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

  • 据媒体报道,记者从接近供应链的人士处获悉,锂电池创新材料复合集流体或将应用于本季度上市的赛力斯问界M9车型。这是继今年4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车型极氪009使用了复合集流体后,复合集流体在国内“上车”的又一案例。 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集流体的新型材料,相比传统纯金属箔材性能更优。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PET/PP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明治结构,具备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低原料成本的应用优势,有望替代传统集流体成为未来锂电集流体的主流材料。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复合集流体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是锂电池中的重大创新。2023年,产业趋势由逐步明朗到显著加速,设备商、新型铜箔厂、电池厂及终端用户纷纷加快布局;同时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复合集流体向量产迈进,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双星新材 于2022年12月完成首条PET复合铜箔设备安装,随之产品送样下游客户,经客户反复测试验证,获得客户的首张产品订单。 英联股份 复合集流体产品已批量向下游电池客户送样,客户正在进行测试和反馈的过程中。

  • 复合集流体量产元年:A股上市公司投资、签单“快马加鞭” 股价却经历过山车走势

    复合集流体设备订单上月持续落地。 诺德股份 9月20日公告,孙公司 拟25亿元投资建设诺德复合集流体产业园项目 。 英联股份 9月7日晚与爱发科就复合集流体业务战略合作, 拟采购10条复合铝箔生产线 。 三孚新科9月4日与嘉元科技签订2.43亿元设备买卖合同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同标的为“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电镀设备”,公司此前发布定增计划拟募资投向复合铜箔高端成套装备制造项目。 业内认为, 2023年有望成为复合集流体产业爆发元年。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2023年,产业趋势由逐步明朗到显著加速,设备商、新型铜箔厂、电池厂及终端用户纷纷加快布局;同时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复合集流体向量产迈进, 预计2023-2025年复合集流体设备年均有近90亿元市场空间 。 从复合集流体产业链来看,上游包括基材厂商(PP/PET/PI)和设备厂商,参与企业包括 双星新材、东威科技 等;中游为膜材厂商,参与企业主要为 双星新材、宝明科技、中一科技、胜利精密、英联股份、万顺新材、诺德股份 ;下游为电池厂商,主要为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 。 ▌英联股份曾于6.9-7.5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70% 复合集流体大涨行情何时再现? 目前,复合集流体行业处于 从验证期导入到量产期的阶段 ,凭借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长寿命、强兼容等突出优势,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诉求进一步提升。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近期在互动易平台回复复合集流体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 英联股份、道森股份、璞泰来、东材科技、阿石创和胜利精密 等,具体如下: 回溯历史,包括 双星新材、万顺新材、骄成超声、东威科技和英联股份 等在内的多只复合集流体个股于6月掀起一波强势上攻行情, 英联股份和双星新材彼时领涨。 英联股份6月9日至7月5日期间股价 累计最大涨幅72.1% ,公司6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 目前已有3条复合铜箔产线,其中1条复合铜箔生产线正式运行生产,另有2台水镀线设备正在现场调试 。双星新材6月9日至7月5日股价 累计最大涨幅59.86% ,公司6月20日公告,2022年12月完成首条PET复合铜箔设备安装,随之产品送样下游客户,经客户反复测试验证, 获得客户的首张产品订单。 但随后7月初,复合集流体概念股出现快速回调。业内人士此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二级市场非常看重产业化的落地,一旦不及预期,资金端反应无论是强度还是速度都比一级市场要剧烈 ,所以有不少企业的股价都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 值得注意的是,复合铜箔电镀设备龙头 东威科技自7月3日高点迄今 股价累计最大跌幅达53.58% ,领跌一众复合集流体概念股。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东威科技中报业绩不及预期,另一方面 产业化进程仍存不确定性 。东威科技董秘办人士此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4.99亿元的营收中, 有近四成收入来自于复合铜箔相关设备销售。**业内分析,从东威科技目前在复合铜箔设备的出货规模来看,2亿元的收入并不算多,或仍然是下游材料厂商向设备厂采购些设备跑跑中试、出些样品给电池厂商做验证。 就产业化落地不及预期的根本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一是产业链上多家复合集流体材料厂如 康辉新材、双星新材在过去半年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距离量产条件还有差距 ,导致复合铜箔设备的销量上不去;二是全产业链最有话语权的是下游电池厂商,只要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等没有释放整个供应链打通的消息 ,就意味着复合铜箔产业仍处在前期试验阶段,还没到大规模生产的地步。 但在复合集流体概念股整体回调的过程中,也有个股逆势上涨,比如赣州复合铜箔一期项目已陆续量产的 宝明科技4月25日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152.78%, 拉长时间看自2022年4月27日迄今 股价累计最大涨幅高达674.19%。 在复合铜箔PP和PET路线选择中, 宝明科技的转向较为引人关注。 宝明科技曾于4月2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赣州PET复合铜箔一期项目计划二季度量产,而于6月10日又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生产的锂电复合铜箔采用 PP基材 。对于投资者问及为何要放弃PET铜箔,宝明科技则回复,“ 目前生产的PP锂电复合铜箔产品具有更好的品质性能。 ” ▌加速落地阶段设备厂商最受益 东威科技等国内玩家加速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程 但长期渗透仍需看工艺改进与降本进度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在复合集流体替代传统集流体的过程中,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为核心壁垒, 设备厂商作为关键环节将率先受益 。如水电镀卡位良好的 东威科技 、超声波滚焊取得突破的 骄成超声 ,探索一步法的 道森股份 ,以及真空镀膜平台型公司 汇成真空 等。 从工艺上来看,川财证券孙灿研报指出,复合集流体 以蒸镀、水电镀工艺为核心 ,利用蒸镀、水电镀技术将金属材料涂覆到基材表面。国内进展较快的 蒸镀设备企业包含广东腾胜、四川海格锐特、广东汇成真空、成都齐兴、振华科技 等;在 水电镀设备进展较快的为东威科技 ,据东威科技7月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是 唯一可大规模量产水电镀设备的企业,设备供货已超过20余家 ,还有不少客户处于密切商务洽谈中。 而复合集流体行业有竞争力的头部厂商,除了出现在上游设备端,也出现于 中游的制造端 。目前已有复合集流体材料制造规划的上市公司超过10家,其中使用 主流“磁控溅射+水电镀”的工艺路线 的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 镀膜材料的“跨界”企业 ,这类公司的传统主业领域一般与磁控溅射的镀膜工艺相关,具备磁控溅射工艺的积累优势,如 双星新材 (光学膜、节能窗膜材料等)、 宝明科技 (触控屏ITO镀膜材料)、 万顺新材 (导电膜、节能膜、高阻隔膜)、 阿石创 (溅射靶材)、 方邦股份 (电磁屏蔽膜)等;第二类为 电解铜箔类的“跨界”企业 ,如 中一科技、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铜冠铜箔 等。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业内分析, 复合集流体长期渗透仍需看工艺改进与降本进度。 具体来看,在应用端,铜层变薄导致 集流体内电阻值增大、导热性能变差 ,影响充放电性能;在电池制造端,复合集流体的 加工难度提高 ,影响电池制造效率;在复合集流体制造端,当前复合集流体 综合成本仍较高 ,降本需要提升良率、效率。 以铜箔为例,相比传统电解铜箔,中一科技2.4万吨高性能电子铜箔项目单万吨投资约5亿元(国产设备),按每GWh电池需600吨电解铜箔计算, 铜箔单GWh投资额0.3亿元/GWh; 而复合铜箔来看,根据宝明科技公告,公司复合铜箔项目一期产能1.4-1.8亿平米,投资额11.5亿元,按每GWh电池需1000万平方米复合铜箔计算, 复合铜箔单GWh投资额为0.72亿元/GWh , 约是电解铜箔的2.4倍。

  • 科创板机构调研追踪:小高峰下国产软件最受关注 复合集流体厂商释放积极信号

    5月已接近尾声,科创板又迎来了一波调研小高峰,机构调研方向有何新变化? 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统计,自5月(5月1日至5月27日,以下简称“期间”)以来,科创板共有107家企业迎来了机构调研,其中,东威科技接受了3次调研,来访机构达224家,包括汇丰环球、中信建投、工银安盛等;中望软件也紧随其后,有218家机构进行调研。 从板块上看, 前20家最受机构关注的科创板公司中,有5家来自国产软件板块,分别为中望软件、山石网科、永信至诚、麒麟信安、卓易信息。此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领域仍是机构关注的焦点,心脉医疗接受了超百家机构调研,百济神州的机构调研数也超60家。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的关注度也未被忽略,期间孚能科技、中科蓝讯分别接受了156、60家机构调研。 从公司上看, 按机构接待量排序,前五家分别是复合集流体厂商东威科技、国产CAD企业中望软件、锂电大厂孚能科技、微创医疗分拆公司心脉医疗、操作系统厂商麒麟信安,前两家的机构调研数超两百,期间分别接受了224家、218家机构调研。 其中,对东威科技,机构主要围绕产品近况及订单情况等进行提问,东威科技对此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复。 对于第三代光伏镀铜设备,该公司透露,公司的第三代光伏镀铜设备预计今年7月底左右出货至客户处,预计2个月内完成调试、年底前投入量产使用。 在新能源镀膜设备今年出货量指引及新增订单方面,公司表示, 近三个月的出货量,已超过前两年的出货量, 出货速度在不断提升。公司的主要客户均已按合同时间提前完成供货,新增订单和新增客户也在不断地增加中。 如果近期下游供应链打通,不排除下半年超预期增长。 华创证券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拉动下,复合铝箔、复合铜箔2022年—2025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69%和282%。复合集流体镀膜设备非标属性强,且在行业发展初期处于升级换代过程中,设备代际间的效率提升也非常明显,设备需求量高。 同样对于中望软件,机构也关注旗下软件平台的研发进度,中望软件也在调研中回复,公司预计在6月份对外发布可供评测的悟空平台1.0 版本,并计划于10月份左右发布民建领域BIM产品的内部评测版。 此外,业绩说明会也是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在孚能科技业绩说明会上,机构围绕出货量、产能、新技术进展等进行提问。孚能科技也透露一些关键信息,2022年公司全年出货超10GWh, 2023年随着产能加大释放,全年会有个接近倍数增长的出货量。 公司目前主要的基地为赣州和镇江,目前和吉利的合资厂一期也已爬产完成。

  • 宝明科技一个月暴涨118%!复合集流体明年将量产

    近期,复合集流体概念股表现抢眼。 自10月24日启动以来,宝明科技呈现趋势性上涨,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已累计大涨118%。同期,元琛科技也紧随其后,累计涨幅高达79%,且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此外,英联股份自11月2日以来连续上涨近60%。 据了解,复合集流体是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三层复合结构,通过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方式在高分子PET/PP膜表面形成纳米级金属,再通过水电镀将金属层沉积增厚到1μm以上。 当前锂电池正极和负极分别使用金属铝箔和铜箔作为集流体,用于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铜箔的轻薄化可有效降低电池质量和成本,为集流体创新研发的主流方向。 由于复合铝箔只采用蒸镀工艺,其难度相较于复合铜箔是下降的,但普通的蒸镀设备一次只能镀60nm,镀1μm至少要镀17次,蒸镀设备投资较高,因此复合铝箔单平折旧成本较高,相较于传统铝箔没有成本优势,主打高端应用。 目前,复合铜箔符合整体行业趋势。与传统铜箔相比,复合铜箔有三大优势: 高能量密度。若复合箔材中PET层厚度为4.5微米,金属层厚度为2微米,则1GWh锂电池需要的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相对传统箔材降重55%和64%。一般将传统铜箔替换为复合铜箔,大概可以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5%~10%。 低成本。若以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分别替代传统铜箔和铝箔,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情况下,1GWh电池的箔材原材料成本分别可以下降2314万元和467万元,下降幅度为65%和75%。用复合铜箔替代铜箔,电池整体的降成本效果更明显。即使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复合铜箔的综合成本还是明显占优。 高安全。采用复合箔材后,能够减少电芯内短路的发生,提高电芯的安全性。一方面复合箔材中金属层更薄,在电芯受到冲击时,金属层不易刺穿隔膜。另外一方面,在针刺测试时,PET膜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在制造上,复合集流体本质上是镀膜工艺的选择。不过,复合铜箔的工艺路径上尚未统一,主要分为一步法磁控溅射、两步法磁控溅射+电镀、三步法磁控溅射+蒸镀+电镀。 其中,一步法成本高的难题短期难以解决,两步法工艺相对简单,三步法效率优于两步法,难度高于两步法,成本相较两步法约下降0.25元/平,长期看具有成本优势。 市场空间方面,从材料端来看,PP/PET有望共存,高端膜材料迎国产替代良机。 由于PP、PET性质各有优势,均有望成为复合集流体主流材料,目前海外进口高端材料昂贵,约在6-7万元/吨,国产化后有望下降至2-3万元/吨。 从设备端来看,率先放量,当前确定性强。 相较于传统铜箔,复合集流体需额外焊接箔材,催生超声波滚焊设备,单Gw价值量约为1000万元。而磁控溅射、水电镀是目前普及的两步法增量设备,单Gw价值量分别为1台/2300万元、3台/3000万元,三步法则将带来蒸镀设备的需求提升。 根据国金证券测算,预计2025年磁控溅射设备、电镀设备增量市场空间合计将达114亿元,超声波辊焊增量市场规模将达22亿元。 随着下游电池和终端投入加大,2023年复合集流体可能开始量产应用。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在2018-2019年之后的复合集流体相关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业内反馈,领跑电池企业可能已具备量产能力,而其余主流电池公司也多数希望在未来一年打通制备工艺、滚焊等关键设备问题。 据公开资料,欧洲部分车企明年就可能开始装车应用。由于复合集流体的安全性优势、能量密度优势、低成本(量产后)优势,目前也吸引了多家消费数码电池、储能电池企业的积极尝试,并有可能在明年启动初步量产应用。 投资机会上,国金证券认为,复合集流体放量确定性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均有望受益。建议关注:超声波滚焊龙头骄成超声、电镀设备供应商东威科技、复合集流体推广企业宁德时代、膜材料端双星新材、制造端宝明科技等。

  • 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 PET铜箔概念股再度走强

    11月22日,受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消息影响,A股PET铜箔概念股继续走强,截至发稿,双星新材(002585.SZ)2连板,英联股份(002846.SZ)涨停,隆扬电子(301389.SZ)、万顺新材(300057.SZ)、宝明科技(002992.SZ)、东威科技(688700.SH)、智动力(300686.SZ)等股拉升跟涨。 复合集流体是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三层复合结构,通过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方式在高分子PET/PP膜表面形成纳米级金属,再通过水电镀将金属层沉积增厚到1μm以上。 中信证券研报指: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目前两步法技术方案最为成熟,生产效率、良品率和成本将共同推动技术升级的方向。PET和PP基膜均具有潜力,其中PP耐酸性更好,未来或有较大的应用。具有磁控溅射和水电镀工艺积累的企业或将具有先发优势。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