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8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11月份,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广发等多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秋粮再获丰收。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增长0.4%。全年粮食产量继续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产量12665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亿斤,增长1.7%。豆类产量470亿斤,增长19.6%。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长0.6%,连续3年增加。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增长21.7%。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3%;私营企业增长3.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22.2%。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0.31%。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0%。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亿元,同比下降3.0%。 三、服务业生产放缓,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1%,1-10月份为增长0.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1.0%、5.4%。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2%、7.3%,分别比上月加快1.0、0.9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分别增长8.9%、8.2%、8.2%。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5.1%;其中,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1%。 四、市场销售略减,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较快增长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5.3%。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0.15%。其中,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民间投资增长1.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0%、13.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3%、28.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1%、24.4%、21.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5%,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3%、7.5%。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7%。 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336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8335亿元,增长11.9%;进口165033亿元,增长4.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8%,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6%,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4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996亿元,增长0.9%;进口16052亿元,下降1.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43亿元。 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 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2%,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0%。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 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0%,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5%,交通通信价格上涨2.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21.2%,粮食价格上涨3.0%,鲜果价格上涨9.6%,猪肉价格上涨34.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 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6%、6.7%。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持平。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拓展阅读: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国家统计局: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 国家统计局:11月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3%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 国家统计局: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6)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 国家统计局:11月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

    11月份,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能源先进产能平稳有序释放,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与10月份相比,原煤、原油增速加快,天然气、电力增速放缓。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加快,进口由升转降。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原煤生产企业持续加大增产增供力度。11月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4万吨。进口煤炭3231万吨,同比下降7.8%,上月为增长9.0%。 1—11月份,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下降10.1%。 原油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5.9万吨。进口原油4674万吨,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放缓2.3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原油18777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6026万吨,同比下降1.4%。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放缓。11月份,加工原油5961万吨,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放缓0.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8.7万吨。1—11月份,加工原油61599万吨,同比下降3.9%。 天然气生产增速回落,进口降幅明显收窄。11月份,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3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2万吨,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收窄14.5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进口天然气9901万吨,同比下降9.7%。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1月份,发电6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月放缓1.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22.2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7%,增速比上月回落13.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同比持平,增速比上月回落24.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14.2%,降幅比上月收窄3.5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1.1%,增速比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2年11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市场销售受疫情短期冲击明显 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204亿元,同比下降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1亿元,下降5.2%。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      按消费类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1—11月份,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 按零售业态分,1—11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4.3%、3.6%,专卖店与去年基本持平,百货店下降8.0%。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3.4%、6.1%。 附注 1.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3.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个体户)进行抽样调查。 4.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21年10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0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94016亿元,下降9.2%。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968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3916万平方米,下降6.7%。房屋新开工面积111632万平方米,下降3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734万平方米,下降39.5%。房屋竣工面积55709万平方米,下降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442万平方米,下降18.4%。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2%。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4%。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36313亿元,同比下降25.7%。其中,国内贷款15823亿元,下降26.9%;利用外资66亿元,下降26.6%;自筹资金48994亿元,下降17.5%;定金及预收款44601亿元,下降33.6%;个人按揭贷款21870亿元,下降26.2%。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42。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3%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4109亿元,同比增长1.1%。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017亿元,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投资16620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340822亿元,增长3.2%。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0.5%,制造业投资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6%。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9%。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7%,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4%,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8%,东北地区投资增长0.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4%。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市场监管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1年10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0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新动能成长彰显韧性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私营企业增长1.6%。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7.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0.7%,纺织业下降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汽车制造业增长4.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 分产品看,11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2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0919万吨,同比增长7.1%;水泥19172万吨,下降4.7%;十种有色金属588万吨,增长8.8%;乙烯251万吨,增长4.6%;汽车242.3万辆,下降9.9%,其中新能源汽车75.6万辆,增长60.5%;发电量6667亿千瓦时,增长0.1%;原油加工量5961万吨,增长0.3%。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069亿元,同比名义下降6.6%。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 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2022年11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 一、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略扩,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收窄或与上月相同 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比上月减少7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2个,个数与上月相同。 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 二、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 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和64个,个数均与上月相同。 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和1.2%,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注释: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统计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附注: 1.调查范围:各城市的市辖区,不包括县。 2.调查方法: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全面调查,基础数据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基础数据来源于房地产经纪机构上报、相关部门提供和调查员实地采价。 3.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房地产价格统计报表制度》。 4.如当月无成交,则视为价格总体水平无变动。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附注: 1.调查范围:各城市的市辖区,不包括县。 2.调查方法: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全面调查,基础数据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基础数据来源于房地产经纪机构上报、相关部门提供和调查员实地采价。 3.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房地产价格统计报表制度》。 4.如当月无成交,则视为价格总体水平无变动。

  • 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   PPI同比继续下降

    拓展阅读: 国家统计局:11月份PPI同比下降1.3% 环比上涨0.1% 国家统计局:11月份CPI同比上涨1.6% 环比下降0.2%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2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 CPI 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 11月份,受国内疫情、季节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共同影响,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因天气条件较好供应充足,价格下降8.3%,降幅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中央储备猪肉投放工作继续开展,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7%;鲜果价格季节性上涨1.5%。非食品价格继续持平。非食品中,国际油价变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1%和2.3%;冬装新款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4%;受疫情影响,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7.5%和2.9%。 从同比看,CPI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鸡蛋、鲜果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0.4%、9.6%和8.5%;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分别上涨3.0%和7.6%,涨幅比上月均有回落;鲜菜价格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扩大1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1.4%、12.3%和4.6%,涨幅均有回落;家庭服务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1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9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 二、 PPI 环比涨幅回落,同比继续下降 11月份,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上涨影响, PPI环比微涨;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继续下降。 从环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煤炭保供力度加大,供给有所改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0.9%,涨幅回落2.1个百分点。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2.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7%。钢材需求整体仍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9%,降幅扩大1.5个百分点。此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6%,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0.3%。 从同比看,PPI下降1.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下降的有15个,价格上涨的有25个。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扩大的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0%,扩大1.6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3.7%,扩大2.6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8.7%,收窄2.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1.5%,收窄5.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0%,收窄1.8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16.1%,回落4.9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7.9%,回落0.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6.9%,回落1.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1.2%,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1月份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1月份CPI同比上涨1.6% 环比下降0.2% 202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0.5%。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8%,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2%。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3.0%,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85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17.6%,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4.4%,影响CPI上涨约0.4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9.9%,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6%,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3.4%,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21.2%,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9%、2.3%和1.5%,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3%、0.5%和0.5%;居住价格下降0.2%。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5%,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8.3%,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5%,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两涨两平三降。其中,衣着、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上涨0.3%和0.1%;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4%、0.3%和0.1%。 国家统计局:11月份PPI同比下降1.3% 环比上涨0.1% 2022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持平。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7%。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7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3.9%,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0%,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衣着价格上涨2.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4%,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1.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4%,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1%;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9.5%,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4.3%。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持平,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9%,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1%,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0.7%,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6%,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8%。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PPI同比下降1.3% 环比上涨0.1%

    2022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持平。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7%。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7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3.9%,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0%,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衣着价格上涨2.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4%,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1.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4%,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1%;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9.5%,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4.3%。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持平,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9%,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1%,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0.7%,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6%,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8%。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统计范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大类、8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 3.调查方法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涉及全国4万多家工业企业。 4.统计标准 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5.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