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个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POE水汽阻隔、抗PID等性能优异,在N型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中的渗透率提升,随着TOPCon等N型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光伏胶膜对POE的需求量将持续提升。预计2022/23/24年光伏POE的需求量分别为15/23/41万吨。考虑到光伏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但2023-24年全球范围内POE的新增产能较少,该行预计POE供应有望持续紧张,POE价格和盈利有望继续提升。POE在茂金属催化剂、α-烯烃和溶液聚合工艺环节技术壁垒较高,看好产业化进度居前的企业国产化的发展。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POE供应有望继续紧张,率先国产化的企业有望受益。 POE在茂金属催化剂、α-烯烃、溶液聚合工艺等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POE产能主要集中在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日本三井化学、LG化学等少数企业,生产光伏用POE的仅陶氏化学、三井化学和LG化学等。受益TOPCon等N型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该行预计2022/23/24年光伏POE需求量将达到15/23/41万吨,但2023-24年全球范围内新增产能较少,该行预计POE供应有望持续紧张,POE高盈利有望延续,率先国产化的企业有望受益。 POE产能增长驱动α-烯烃需求增长,己烯和辛烯盈利有望提升。 乙烯齐聚是全球范围内α-烯烃的主流生产工艺,目前技术主要由海外企业掌握,国内燕山石化、独山子石化及大庆石化等具备少量的1-己烯产能,1-辛烯基本依赖进口。该行认为随着国内布局的POE产能持续扩大,将驱动α-烯烃需求增长,1-己烯和1-辛烯盈利有望提升。 茂金属催化剂壁垒高筑,关注国产化进展。 茂金属化合物与助剂甲基铝氧烷(MAO)可组成烯烃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但茂金属结构可调变空间大、合成步骤长、专利壁垒高,助剂MAO合成工艺复杂等问题,导致主流工艺长时间被海外企业掌握。随下游需求提升,该行看好国内具备一定技术积累的企业实现茂金属或助剂MAO技术突破。 风险提示: 国产化发展低于预期,光伏领域需求低于预期。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2023年光伏供应链瓶颈将逐步消除,释放装机增长潜能。硅料供应短缺问题将逐步缓解,2023年有效产能或达约150万吨,可满足约450GW光伏装机需求,在装机需求负反馈机制下,硅料价格中枢总体有望温和下降。在装机需求高景气的基调下,随着N型电池组件加速推广、地面电站市场明显复苏,光伏行业结构性机遇凸显,技术红利兑现,看好N型技术、辅材、组件及逆变器等产业链环节和优质公司。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供应链瓶颈逐步消除,释放光伏装机增长潜能。 硅料供应短缺问题将逐步缓解,2023年有效产能或达约150万吨,可满足约450GW光伏装机需求,在装机需求负反馈机制下,硅料价格中枢总体有望温和下降。而尽管高纯石英砂供应持续趋紧,但供需缺口非刚性,大概率也不会成为限制2023年装机增长的硬性瓶颈。受供应链成本下降、项目收益率提升、技术进步和支持政策加码的共同刺激下,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需求有望明显复苏,装机占比或将回升。 N型电池风起云涌,新技术创造新机遇。 N型电池加速降本增效,TOPCon头部产能生产成本即将与PERC追平并有望进一步反超;HJT降本路径清晰,头部产能生产成本或于2023年底前与PERC打平。N型电池性价比大幅吸引行业加快扩产,2023年TOPCon/HJT新增产能或达200/50GW,拉动设备需求放量;2023-25年新型高效电池渗透率有望增至35%/55%/70%以上,快速成为市场主流。尽管2023年电池片供应紧张格局有望边际缓和,但N型等高效电池得益于成本竞争力和性能溢价,或持续享有明显的盈利优势,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和量产领先的厂商有望充分享受技术发展红利。 N型升级+结构优化,辅材增长弹性凸显。 随着N型电池快速推广和地面电站装机回暖,辅材环节有望深度受益——胶膜:POE/EPE胶膜需求快速提升,或导致POE粒子供应骤然趋紧,按中性情形估算2023/24年POE粒子缺口达1/14万吨,缺口比例约2%/19%,价格有望持续上行,同时推动胶膜供给格局向具备供应链和产品结构优势的龙头集中,并带来库存红利。银浆:N型电池技术发展将推动银浆品类升级和单耗结构性增长,2022-25年银浆需求量CAGR有望由此前约15%增至约23%,其中更高规格的低温银浆CAGR或超130%,成长弹性凸显;同时,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和价值量提升,银浆企业盈利有望加速修复。焊带:N型组件拉动SMBB、低温焊带加速推广和盈利能力提升,且龙头厂商加速扩产升级,市场格局有望趋于集中,头部企业份额优势或持续扩大,实现规模、盈利和技术竞争力的强势提升。光伏支架:地面电站市场回暖和跟踪支架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升2022-25年跟踪支架需求CAGR超40%;同时,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和跟踪产品结构优化,支架盈利有望明显修复。 产能完善+产品升级,组件龙头盈利稳中有升。 组件市场格局不改集中化趋势,2022/23年CR5或升至61%/67%。在供应链降本预期下,尽管组件对上游回吐利润的截留能力有限,但由于部分长单价格托底,现时成本下降和订单周期有错配,有望支撑组件环节盈利稳定及修复。组件企业亦持续完善产能布局,其中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幅度较大的厂商更有望实现盈利增强。同时,受益于电池技术升级溢价红利和新型高效组件出货放量,有望推动组件龙头盈利稳中有升。 微逆+储能逆变器潜力巨大,国产龙头强势崛起。 微型逆变器凭借“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逆变器主流方向,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将超500亿元,对应2021-25年CAGR 近60%。此外,受政策推动和经济性提升驱动,中美大储、欧洲户储市场迎来加速高增,预计2022-25年电力市场储能装机CAGR达70%,打开逆变器需求长期新增量。国内优质逆变器厂商有望受益于微逆和储能市场高增长,并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全球客户拓展能力和品牌力提升而快速崛起,并持续高增长。 风险因素: 光伏装机增长低于预期;成本下降低于预期;新技术推广应用进度低于预期;硅料及其他辅耗材产能释放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贸易壁垒抬升;疫情影响超预期;技术路线替代风险等。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看好今年全球光伏装机实现同增50%,明年有望同增30-50%并接近区间上端,继续看好光伏板块景气度延续,建议从三条主线把握行业结构性机会。1)需求侧:国内外的地面电站积压需求有望加速释放以及组件级电力电子在分布式屋顶光伏中加速渗透;2)供给侧:电池片、石英砂、EVA/POE粒子或阶段性成为供给偏紧的子环节;3)新技术方面:看好TOPCon电池产能的放量。 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需求侧趋势: 受制于组件价格高企,以及土地、并网、环评手续繁复,2021-2022年地面电站需求结构性承压。2023年,随着硅料放量组件价格下降、欧洲能源安全诉求下地面电站招标量价齐升以及审批加速、以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落地需求预期抬高,该行看好国内外的地面电站积压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分布式场景内,该行继续看好在电价高企、屋顶安全标准提升、阳台系统普及的背景下,组件级电力电子在分布式屋顶光伏中加速渗透,看好随着组件级电力电子需求从美国走向全球,国内头部企业凭借产品性价比有望实现市占率提升。 供给侧趋势: 该行认为平价前后光伏行业量价锚定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平价前各国补贴政策决定光伏产值空间,平价以后该行认为行业产值与以天然气为首的传统能源价格显著相关。传统能源价格中枢上移有望带动光伏行业产值扩张和景气度持续,其中产业链子环节的供需错配带来利润再分配机会,该行认为展望明年,电池片、石英砂、EVA/POE粒子或阶段性成为供给偏紧的子环节。 新技术趋势: PERC电池提效降本进入平台期,光伏产业链正在经历新型电池技术迭代升级浪潮。对于终端而言,TOPCON/HJT/HPBC等新技术路线更高的功率档可以带来1~2美分/瓦不等的售价溢价,而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比拼将决定量产节奏。未来一年,结合全行业扩产情况统计,该行首先看好TOPCon电池产能的放量,预计今年/明年累计产能有望达到100+GW / 200+GW。展望下一代技术,随着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提升,该行估算钙钛矿组件国内全行业扩产量2021/22/23年分别达到200MW / 450MW / 600-1000MW,扩产提速带动钙钛矿从0到1,有望催生持续的主题型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原材料放量不及预期,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风险。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光伏压延玻璃新增在产产能同比增加70.5%,10月份呈现“需求明显上升,库存明显减少”的态势,行业平均库存约14天,较9月底减少7天。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玻璃厂家订单跟进相对充足,出货顺畅,多数库存压力不大。 11月订单价格商谈阶段,玻璃厂家成本压力明显,加之需求支撑,推涨较为积极。 短期看,光伏玻璃景气望迎来边际改善。 11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到,要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开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预警,指导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合理布局。 光伏玻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池不受水汽侵蚀、阻隔氧气防止氧化。根据工艺特点及应用场景的不同,光伏玻璃可分为超白压延玻璃与超白浮法玻璃,其中超白压延玻璃主要应用于晶体硅电池组件,超白浮法玻璃主要应用于薄膜电池组件。当前市场中, 由于超白压延光伏玻璃透光率较高以及晶硅电池组件依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仍是目前市场中主要使用的光伏玻璃类型。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当年累计光伏新增装机52.60GW,同比增长105.8%;其中22年三季度新增光伏装机21.72GW,同比增长73.2%,环比增长23.0%。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光伏发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大,也将带动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长。2021年中国光伏玻璃产量为5.94亿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将会保持增速,预计2022年达6.4亿万平方米。 目前全球光伏玻璃市场CR2合计产能已超过50%。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光伏玻璃产能为45950吨/天,在行业代表性企业中,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产能规模最大,2021年底分别为13800吨/天和12200吨/天,占总产能的28.54%和25.23%;其他企业的产能均在3500吨/天以下。 光伏玻璃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为石英砂和纯碱,随着光伏玻璃产能的不断扩张,上游优质石英砂产品供应日益紧张,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当前光伏硅片主流尺寸有5种,分别为156.75(M2)、158.75(G1)、166mm(M6)、182mm(M10)、210mm(G12)。光伏硅片尺寸变大,不仅能大幅降低硅材料的制造费用,也能够全面地带来切片、电池组件的单位面价制造成本,对减低硅片、电池的制造成本,提升产能、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 预计未来硅片将向大尺寸发展,而硅片尺寸越大,所需要的光伏玻璃也就越多。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福莱特玻璃、洛阳玻璃营业收入分别为112.15亿元、33.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96%、19.4%。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玻璃企业实现营收270.9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22年三季度实现营收100.5亿元,同比增长36.6%。 民生证券表示,此次涨价是需求和成本双因素共同驱动,玻璃企业在组件排产放量背景下,强势涨价传导成本涨幅,单平净利有望提升。 看好行业中长期集中度提升,头部玻璃企业有望量利齐升。 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玻璃厂家订单跟进相对充足,出货顺畅,多数库存压力不大。11月订单价格商谈阶段,玻璃厂家成本压力明显,加之需求支撑,推涨较为积极。 短期看,光伏玻璃景气望迎来边际改善。 相关概念股: 洛阳玻璃股份(01108):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电子玻璃基板、光伏玻璃及深加工产品。 福莱特玻璃(06865):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 彩虹新能源(00438):公司是全球光伏玻璃行业的领军央企。自2020年末,已剥离了新材料、光伏组件等非光伏玻璃业务,将主营业务聚焦于光伏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已成为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知名光伏组件厂商的合格供应商。
国泰君安发研报称,当前钢铁行业整体呈供需双弱的格局,该行认为后期供给端受限产政策影响的确定性较大,而需求端有望逐步边际回暖,钢铁供需格局将逐步改善,钢价中枢有望重新回升,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此外,从PB角度看,目前板块已处于底部区域,二级交易价格被明显低估,具有较大修复空间。建议关注高分红、低估值、低配置、低预期下的板块机会。推荐低成本、强管理普钢龙头方大特钢(600507.SH)、华菱钢铁(000932.SZ)、宝钢股份(600019.SH)、首钢股份(000959.SZ)、太钢不锈(000825.SZ)等。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短期需求动力不足,中长期复苏逻辑仍在。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社库降28.64万吨、厂库升3.37万吨;总库存降25.27万吨。钢材表观消费量945.01万吨,环比降44.39万吨。短期在行业淡季背景下,需求或维持偏弱态势。但中长期来看,在稳增长的背景下,该行认为需求复苏逻辑仍为行情主线。该行观察到近期市场频繁释积极信号: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月25日,央行宣布将于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该行预期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宏观经济有望得以提振,而钢铁行业作为早周期行业将最先受益;同时下游地产端积极政策信号明确,地产端需求有望逐步从底部抬升。从节奏上看,考虑到地产政策向基本面传导存在时滞,该行预期23年初的金三银四将存在更多期待,行业大概率将由亏损走向盈利,相应的周期复苏交易也将重新出现。 上周五大品种总产量为919.74万吨,环比降0.94%,同比升2.53%。 上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77.03%,同比升0.68个百分点;全国电炉开工率60.9%,同比升1.28个百分点。1-10月全国粗钢产量8.61亿吨,同比降2.2%。 考虑到粗钢产量继续压减的任务要求,以及采暖季减产的预期,该行认为后期钢铁产量增长弹性非常有限。 上周螺纹、热卷模拟生产利润分别为172.2元/吨、92.2元/吨,环比分别降106.8元/吨、降26.8元/吨。 从成本端来看,在供给端,上周45港铁矿到港量虽环比降265.6万吨至2293.3万吨,但仍高于年均线水平;在需求端,上周铁矿日均疏港量环比持续降8.78万吨至283.84万吨。体现至库存,铁矿港口总库存仍维持累库趋势。上周铁矿、废钢价格环比小幅上升;焦炭价格提涨落地。整体来看上周行业亏损面有所增大,根据Mysteel数据,247家钢厂盈利率22.51%,环比降1.3个百分点。 目前钢厂仍处于普遍亏损状态,后期钢厂利润回升仍有赖于需求回升带动钢价回升。 维持“增持”评级。 从PB角度看,目前板块已处于底部区域,二级交易价格被明显低估,具有较大修复空间。建议关注高分红、低估值、低配置、低预期下的板块机会。推荐低成本、强管理普钢龙头方大特钢、华菱钢铁、宝钢股份、首钢股份、太钢不锈;特钢龙头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图南股份、抚顺特钢、甬金股份、望变电气。新材料领域推荐石墨电极龙头方大炭素、悦安新材、软磁粉芯龙头铂科新材、铁基粉体龙头屹通新材。资源领域推荐铁矿龙头大中矿业、钒钛龙头钒钛股份、钛精矿龙头安宁股份、锂矿永兴材料、稀土龙头包钢股份。管道领域推荐新兴铸管及超超临界锅炉管需求爆发下的龙头盛德鑫泰。 风险提示: 限产政策超预期放松,需求修复不及预期。
川财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展望四季度,光伏装机需求呈现内强外弱的季节性特征,预计下游组件出口将出现阶段性季节性减少,而国内地面电站将进入全面抢装阶段,高景气放量趋势明确。光伏行业将是23年高增长趋势最明确的行业之一,行业整体β较强,龙头企业投资价值凸显。在产业链降本增效趋势明确的驱动下,光伏项目经济性越发凸显,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组件一体化、电池新技术和逆变器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2022年光伏装机需求持续旺盛,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量持续提升。 在风光大基地和整县推进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大幅提升,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呈爆发式增长。海外方面,受欧洲能源危机、疫情反复、通胀加剧等因素影响,海外光伏装机需求大超预期,光伏产品出口实现大幅增长。产业链方面,今年来硅料和电池片环节供应紧张格局加剧,在下游需求旺盛的支撑下,主产业链价格高位企稳,辅材因下游组件开工略弱价格承压。总体来看,2022年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持续旺盛,板块业绩加速增长,行业整体维持高景气。 展望四季度,光伏装机需求呈现内强外弱的季节性特征,预计下游组件出口将出现阶段性季节性减少,而国内地面电站将进入全面抢装阶段,高景气放量趋势明确。 海外方面,能源危机背景下,欧洲地区气温下降,导致用电量激增,预计四季度电价将维持环比增长势头,叠加近期欧洲地区组件库存水位开始下行,表明欧洲需求依然强势,预计四季度欧洲光伏需求仍将环比加速增长。国内方面,受到国内年底并网要求的影响,四季度通常是国内光伏装机旺季,随着硅料新建产能逐步爬产放量,主产业链降价预期增强,预计带动国内大型地面电站装机起量。 展望2023年,能源危机刺激海外光伏需求延续高增,国内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双轮驱动打开光伏需求增长空间,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海外方面,受俄乌冲突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传统能源价格大幅攀升,光伏发电的经济性逐渐凸显,光伏建设积极性显著提升,海外装机需求有望维持高增长。国内方面,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双轮驱动,国内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超预期。在风光大基地和整县推进项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2年以来国内光伏招标需求持续旺盛,为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爆发奠定基础。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产业政策推动和执行低于预期;成本向下游转移程度低于预期,带来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