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当地时间周一(1月30日),欧佩克+的多位代表告诉媒体,本周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JMMC)将建议保持该集团现有的产出政策不变。 四名欧佩克+消息人士周一还透露,原定于北京时间周二(1月31日)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已被取消。其中两位消息人士称,取消JTC会议是因为目前没有什么新内容可以讨论。 北京时间周三(2月1日)19:00,欧佩克+将以视频形式举行部长级JMMC会议。此前该组织的代表们私下已表示,JMMC将会建议维持现状,等待有关中国石油消费复苏以及西方国家制裁俄油的更多明确性。 最新的报道称,到周一已有五名代表透露了类似消息。其中一名代表指出,2023年年初的油价反弹导致该组织不可能做出任何政策改变。 受该消息的影响,截止凌晨,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明显走低,报每桶84.50美元,跌幅超2%。不过总体而言,油价近期仍维持稳步反弹的走势,一度从年初的80美元下方反弹至90美元上方。 盛宝银行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目前油价还未进入“惊涛骇浪”的行情,欧佩克+就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为观察市场争取更多的评估时间。 石油经纪商PVM表示,虽然欧佩克+不太可能调整政策,但仍然存在象征性“小幅减产”的可能。如果真这样做,会让市场大吃一惊。 日内,俄罗斯总统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普京与沙特王储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就在“欧佩克+”框架下的协作,未来两国在经贸以及能源领域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大宗商品旗手”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表示,大宗商品的前景是2023年所有资产类别中最强劲的,其面临着一个“完美”的宏观经济环境,且几乎所有关键原材料的库存都极低。而早在去年12月,高盛就曾表示,大宗商品将在2023年再次成为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并给投资者带来超过40%的回报率。 Jeff Currie周一表示,受温暖天气冲击和利率上升的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回调。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需求开始反弹,而供应方面则投资不足,这意味着今年整体上将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金发姑娘”时刻。他表示:“再也没有比这更看涨大宗商品的组合了。在你所关注的每一个市场,供应都明显不足,无论是库存正处于临界运营水平、还是产能枯竭。” Jeff Currie认为,这与2007-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创纪录的飙升有相似之处。他表示,唯一的例外是欧洲天然气,该地区的库存看起来足以支撑今年的需求。 高盛在上周日上调了对铝价的预期,称欧洲和中国需求上升可能导致该金属供应短缺。该行预计,由于多年的投资不足导致供应无法跟上需求的步伐,到2030年将出现一个为期多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不过,大宗商品在2023年的开局并不顺利。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交易员还在跟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禁令和价格上限机制对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流动的影响,布伦特原油本月以来已跌逾2%,其价格目前接近每桶84美元。此外,尽管欧洲迎来一股寒冷,但欧洲天然气价格在周一跌至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液化天然气的持续流入为欧洲地区天然气供应提供了支撑。 Jeff Currie表示,如果中国需求强劲复苏,同时西方主要经济体结束加息,大宗商品目前的情况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改变。“有人记得2007年1月到2008年7月发生了什么吗?美联储松开刹车,中国需求复苏,欧洲开始快速增长,油价上涨了100美元/桶。”
近日,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此外,近期上游硅料价格持续回调,光伏产业链下游盈利有望修复,对POE胶膜新技术的应用有更好的接纳度,且地面电站规模启动后双玻也将是POE需求的利好推动。机构指出,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光伏下游装机量将提升,POE胶膜等光伏耗材需求向好。建议关注:鼎际得(603255.SH)、卫星化学(002648.SH)、万华化学(600309.SH)、东方盛虹(000301.SZ)、激智科技(300566.SZ)。 1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同时,降价或成2023年光伏产业链主旋律。近期以来,上游硅料价格持续回调,光伏产业链下游盈利有望修复。 据了解,封装胶膜是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胶膜粘结光伏电池片与光伏玻璃及背板,保护电池片并封装成能输出直流电的光伏组件。胶膜对脆弱的太阳能电池片起保护作用,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使阳光最大限度的透过胶膜达到电池片,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市场上光伏胶膜主要分为: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胶膜,市场份额超51%;白色EVA胶膜,市占率约为23.1%,主要用在光伏背面;POE(聚烯烃)胶膜和EPE(将POE树脂和EVA树脂挤出制造)胶膜,这两种胶膜市占率超23%,在新一代双玻组件中应用前景广阔。 近期的上游硅料价格回调对POE胶膜新技术的应用有更好的接纳度,且地面电站规模启动后双玻也将是POE需求的利好推动。伴随行业加大POE胶膜的投入力度,再加上EVA胶膜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光伏组件的需求,POE胶膜的市占率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预计,2025年POE胶膜市占率有望超20%。 厂商方面,现阶段国内POE尚未实现工业化,其研发难点主要集中在茂金属催化剂以及共聚单体α烯烃等,因此市场主要由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三井等国外巨头把持,特别是陶氏化学,2021年市占率接近50%。 目前国内万华化学、中石化茂名石化、东方盛虹斯尔邦等已经完成POE中试,中石化天津石化、卫星化学、浙石化、鼎际得等企业也在积极规划POE产能,国产化布局加快。同时卫星化学、浙石化等也在布局上游α烯烃原料。 除作为光伏组件外,POE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发泡改性、电线电缆等领域。国海证券指出,近年全球POE消费量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104万吨增至2021年的13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6.9%;同期,国内POE消费量从2017年的22.1万吨增至2021年的63.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30%。由于具备低水气透过率、高强度等性能,叠加光伏装机量高增,光伏领域POE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受益于汽车轻量化发展,车用改性塑料对POE需求稳步提升。 海通国际指出,随着光伏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POE胶膜需求有望较快增长。目前国内POE国产化进程加快,建议关注规划布局POE产品的卫星化学、东方盛虹、荣盛石化、万华化学等,以及积极布局高端聚烯烃的岳阳兴长。 相关概念股: 鼎际得(603255.SH):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聚烯烃高效能催化剂和化学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烯烃催化剂产品对应的是下游产业烯烃聚合技术的POE粒子。 卫星化学(002648.SH):公司已在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规划了α-烯烃和POE,均是目前待国产突破的“卡脖子”新材料之一,POE在高端聚烯烃、光伏胶膜等领域都必不可少。公司自主研发α-烯烃,解决POE原料限制,连云港石化年产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项目预计在年底完成建设并进行调试和试生产。 万华化学(600309.SH):公司计划在烟台工业园实施乙烯二期工程,建设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实现自主开发的POE、差异化专用料等高端聚烯烃产品产业化,乙烯二期项目将选择石脑油作为进料原料,与公司现有的PDH一体化项目和乙烯一期项目形成高效协同。项目计划投资额176亿元,预计于2024年10月开始陆续投产。 东方盛虹(000301.SZ):公司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布局,利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的三级控股子公司盛景新材料拟投资建设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项目。本项目总投资97.30亿元,建设期为2年。 激智科技(300566.SZ):目前EVA、POE、EPE等产品研发测试进展顺利。公司太阳能封装胶膜建设项目安徽工厂建设中,厂房建设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设备会陆续进场,研发及产品测试工作在推进中,部分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交货测试,目前客户对于产品性能较满意,初步量产顺利后,明年会按定增的募投计划加速扩产。
自2022年10月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环节蔓延。业内人士表示,降价会成为光伏产业链2023年的关键词,硅料价格会回归到8万元至12万元/吨的正常区间。 随着组件产品价格下降,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来复苏,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地面电站收益率自降价以来已提升0.6pct左右,大部分项目已经具备建设动力,2023年全球潜在光伏需求超过500GW,随着产业链价格下降,装机积极性预计显著提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林洋能源 深耕光伏领域多年,21年光伏电站EPC项目营收超50亿,自持电站1.5GW。 天沃科技 拥有工程设计电力行业乙级资质,具备承接光伏发电EPC业务的能力,电力工程EPC营收占比近5成。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