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

  • 首个Chiplet标准重磅发布!哪些环节会迎来价值重估?

    近几年,作为延续摩尔定律的Chiplet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热点技术。 据悉,继2021年Chiplet标准立项之后,在12月16日“第二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上,首个由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制定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 据悉,这是中国首个原生Chiplet技术标准,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延续“摩尔定律”,突破先进制程工艺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美半导体产业博弈不断升级的情形下,我国半导体在先进制程方面任重道远。由于Chiplet可以在制程稍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等同于更先进制程的性能表现,进而Chiplet或将为国内在芯片先进制程方面提供一个较为可行的突破口。 据了解,Chiplet又称芯粒或者小芯片,它是将一类满足特定功能的die(裸片),通过die-to-die内部互联技术实现多个模块芯片与底层基础芯片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芯片,以实现一种新形式的IP复用。 目前,主流系统级单芯片(SoC)都是将多个负责不同类型计算任务的计算单元,通过光刻的形式制作到同一块晶圆上。 比如,旗舰级的智能手机的SoC芯片上,基本都集成了CPU、GPU、DSP、ISP、NPU、Modem等众多的不同功能的计算单元,以及诸多的接口IP,其追求的是高度的集成化,利用先进制程对于所有的单元进行全面的提升。 而Chiplet则与之相反,它是将原本一块复杂的SoC芯片,从设计时就先按照不同的计算单元或功能单元对其进行分解,然后每个单元选择最适合的半导体制程工艺进行分别制造,再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将各个单元彼此互联,最终集成封装为一个系统级芯片组。 随着芯片制程的演进,由于设计实现难度更高,流程更加复杂,芯片全流程设计成本大幅增加,“摩尔定律”日趋放缓。在此背景下,Chiplet被业界寄予厚望,或将从另一个维度来延续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看,Chiplet有三大优势:一是降低成本。比如The Linley Group的白皮书《Chiplets Gain Rapid Adoption:Why Big Chips Are Getting Small》中直接提出,Chiplet技术可以将大型7nm设计的成本降低高达25%;在5nm及以下的情况下,节省的成本更大。 二是提高芯片制造的良品率。芯片的良品率与芯片的面积有关,随着芯片面积增大,良品率会下降。通过Chiplet设计将大芯片分成更小的芯片可以有效改善良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因为不良率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三是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和设计成本。因为如果在芯片设计阶段,就将大规模的SoC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分解为一个个的芯粒,那么部分芯粒可以做到类似模块化的设计,而且可以重复运用在不同的芯片产品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难度和设计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后续产品的迭代,加速产品的上市周期。 总的来说,Chiplet技术能将采用不同制造商、不同制程工艺的各种功能芯片像搭乐高积木般进行组装,从而实现更高良率、更低成本。 近年来,众多芯片巨头厂商嗅到了这个领域的市场机遇,开始纷纷入局Chiplet。 今年年初,由AMD、Arm、ASE、英特尔、高通、三星和台积电等半导体厂商以及Google Cloud、Meta、微软等十余家科技行业巨头发起的通用小芯片互联(UCIe)产业联盟正式成立。UCIe是一个开放的产业联盟,旨在推广UCIe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生态,使之成为异构封装小芯片(Chiplet)未来片上互联标准。 此前,多家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也加入了UCIe联盟,包括芯原股份、芯耀辉、芯云凌、芯和半导体、奇异摩尔、牛芯半导体、灿芯半导体、忆芯科技、OPPO等,阿里巴巴更是成为首家当选UCIe产业联盟董事会成员的中国大陆企业。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Omdia(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数据显示,预计2024 年全球Chiplet 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元,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70亿美元。目前Chiplet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国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后期成长空间巨大,同时由于Chiplet底层封装技术不断突破和普及,将进一步促进其未来市场不断扩大。 信达证券认为,随着Chiplet技术生态逐渐成熟,国内厂商通过自重用及自迭代利用技术的多项优势,推动各环节价值重塑。产业链优质标的将在激增需求下获得崭新业绩增长空间,看好IP/EDA/先进封装等环节优质标的受益于Chiplet浪潮实现价值重估。 投资机会上,中航证券建议关注国内平台化的IP供应龙头芯原股份,积极布局2.5D封装技术的国芯科技,以及国内EDA供应商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安路科技、广立微。

  • 龙头五天两个20CM涨停!建筑央企价值重估之路开启 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建筑央企龙头中成股份盘中触及涨停 险些拿下五连板 , 中铁装配最近五个交易日录得两个20cm涨停 ,大市值的中国交建最近五个交易日累计最大涨幅达31%。 海通证券张欣劼表示,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工程板块中收入增速高于板块合计增速的公司为中成股份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03亿元,同比增速81.98%。另外,据公开资料显示,中铁装配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公司自2006年成立起即专注于装配式建筑产品与技术研发, 是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供应商和集成商 。 消息面上,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到,目前国有上市公司和上市国有金融企业市值占比将近一半, 体现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 。据媒体报道,有专家分析表示, 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趋势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是A股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当前央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不足8倍,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显著低于A股总体水平的14倍 。 国盛证券何亚轩11月27日研报中表示,截至2022年11月25日,建筑央企PE(TTM)为5.87,处于近5年/近10年的21%/16%分位;PB(MRQ)为0.59,处于近5年/近10年的23%/12%分位, 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最低区间 。 分个股看,除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化学外,其余建筑央企均破净 。 信达证券任菲菲11月24日研报中表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从历史估值来看, 央企已在估值底部,PB、PE均在十年低点,看好央国企价值重估之路正在开启 。 任菲菲还表示, 建筑央企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多维度的显著优势 ,建筑央企资质齐全,同时技术也更加全面,具备承接各类复杂或大型工程的能力,建筑项目招标通常较为重视项目经验, 因此大型央国企在获单能力方面“强者恒强” 。 浙商证券匡培钦11月17日研报中表示,1-10月,中国建筑(建筑业)累计新签27227亿元,同比增加17%。单季度看,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Q3单季度新签订单增速为78%、48.4%、41.6%、10%,基建稳增长政策支持效果显著。 在稳增长政策背景下,全国Q4基建需求持续旺盛,龙头央企α属性持续凸显 。 任菲菲指出,央企新签订单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4从15年的20%提升至22年三季度的30%;CR8从16年三季度的30%提升至22年三季度的41%,集中度上升趋势显著。何亚轩表示, 建筑央企融资成本低,竞争极具优势。预计未来建筑央企订单及收入仍可保持高于行业整体的增速,持续稳健增长能力强 。 此外, 央企在第二曲线不断发力,转型升级有望为建筑央企注入成长新动能 。任菲菲表示, 中国中铁在“十四五”期间将做大相关新兴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其水利水电业务增长迅猛 ,2022年上半年其水利水电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742.2亿元,同比增长819.7%。中国铁建明确将紧跟国家水网建设规划,聚焦“双碳”战略,以抽水蓄能和海上风电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加快进军水电、风电等领域,水利电力工程订单实现快速增长。 除中铁与铁建在水利水电业务寻求突破外,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在智慧城市、绿色建造、城市更新等寻求新的市场成长空间,近日中建组建中建科创,聚焦“双碳”和数字经济领域,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以培育“专精特新”“高精尖特”企业为重要路径,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央企在固守主业的同时不断多元化发展新兴业务,优化产业结构,综合价值将进一步巩固 。 何亚轩表示,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背景下,估值有望迎来系统性重估。当前央企整体基本面稳健,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面临“一带一路”等多重催化,性价比突显, 关注低估值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高成长地方国企四川路桥、山东路桥等 。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