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3个
当地时间上周五(1月10日),美国顶级投行高盛集团在官方网站发文表示,该行再次上调了其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并指出这一趋势还将明显提振全球增长。 高盛研究部在报告中写道,该行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和Devesh Kodnani最新预计中国2023年四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将达到 6.5% ,显著高于去年11月底预测的5.5%。 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在中国经济加快恢复与内需复苏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也将多 增长1个百分点 。 (来源:高盛集团官网) 报告写到,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趋明朗,“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预计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将避免衰退。在这一基础上,加快复苏节奏的中国经济,叠加好转的全球金融状况以及走低的欧洲天然气价格,是我们进一步上调全球经济预期的原因。” 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将主要通过“三个直接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一、中国 国内需求 预计将增长5%,这一点对地理位置上临近中国的国家极为有益,有望为大多数亚太经济体的GDP增速提升约0.4个百分点。 日本瑞穗银行中国公司主任研究员伊藤秀树指出,中国强大供应链覆盖多个领域,深度参与了伙伴国的供应链体系。“比如在电子产业集中的马来西亚和泰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占比很高;菲律宾从中国进口49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等。” 二、中国的 国际旅行需求 将明显推动旅游接待国的对外服务复苏,从而提振目的国经济。上周,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处长罗兰表示,“随着中国赴泰航班的陆续复航,泰国机场预计, 2023年约有700万至1000万中国游客落地曼谷机场。” 三、中国的加快复苏还会 提振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 ,尤其是对油类。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师预计,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可能会回升100万桶,或令布油价格每桶上扬约15美元。如果国际旅行恢复得比预期还要快,那么油价还会进一步上升,这将有利于一些石油净出口国。 虽然这表面上对一些能源净进口国可能不利,但中国经济改善全球金融条件、增加国际贸易等溢出效应对全球的积极作用肯定要大于消极作用,并且积极影响的范围将会更广泛。 除了高盛,不少国际投资机构近日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摩根大通将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从4%调高至4.3%,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7%。 近日外国商业团体表示,中国的重新开放令其备受期待,提振了商业信心,也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进入中国。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目前,中国各地的消费正在稳健复苏,经济也会稳定增长。2023年,中国经济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贡献也将独一无二。
上周五公布1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强劲增长后,利率期权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看法正在转变,本周出现了对联储政策利率将升至6%的多笔大规模押注。 媒体指出,本周二,一名交易员建立了挂钩美联储基准利率的大额期权头寸,如果美联储的紧缩延续到今年9月,此人将凭借着这一头寸获利1.35 亿美元。而且,周三继续同类结构的买盘,以及以不同形式表达类似预期的押注。 芝商所(CME)的未平仓合约初步数据证实了,本周二,对9月到期的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期权,有一笔1800万美元的押注,目标是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会升到6%。媒体称,以上押注只是最近一系列大手笔押注之一。即使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会议放慢加息速度,期权市场也没有任何押注缓和的迹象。 今年1月,流入SOFR期权押注的资金规模创造了CME的历史,成为该交易所交易产品中月度最高金额。而本周的动向显示,市场的重大主题急剧转变,因为在上周五发布就业报告前,交易员还在押注今年下半年美联储会大幅降息。 6%无疑是一个极高的预期水平。去年12月美联储公布的最新经济展望显示,联储官员预计的政策利率中位值是,今年将达到5.1%的峰值。从目前的利率互换合约定价看,互换市场反映的9月利率预期水平也只有5.1%。6%比这些预期高出将近一个百分点。 本周三稍早,任内永久拥有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议投票权的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指出,“为了让供需平衡并降低通胀”,12月的利率预期“看来仍是非常合理的观点”,还称,为压低通胀,可能需要将限制性的货币政策保持几年。 威廉姆斯表示,进一步加息25个基点看来是适合的幅度,但又说,加息步调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假如通胀仍居高不下,或者金融环境放松,美联储可能需要让利率更高,以便达到足够的限制性水平。他认为,当前利率“几乎没有进入限制性”的区间。 同样永久有FOMC投票权的美联储理事库克呼应了威廉姆斯的表态,称“我们还未完成加息,需要让利率保持足够的限制性“,加息步伐放缓“会给我们时间评估之前迅速行动对经济的影响”。 去年12月美联储会后公布的最新点阵图显示,近九成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利率超过5.0%。其中,十人、占总人数19人一半以上的官员预计,今年利率在5.0%到5.25%之间,五人预计利率在5.25%到5.50%。
得益于中国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外资机构纷纷大幅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当地时间周三,惠誉评级在修正后的预测中表示, 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远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4.1%。 惠誉指出,上调预期是基于“消费和经济活动复苏速度快于最初预期的证据”,此外,中国最新的PM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增长。 自防疫政策优化以来,中国经济景气度已经触底反弹。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制造业PMI从此前的47升至50.1,继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升至54.4,创202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惠誉Brian Coulton研究团队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从新冠冲击中迅速反弹, 意味着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要比我们预测的强。 ”该团队还指出,中国去年12月份的GDP数据好于惠誉预期。 早在惠誉之前,多个机构已经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本月初,花旗银行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3%上调至5.7%,花旗表示“上修部分几乎完全来自消费和服务业”。 高盛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上调至5.5%,摩根士丹利从5%上调至5.7%,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上调至5.2%,较上一次的预测上调了0.8个百分点。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