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在2022年即将画上句号之时,延期举办的2022广州国际车展打响了汽车行业的年度收官之战。 12月30日,素有“汽车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广州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车展横跨了元旦假期,更是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举行的首个国内A级车展。 “广州车展恢复举办略显突然。”某合资品牌内部人士则坦言,由于此前广州车展已经宣布延期举办,原本计划在车展上发布的新车已通过别的渠道发布,但毕竟已缴纳了参展费用,不得不参加。“目前,公司已将重点转向2023年的上海车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广州车展首发车型约20余款,此前一年的2021年广州车展的展车总数达到了102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达54辆。尽管大部分为参展车型,且首发新车数量也稍逊于往年,但作为车企打响2023年的“第一炮”的舞台,从豪华品牌到主流合资品牌,从自主品牌到新创企业,各个品牌仍悉数出席,并拿出了各自旗下的重磅车型。 自主品牌方面,包括埃安、智己、极氪、集度等多家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悉数登场。其中,极氪带来了基于浩瀚-M 架构打造的极氪 M-Vision 概念车,该车将于2024 年具备量产条件,具有 L4 级智能驾驶能力;合创品牌全新MPV——合创V09正式首发亮相,作为合创品牌第四款量产车型,新车基于合创Concept-M概念车进行打造,定位为一款纯电中大型MPV;智己则在首款轿车上市不到一年后将推出旗下首款SUV车型智己LS7;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 ROBO-01量产版正式亮相,并发布第二款车型ROBO-02;蔚来全新ES8以及蔚来EC7,理想L7、L8、L9等也将出现在本届车展上。此外,广汽埃安在车展上带来 AION Hyper GT,新车基于埃安全新一代纯电平台—AEP 3.0打造,是继Hyper SSR后,Hyper系列的第二款新车,也是搭载星灵架构的首款车型,这预示着埃安将真正全面发力30万元以上市场。 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则带“电”而来。其中,参展车型包括基于PPE电动化平台打造的奥迪A6 Avante-tron概念车;定位紧凑级纯电动跨界轿车的smart精灵#3、奥特能纯电平台车型别克ELECTRA E5以及定位豪华旗舰纯电轿车的BMW i7、中大型SUV奔驰EQE SUV等。 值得留意的是,供给端节奏放缓,为汽车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中汽协数据显示, 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产销略显疲弱,环比、同比均呈现下降,下行趋势明显,总体表现不及预期。 “当前,汽车行业批发端增速放缓,国内终端市场增长乏力,汽车市场整体承压明显,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分析11月国内汽车市场时表示。 “车企利用车展渠道进行新车发布、技术展示,包括促成订单的效率都要比企业单独组织策划活动高得多。“一位自主车企的高管告诉记者,近年线上活动虽然多,但作为消费者还是要到现场“眼见为实”;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一种“仪式感”,更可以借助车展这一大IP释放声量。“广州车展能够恢复举办,对车企而言是个利好消息,这不仅对各品牌明年的新车发布和销售压力会起到一定的释放作用,对明年车市肯定也有提振。”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亦认为,广州车展的举办将进一步增强车市活力,促进车企向常态化生产销售宣发节奏迈进,“同时,车展的举办对提振经济、复苏市场信心也有一定意义。” 随着全国放开,汽车行业也将逐步进入正轨。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2760万辆,同比增长3%。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8.24GW,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多位行业专家看来,四季度依然会有一波抢装潮,预计全年新增装机不低于85GW。同时,受集中抢装影响,地面电站占比将有所回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财富表示,由于大基地往往集中在四季度并网,预计全年集中式/分布式比重仍是各占一半左右,未来集中式可能稍多一些。 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主管部门领导公开发言看,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装机规模9705万千瓦)已经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的基地项目正在抓紧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主管部门正在组织第三批基地项目。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看来,从国家角度一次性安排超过4亿千瓦的能源电力项目规划布局,可以说“史无前例”。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两级协调机制作用,坚持按月调度,定期召开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基地项日建设进展,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基地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此前有设计院专家指出,西北地区光照资源较好,但降水较少,种植难度较大。同时,当地有大量沙漠、戈壁、荒漠,土地性质单一,面积广阔,非常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他强调,在“沙戈荒”土地上建设风光大基地,一方面可以治沙、防风、固草,对当地生态进行修复,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工作岗位,帮助农牧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光伏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明显的,但个别地区因为光伏场区开始长草,按草地征收相应土地税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这一观点,钟财富深表认同。他表示,集中式光伏项目占比面积往往比较大。随着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已经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能源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时,必须规范各地的土地使用税费征收,地方政府应严格依法征收土地使用税费,不得超出法律规定征收其他费用。 王霁雪也指出,建设大型风光基地时,要积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大基地用地、生态、环保等要素保障。特别是在沙漠、戈壁、荒漠与采煤沉陷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建设风光电项目,更应该充分做好方案的优化设计,体现生态理念。 对于风光基地潜在投资企业,王霁雪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地项目研究与储备。结合双碳战略的长远需求,远近结合加强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储备研究,必要时要有一定的前期投入。 ●二是关注周边调峰与保供能力建设。与基地内需或外送定位相匹配,衔接周边调峰与保供资源条件与建设条件,必要时要有一定的前期投入。 ●三是关注产业政策形势。根据供给侧改革有关要求,支持沙戈荒等大基地获得要素保障。 ●四是梳理重大创新。结合各大基地的具体情况,尽早统筹明确重大创新领域与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