期受困于缺乏合适的避险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在全球不稳定的价格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建立中国氧化铝期货市场,可以形成全球氧化铝定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增加中国对氧化铝国际贸易的议价能力。同时,氧化铝期货的上市,可以形成行业权威的价格体系,为我国氧化铝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来管理氧化铝价格波动风险,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让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亚洲的氧化铝产能分布在拥有一定铝土矿资源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东地区。中国通过和几内亚建立起的铝土矿贸易走廊,保障了国内氧化铝的生产量。除此之外,中国每年仍会从澳大利亚进口一定量的氧化铝。印度则是遇到了与中国类似的资源受限问题,印度的氧化铝厂集中在东部靠近优质铝土矿资源以及具有港口优势的地区。但是,目前印度本国的铝土矿产量无法满足其氧化铝产能的需求,限制了氧化铝产量的增长空间,未来,印度可能会通过建立依靠进口铝土矿的沿海氧化铝精炼厂走出这一困境。 印度尼西亚长期以来曾以铝土矿出口为主要业务。2014年开始,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铝土矿,仅允许在当地进行加工后对外出口,大力发展下游氧化铝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由此,印度尼西亚淡化铝土矿出口的竞争,开始在全球氧化铝市场中崭露头角。印度尼西亚的铝土矿大多位于近海,作为岛国,印度尼西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良港口数量多的优势,使就近建造的氧化铝厂既靠近原料产地,又能靠近港口,便于运输。目前,印度尼西亚建成的氧化铝厂为4家,在建的氧化铝厂有8家,建成后印尼将拥有12座氧化铝厂,预计印尼国内对铝土矿需求量可达3750万吨。 大洋洲的氧化铝产量则全部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少数具备优质铝土矿资源以及氧化铝生产能力的国家,氧化铝工业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铝产业链上有极其重要的出口地位。澳大利亚大多数氧化铝厂都靠近铝土矿区,2021年,澳大利亚氧化铝总产量为2100万吨,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而与中国不同的是,澳大利亚80%以上的氧化铝用于出口,主要流向中国、俄罗斯及冰岛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氧化铝生产主要是以俄罗斯为中心展开的,而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一系列对俄制裁的实施,贸易受阻,使欧洲的氧化铝生产受到重创。国际铝协会(IAI)数据显示,1—9月份,欧洲地区氧化铝产量总计为649.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780.2万吨,下降16.74%。 具体来说,2021年,欧洲生产1020万吨氧化铝,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3%,主要生产氧化铝的欧洲国家按产量高低分别为俄罗斯、爱尔兰、德国、乌克兰和西班牙,俄罗斯产量在欧洲氧化铝总产量中占比达30.4%。爱尔兰和乌克兰的氧化铝生产都与俄罗斯铝业(以下简称“俄铝”)关系密切。俄铝氧化铝年产量约为1130万吨,约占世界市场的15%,而俄铝拥有的约950万吨氧化铝年产能,其中约66%在俄罗斯境外,分布在爱尔兰、牙买加、乌克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俄铝在乌克兰的Nikolaev氧化铝厂拥有170万吨/年产能,该氧化铝厂依赖进口铝土矿生产,产品出口到俄铝位于西伯利亚的冶炼厂。位于爱尔兰的Aughinish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氧化铝精炼厂,也是俄铝所属的规模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产量占俄铝氧化铝总产量的四分之一。Aughinish从进口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并将其运往法国和瑞典的冶炼厂生产铝,因而一旦贸易链出现障碍,该厂的氧化铝生产也会遇到进口原料以及出口产成品受阻的困境。除此之外,俄铝在俄罗斯境内的300万吨氧化铝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下游生产的需求,俄罗斯每年还有近20%的氧化铝需求依赖于从澳大利亚进口。 2022年3月1日,俄铝公告显示,由于黑海及周边地区不可避免的物流及交通挑战,将暂时关闭位于乌克兰的氧化铝精炼厂的生产。3月20日,澳大利亚宣布禁止对俄出口铝土矿和氧化铝,使得俄铝失去了重要的氧化铝进口来源。 巴西依托铝土矿资源储量,成为南美洲主要的氧化铝生产国,巴西主要的几家氧化铝厂事实上归属于挪威海德鲁、美国铝业以及力拓几家公司,生产的氧化铝主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的挪威等地。(作者单位:国信期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