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国家统计局31日发布2023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7月制造业市场需求和景气度改善,7月制造业新订单改善、企业原材料库存、出厂价格均有所改善,反映国内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同时,制造业企业经营预期反弹至4个月新高,企业增加原材料库存采购、扩张生产意愿呈现回暖态势。但目前国内制造业需求复苏偏弱,海外需求趋缓,以及房地产处于企稳复苏阶段,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表现偏弱,制造业活动仍处于枯荣线下方。 7月商务活动扩张步伐放缓,带动综合PMI指数回落,但综合PMI指数继续位于扩张区域,显示经济活动延续扩张态势。其中,7月建筑业活动扩张明显放缓,与近几个月基础设施投资节奏放缓,建筑业开工淡季,房地产复苏偏慢及高温极端天气影响有关。 周茂华认为,接下来国内物价有望企稳回升。从制造业购进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均出现改善,反映国内经济活动供需两端的价格均有所回升,预示后续国内物价有望企稳回升。但目前国内需求处于复苏阶段,整体仍滞后于生产端,市场供应充裕,物价整体温和。 从趋势看,制造业活动景气度有望延续改善态势,主要是国内循环持续畅通,促消费和投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居民和企业信心逐步回暖,带动制造业需求改善;同时,工业制造业逐步转向主动补库存,制造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但在海外需求趋缓,房地产复苏有个过程,加之高温、汛期的短期因素扰动,预计制造业恢复是个渐渐过程。 在周茂华看来,在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房地产延续复苏态势延续下,下半年建筑业活动有望增强。 从服务业PMI分项指标看,投入品价格指数上涨速度快于终端销售价格;新订单放缓幅度扩大,企业预期小幅回落,需要关注服务业投入成本上涨问题。
周二(1月24日)美股开盘后不久,金融分析公司标普全球公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1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小幅反弹,但两项指标仍低于荣枯线。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从上月的46.2微升至46.8,服务商业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初值从上月的44.7微升至46.6,分别好于市场先前预期的46和45。 这使得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综合PMI)初值录得46.6,较2022年12月的45上升了1.6点,也强于预期的46.4。 PMI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而来,是衡量行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反映未来经济变化趋势。指数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代表某领域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领域处于萎缩状态。 虽然数据均强于预期,但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写道,1月份商业活动再次大幅收缩,表明美国经济2023年的开局表现 依然疲软,令人失望。 他补充称,尽管与去年12月相比有些许好转,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活动都在下降, 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之一。 横向对比来看,标普全球日内公布的日本和欧元区的1月综合PMI已经回升至50荣枯线上方,或意味着美国经济的 复苏步伐要慢于这两个地区。 Williamson还指出,美国就业增长也有所降温,1月份的就业人数增长远弱于去年大部分时间,反映出在未来几个月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在扩大产能方面犹豫不决。尽管企业信心出现好转,但以历史标准衡量, 信心的总体水平仍偏低。 Williamson还强调,他还看到新的一年投入成本的通胀正加快上升, 部分原因还是源于工资上涨的压力, 这种现象令人非常担忧,“尽管经济衰退风险正在上升,但这可能会鼓励美联储进一步积极收紧货币政策。” 金融博客零对冲评论道,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是央行官员先前宣称的“软着陆”,更像是“滞胀”的前兆,未来很可能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胀并存的状况,只能寄希望于美联储为保经济尽早“弃牌”。 数据公布后,与美国经济预期相关的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一周以来高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明显上升。同时,美元指数一度跳涨30点至102.44,美元兑日元更是跳涨70点至131.1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