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个
绿色低碳创新论坛是2024浦江创新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塑造未来能源产业新格局”为主题,重点探讨未来能源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各国加速推进双碳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一全球共识促使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采取行动,从多个层面推进低碳发展。 在政策层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措施。这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交通体系等。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各国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模式转变,以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国际合作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协同制定国际规则和标准等方式,各国携手推动全球低碳转型的进程。 在本次论坛上,巴西科技创新部副秘书长奥索里奥·内托表示:“到2030年,巴西将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50%;到2050年,巴西希望能够实现碳中和。” 据介绍, 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交通运输方面,巴西投资额已达717亿美金。 生物燃料方面,巴西乙醇生产商授权单位数量达356个,生物柴油达60个,生物甲烷则为6个。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教授,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毕晓涛在论坛上提到,“目前加拿大目标到2030年,碳排放降低40%。交通方面,目标到2030年90%的车辆都为纯电车。” 另外,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市虹口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关也彤,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马敏象共同启动了“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中国(上海)行”活动,来自文莱、埃及、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国家的13位低碳合作伙伴,将围绕低碳重点技术领域开展为期6天的低碳中国行活动。 效率为王 钙钛矿技术成重要选择 钙钛矿技术是本次论坛上另一个聚焦点。 “目前,光伏组件效率为王。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效率目前是27.3%,很难再有突破。”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斌在论坛上表示, “而钙钛矿单节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达到26.4%,叠层效率则达到34.6%。” 在范斌看来,若想要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且实现商业化, 钙钛矿技术是唯一选择。 协鑫光电主营业务聚焦于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和生产,获得宁德时代、腾讯、红杉、IDG等一线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的投资。 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理论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本次论坛上,范斌重点介绍了钙钛矿叠层技术的相关研发进展。据介绍,协鑫光电的0.2平方米叠层组件效率纪录已达27.34%,商业尺寸的大组件已达26.36%,且该公司的并联方案能够兼容所有晶硅路线,包括异质结、BC等。他进一步表示,协鑫光电的长期目标是将组件效率突破35%。 成本方面,范斌表明,协鑫光电的叠层组件在玻璃、胶膜的用量上与单节晶硅完全一致。“不过,在共同结构中引入概念框层,其成本会上升20%至25%。但综合考量叠层组件的效率,其成本比晶硅要低。” 范斌认为, 钙钛矿技术的导入能够让光伏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带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目前,协鑫光电正在建设500兆瓦产线,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在10月至11月交付。”范斌透露,“到2025年,协鑫光电GW级产线将投产。”
4月25日,在SMM主办的 2024 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 -建筑行业用铝发展论坛上,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双碳研究中心副所长谢崇实介绍了建筑碳排放构成、运行碳的约束等内容。
“尽快制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聚焦制造业健康发展。 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供政策支持 “我们通常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产业归类于传统制造业,也是煤炭消费大户,在煤炭总量上也给予严格控制,年年有压减任务,尽管有的传统制造业早已转型升级,但在煤炭压减上仍然‘一刀切’,导致很多传统制造业不能有效地释放产能,经济效益下滑,发展信心不足。”张刚表示。 张刚说,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是立国之本的基础,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为此,他提出:国家应尽快研究制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培育一批能发挥带动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要进一步优化传统制造业能源结构,推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要充分考虑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建议国家关停煤炭消耗大、排污严重、技术落后的老小旧煤炭机组,鼓励技术先进、煤炭消耗低、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先进煤电机组;在考核煤炭压减任务时,要以机组的能耗强度、环保排放为依据考核煤炭消耗,不应‘一刀切’;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耦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张刚说。 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张刚指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和欧盟碳关税的生效,将极大地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碳足迹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与国际规则对接,兼容欧盟与国际市场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 张刚建议,要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企业对碳资产管理交易的培训指导,推动碳足迹、碳认证等工作与国际接轨,提高绿色低碳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可度。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就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为今年全国两会准备了多份建议。 张荣华代表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张荣华代表表示,钢铁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减排成本高、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力下降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健全标准体系和完善鼓励政策,建议从六个方面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和深化碳核算体系研究,实现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张荣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国内、国际标准互认;同时鼓励深化碳核算体系研究,通过“核算法+实测法”相结合实现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为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完善钢铁行业双碳鼓励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张荣华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关鼓励支持的政策,给予企业相关研发应用补贴,加快氢冶金、深度脱碳技术,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等关键性技术吸收、引进、创新和应用,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指挥棒”“牵引机”作用; 同时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支持力度,助推钢铁企业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三、加大差别化电价政策力度,鼓励“短流程”企业健康发展。张荣华认为推动冶金行业短流程的结构调整是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手段。建议财政部、发改委加大支持性电价政策扶持,对率先建设短流程电炉项目完善峰谷电价机制;二是研究企业利用新能源及二次能源发电新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四、加大企业使用和建设绿电的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张荣华建议政府在电力改革、增加绿电比例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制定鼓励企业建设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发电可取得绿证、可纳入碳减排量等支持政策。 五、积极倡导绿色运输,构建氢能产业链与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张荣华表示应当加强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完善氢能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构建“制、储、运、加、用、研及装备制造”氢能一体化产业链平台。一方面加速完善行业所需标准与规范,同时落实国家、地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以产业链链主角色以点带面建设氢能廊道,并加快研发全国通用方法学,促进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完善双碳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张荣华认为充足的人才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建议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学、研组建联合体,以绿色发展领军企业为龙头构筑双碳人才新的培养机制,充分培养双碳人才,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张荣华代表建议,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减排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氢能产业发展以及培养双碳领域人才,从而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将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中金公司认为,在碳排监管趋严,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双控的背景下,高碳行业或将面临新的变化:减碳压力上行,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有望提振。 中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钢铁、水泥、有色及化工领域,探讨新变化下各行业的潜在机遇与挑战。中金认为,碳相关政策的引入有望驱动行业供给侧走向新一轮变革,绿色及低碳能力突出、具备规模及结构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以下为其核心观点: 钢铁:减碳迫在眉睫,引导机制正逐步出台。 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仍需通过大力改进能效并发展绿色冶炼进一步促进行业减碳。同时,受CBAM影响,国内钢企出口成本上升,出口盈利或将萎缩,碳成本及出口盈利萎缩的压力或将促使钢企加大减碳力度。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绿色冶炼或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内部的分化与整合可能加速,长材钢企以及产品结构占优的板材龙头有望受益。 水泥:潜在碳市场广阔,有望推动行业新一轮供给侧变革。 我们认为水泥行业潜在的碳市场广阔,且龙头企业具备盈利能力、碳排控制、资金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有望在新的减碳要求以及增量碳成本的作用下受益,行业供给格局亦有望迎来全新一轮变革,促使行业产能走向先进化、集约化。我们建议关注水泥企业在绿色低碳以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投入与举措。 有色:电解铝行业减碳空间较大,利好绿电比例高,再生铝产能大的企业。 我们认为碳交易为量化铝企的低碳优势提供了市场途径,单位碳排放较低的企业可通过出售盈余碳配额或CCER,获得此前未有的绿色收益。因此,绿电占比高、再生铝产能多的企业有望从中受益。当前已有众多电解铝与铝加工企业着手布局节能转型,我们建议关注积极研发节能技术和设备、扩增绿电比例的铝业企业,以及天然具备降碳优势的再生铝企业。 化工:先进能效、低碳技术有望长足发展。 我们认为引入碳交易机制下,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先进制造企业有望受益。同时,我们看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低二氧化碳排放技术(包括氢能、生物质等)等远期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批优秀的公司将凭借其技术前瞻性或资源优势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推进。 风险 碳交易政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减碳技术发展及应用进度不及预期。
9月8日上午,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商所主办,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市金融工作局、承办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主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对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进行详细讲解与分享。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6月份,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2016以来,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近3万亿元。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马骏表示,传统的绿色金融注重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项目。在目前的体系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不论是否能转型,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许多企业授信都被压降。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如果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如下后果:转型失败或被延迟;企业破产倒闭导致金融风险;企业倒闭裁员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弥补绿色金融对高碳企业支持不足的缺陷,转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双碳目标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完善转型金融框架从而推动高碳行业向低碳的有序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马骏说。 不过,他表示,转型活动比纯绿活动的规模要大的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建立转型金融框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明确界定标准、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励,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高碳经济活动(包括企业、项目和金融资产)向低碳与零碳目标转型。” 在马骏看来,2022年11月的G20峰会上通过的《G20转型金融框架》,对引导、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有序地进入到市场中,用金融手段帮助有意愿、有技术支持的高碳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马骏针对《G20转型金融框架》做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该框架作为引导各国制定框架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纲领性文件,有五大支柱: 一是界定标准。马骏认为,在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对转型活动(包括企业和项目)的识别成本会很高,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业务。目前,我国央行已开始进行转型金融目录的编制工作。我国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优秀绿色金融试点城市,已发布了第二版地方转型金融目录,其中包含了九大行业中的106项转型活动。湖州市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关注与推广。 二是披露标准。具体来看,转型主体要获得转型融资,就需要披露完整的转型方案、短中长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落实转型的治理安排等。 三是产品体系。要扩大目前转型金融工具箱,让更多种类的产品纳入进来,尤其是股权类、保险类工具,帮助融资企业降低杠杆率、规避转型所带来的风险。 四是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转型活动更具有可行性,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 五是公正转型。要更加注意转型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经济社会影响,如大规模失业和供应链断裂等,而金融机构应该鼓励转型企业采取措施减少转型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绿金委课题组发布的《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报告用“能源政策模拟模型”(EPS模型)等方法对我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按与《绿色产业目录》相一致的“报告口径”测算,我国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按2018年不变价计)。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