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当地时间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赞成欧盟修订后的排放交易体系(ETS)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标志着使该法案距离正式通过又进一步。 ENVI委员会表示,57人投票赞成ETS改革,13人投票反对,6人弃权。与此同时,CBAM获得63票赞成,7票反对。ENVI批准这些关键改革措施后,欧洲碳价格立即大幅上涨。 ENVI是欧洲议会下面的一个委员会,主要负责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在该委员会通过改革协议后,意味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和CBAM改革距离正式立法只有一步之遥。 接下来,预计欧洲议会2023年第二季度举行全体投票。CBAM只需要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并获得欧洲理事会批准,就能最终通过。 标普全球分析师预计,随着谈判接近尾声,欧盟碳配额(EUAs)的长期价格将得到上行支撑。 什么是“碳关税”? 2022年12月13日,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实施新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达成政治协议。 所谓碳边境调整机制,是指随着免费配额的逐步退场,预防碳泄漏的新机制。根据规定,只要是生产地碳定价(可能是碳税、碳费、或被认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价)低于欧盟ETS碳价的产品,一旦进口到欧盟关税区,就要购买CBAM凭证,补足其间的差额,因此CBAM也被称为是“碳关税”。 根据协议,欧洲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在过渡阶段生效,并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 CBAM最初将主要适用于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行业,因为这些商品的生产属于碳密集型,且碳泄漏风险最大。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CBAM最终(在全面逐步实施时)将捕获ETS覆盖行业50%以上的排放。 在初始的国过度阶段,进口商只需提交与其商品相关的碳排放信息报告,而无需支付任何财务支付或调整。过渡期过后,CBAM制度将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进口商将需要每年申报前一年进口到欧盟的货物数量及其所含的温室气体,并交出相应数量的CBAM证书。 该证书的价格将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配额的每周平均拍卖价格(以欧元/吨二氧化碳排放表示)来计算。 在2026-2034年期间,欧盟排放交易制度下的免费配额的逐步淘汰将与CBAM的逐步采用同步进行,最终在2034年实现免费配额的全部取消。 这些边界调整在世界贸易法中没有确切的先例。贸易专家普遍认为,如果边界调整仅抵消国内产业支付的碳价,则不会违反世贸组织的要求。
据报道,美国多州正考虑禁止中国公民在美购置土地、住房等。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在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投资问题政治化的言行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损外界对美国市场环境的信心。今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重要内容如下: 美国多州正考虑禁止中国公民在美购置土地、住房等?外交部回应 据美媒报道,包括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内的美国多州正在考虑禁止中国公民在美购置土地、住房或任何房地产,并称这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在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投资问题政治化的言行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损外界对美国市场环境的信心。 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毛宁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多年来,中国企业对于美国的投资,为促进美国的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与半导体相关的对华出口管制将扩大到日荷企业 外交部回应 有记者提及,根据美国与日本和荷兰最近达成的协议,美国与半导体相关的对华出口管制将扩大到日本和荷兰的企业。有评论称,美国以本国的法案限制别国的对华出口,这是典型的“长臂管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美国“长臂管辖”是美国政府以综合实力和金融霸权为后盾,根据本国法律对他国的实体和个人滥施域外管辖的蛮横司法事件。 她表示,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经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长臂管辖”已经涉及中国、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朝鲜、古巴、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美国历届政府滥用经济胁迫手段,将制裁作为解决外交问题的首选,非但没有效果,还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 毛宁说,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估计,在伊朗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制裁影响可能导致了多达1.3万人死亡。为了维持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人为干扰正常经贸往来,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同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背道而驰。 毛宁指出,近年来,美国滥用“长臂管辖”的门槛不断降低,力度空前扩大,打击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侵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扭曲了正常的国际贸易,也极大地损害了各国企业的利益。美方应当停止非法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切实履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责任。 美知名调查记者爆料“北溪”管道是美方秘密炸掉的 中方回应 据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布文章爆料,通过大量细节描绘和情节经过得出结论,确定去年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是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人员秘密炸掉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0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中方已注意到相关报道,“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有关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如果赫什的调查报告属实,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须受到追责的行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毛宁说。 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对于上述调查报告,美方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鲜有提及,发言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对此,毛宁表示,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能证明有关媒体并不关心什么事实真相,他们对真正重要的真相装聋作哑,而高声渲染炒作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虚假叙事。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