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个
上半年,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在中铝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集团“4+4+N+重点专项”年度执行体系,以“全力夯实极致经营基本盘、加快打造新质发展增长极”为主线,以“九大重点专项”为抓手,有效克服原料供应紧张、TC持续下行等挑战,实现从“开门红”到“半年红”。 上半年,中国铜业利润总额完成中铝集团下达的考核目标的 136.85%,经营现金净流入完成集团下达的滚动目标的110.75%,对集团归母权益贡献完成进度目标的203.81%;锗、硒、粗碲等小金属产品产量均超累计滚动目标;各产品完全成本全面优于目标,成本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产业布局方面,中国铜业积极延链强链补链,铜矿、铅锌矿资源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唐山混矿基地建成投运。所属凉山矿业红泥坡、金鼎锌业露天采矿等重点项目按节点推进,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云铜锌业搬迁、滇中有色再生铜项目建成投产,洛阳铜加工铜及铜合金宽厚板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新启动多条小金属产业产线,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进一步高端化、绿色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驱动方面,中国铜业不断加速“向新求质”步伐,研发投入及研发创效持续提升。在深地及高寒高海拔矿产开发、氧硫混合矿示范项目、高端铜基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中铜数说1.0”数据运营分析决策平台成功上线,在矿山、冶炼、加工与贸易物流等4个业态完成试点。智能化建设加速,迪庆有色等6个在建智能工厂、智能矿山加速推进。驰宏锗业连续3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优秀等级。 深化改革方面,截至6月末,中国铜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整体完成率96%,“九大重点专项”完成率57%。“绿星链通”2.0平台较集团要求提前一个月推广上线,累计创效4000余万元。按期推进云南铜业重组凉山矿业40%股权、驰宏锌锗累计回购股票2.33亿元,中国铜业成功发行首单5年期5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王家桥资产以综合溢价率超90%的价格成功处置。扎实推进公司“四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任期制契约化提质扩面,不断巩固三项制度改革成效。 党的建设方面,中国铜业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力配合集团党组巡视并高效启动整改工作,扎实推进 “清廉中铜” 建设6个行动和 “清风行动3.0”。深入实施 “领航、铸魂、强基、头雁、清风、奋进”工程,持续强化政治引领、理论武装、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党建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公司首次上榜202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下一步,中国铜业将继续坚持 “主线不变、任务不变、劲头不松”,全力冲刺 “全年红”,为集团发展和国家有色金属工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6月13日,在由 山东恒邦治炼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稀散金属论坛(铟锗镓铋硒碲) 上,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稀贵厂厂长王鹏程对“硒碲回收技术现状及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西南铜业基本情况介绍 其从西南铜业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65年来的成绩、“十三五”以来深刻变革—生产经营业绩、“十三五”以来的深刻变革—安全环保绩效等进行了介绍。 铜冶炼工艺流程 铜阳极泥处理系统 阳极泥处理规模:阳极泥处理规模超过8000吨。 阳极泥处理工艺:搬迁后采用先进的卡尔多炉工艺。 阳极泥综合回收:综合回收硒、碲、铂、钯等稀贵金属。碲粉50吨、粗硒400吨、海绵铂100公斤、海绵钯500公斤。 稀散金属硒碲回收现状 硒 其对硒产业链进行了阐述。 全球硒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及北美。中国硒产量占据全球硒产量的33%,为最大的硒生产国,目前冶金行业仍是硒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占整个硒产量的44%。 中国目前硒的硒供应能力1300t,硒市场需求为2400t,从产量及销售量来看,硒产品供不应求。 粗硒、精硒价格趋势:硒价格在2017年下行震荡,2020年达到谷底,目前粗硒市场价格价格在13万元/t,3N硒21.5万元/t、4N硒28.5万元/t,价格趋于稳定。 5N、6N高纯硒价格趋势:5N硒、6N硒价格相对乐观,分别是3N硒价格的4.7倍和17.3倍,价格分别达到60万元/t、200万元/t,但市场较小。 碲 其介绍了碲产业链。 目前全球碲产量超过1000t,中国碲产量占比超过60%,为全球第一大碲生产国。全球新能源运动已经带动碲化镉薄膜电池走上新一轮扩张之路,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碲消费总量较小,全球来看,碲产量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现状。 碲主要以二氧化碲、碲粉、精碲及高纯碲形式使用。碲的消费领域中,半导体占比最大39%,其次次冶金行业26%,超高纯应用及光伏领域消费日渐增加,从国内供需来看,碲的消费仍供大于求。 4N精碲价格趋势:2017年碲价格波动震荡,目前市场价格在74万元/t,价格趋于稳定。 5N、7N高纯碲价格趋势:5N碲、7N碲价格分别是4N碲价格的1.3倍和4倍,价格分别达到97万元/t、450万元/t。 从阳极泥回收硒、碲工艺 ►卡尔多炉工艺:卡尔多炉工艺是铜阳极泥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具备原料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效果好等优点。但对硒、碲回收而言,碲的回收率仅为60%左右,硒的回收率为90%,且流程复杂,成本较高。 ►半湿法工艺:半湿法工艺技术成熟,有价金属回收率高,硒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碲的回收率大于70%。但该工艺流程复杂,废水量大,原料适应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全湿法工艺:全湿法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硒、碲回收率在目前铜阳极泥处理工艺中最高,硒的回收率约96%,碲的回收率在75%左右。然而,该工艺设备复杂,药剂消耗大,废水量大,投资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选冶联合工艺:选冶联合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设备易维护等优点,硒回收率约85%。但碲在流程中易分散,回收率仅40%左右,且流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废水和废渣量大。 其还对西南铜业卡尔多炉工艺回收硒碲主要流程、粗硒湿法提纯制备3N硒、粗碲提纯制备4N硒等进行了介绍。 硒碲回收发展展望 《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突破“有色/稀有金属合金高纯和超纯冶炼技术”、“超纯稀有金属及高精度深加工材”、“超大规格高纯金属靶材”。 《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出口金属碲、碲化镉、碲化镉锌、碲化镉汞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中国制造 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研发可量产的效率20%以上的碲化镉薄膜电池、效率 21%以上的 CIGS 薄膜电池。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发高质量封装胶膜、 光伏玻璃和背板产品。 铜冶炼企业稀散金属硒碲回收态势 江西铜业致力于建设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小金属生产商,稳步发展硒、碲、铋、铂、钯、钼、铼等小金属产业。 铜陵有色、大冶有色、紫金矿业、金川集团、白银有色等企业已综合回收硒、碲、铼、锑、铋、镉、铟等小金属。 同行业企业为增强盈利能力,已聚焦硒碲等稀散金属综合回收。 硒碲产品高纯化 其还从硒碲产品化合化、高质化,硒碲回收工艺绿色化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硒碲回收工艺数智化 1.自动化:高自动化回收生产线,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自动化设备可精准执行工艺流程,降低人为误差,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2.机器人应用:在危险环境或重复性劳动中应用机器人,如高温熔炼、物料搬运等。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3.智能仓储与物流:自动存储和管理原料及产品,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智能物流实现原料和产品的自动化运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整体效率。 4.在线分析与数据分析:在线分析系统实现精准控制。借助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参数。 西南铜业硒碲发展规划 西南铜业硒碲回收以《中国铜业小金属产业发展规划》为顶层设计,包含硒、碲、锑等11个小金属。 以《中国铜业伴生金属价值提升3+5年行动方案》为行动指导,包含金、银、硒、碲等20个伴生金属。 硒金属发展路线 碲金属发展路线 》点击查看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专题报道
6月13日,在由 山东恒邦治炼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稀散金属论坛(铟锗镓铋硒碲) 上,长沙奥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文盛围绕“小金属硒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硒产业现状 硒产业现状 硒的应用领域 硒产业简介:硒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及大健康产业均匀广泛应用 硒(Selenium)是一种暗灰色至钢灰色的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元素符号Se,原子序数34。硒具有某些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因此也被视为半金属。硒的密度约为4.81克/立方厘米,熔点为217℃至221℃,沸点为685℃。硒的应用涵盖了健康与医药、农业与食品、工业与高科技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元素。 2024年全球硒消费总量约在3690吨级。分消费领域来看,总体来看,2024年全球硒消费结构仍在变化之中,冶金消费占比由26%提升至31%;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领域消费占比22%,下降5个百分点;陶瓷及颜料化工领域占比13%。 ♦硒产业趋势:有机硒等高端产品是未来市场发展增长点 未来,硒将由传统的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型升级,高端产品需求加大,低端产品逐步被淘汰。高纯硒及硒化合物、有机硒会是硒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内外有机硒主要在农林、畜牧、人类保健、医药等领域应用。这些领域用量不大,估计每年用硒总量不超过50吨,但产值很高。 国内目前在饲料,农林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酵母硒、富硒菌、和Na₂SeO₃,营养保健领域应用有硒蛋白、硒化卡拉胶、硒代氨基酸等。 2024年上半年中国粗硒、硒粉和二氧化硒均价较2023年分别持平、上涨5.8%、持平 ▶2025年上半年中国粗硒、3N硒粉和二氧化硒平均价格为134.62元/千克、199.37元/千克和112.66元/千克。同比2024年上半年均价分别表现为下跌15.86%、持平、下跌11.29%。 ▶2024年下半年因为某电子平台上市硒粉,国内粗硒,二硒,硒粉全线上涨明显,吸引绝大部分的社会库存流入平台仓库。 ▶2020年-2024年,国内硒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粗硒、硒粉、二氧化硒的价格年复增长率分别为35%、20%、27%。 近年来硒的进出口总量 以上是2018-2024年硒的进出口数据,但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口和进口同步下滑;2023年比较特殊,出口环比下降31.5%,进口环比上升70.6%。2024年开始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在2025年一季度尤其表现明显,出口大幅度大于进口。 硒的全球消费量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全球硒生产来源主要为铜冶炼伴生。工业提取硒的主要原料为铜、镍、铅冶炼阳极泥,有色冶炼与化工厂的酸泥等。其中,来自铜阳极泥的硒占硒原料 90%左右,所以,铜冶炼厂是硒主要生产单位。2024年全球硒总产量3931金属吨,同比增长1%。其中,中国硒产量最多,2024年硒产量为1802吨,占全球硒产量的45%。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硒生产国,2024年硒产量为780吨,占全球硒产量的19%。此外,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美国等也是比较重要的生产国,2024年全球硒消费总量约在3812吨级。分消费地区来看,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印度是世界主要硒消费地区,其他地区消费较少。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硒消费国,2024年硒消费2481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6.97%,比2023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 全球硒消费主要领域情况 2024年,全球硒消费行业大部分表现良好,全球消费总体已实现回暖增长,全球消费总量依然维持在3812 吨级。 冶金领域:中国电解锰产能占全球98%,现在产能3488吨每天,2025年1月新疆锰业金属有限公司年产十万吨电解金属锰环评已通过,包头市固阳锰氢循环经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年产20万吨金属锰项目在4月已经开始公开招标设备,南方锰业在贵州新建六万吨电解金属锰产线要求今年投产。共计增加电解锰产能为三十六万吨,对应硒金属量的需求约增加340吨。 平板玻璃与玻璃品制造领域:全球平板玻璃产量的一半产量来自中国,受房地产低迷影响,2024年国内平板玻璃产量回落,全年预计为95000万重量箱(50kg/箱),同比减少6.5%。 陶瓷颜料及化工领域:与玻璃制造领域情况类似,受累于房地产与消费降级等因素,2024年硒消费需求小幅回落。 农畜与健康领域:农畜与健康领域是被长期看好的硒消费部分,总体来看,2024年全球农畜与健康领域对硒需求大幅增长,并且未来趋势都是持续大幅增加。 电子、红外与光伏领域:电子、红外与光伏是近年来消费领域中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领域,2025年贸易战开始后,中国对于战略稀散金属出口限制,导致中国在半导体,激光制造等领域增加研发投入,我们预计硒金属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在半导体激光红外等领域需求激增。 硒产业未来增量应用展望 硒产业未来增量应用展望 从提升硒应用价值的角度看硒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军工,富硒发展较快的有机硒生物肥及叶面肥、饲料添加剂等。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 硒化锑(Sb2Se3)是一种新型无机薄膜光伏材料,吸光系数大,材料物相简单,低毒,稳定,价格低廉,可较低温度制备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 1.硒化锑( Sb2Se3 )为直接带隙材料,Eg约为1.1eV,吸光波长到1100nm,只需1um薄膜就可以对太阳光进行充分吸收,单结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达31%; 2.硒化锑(Sb2Se3)为简单二元单相化合物,且价格低廉,元素丰度高; 3.低毒,中美欧盟都未将Sb2Se3列为有毒或致癌物质,晶体中化学缺陷良性; 4.硒化锑(Sb2Se3)熔点为885K,300℃,5分钟即可完成晶体生长,制备能耗低,并可与高分子基底结合构建柔性太阳能电池。 其还对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进行了阐述。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近几年来,因硒具有特殊光电特性而作为制备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理想材料在我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其中薄膜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可以与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抗衡,已逐渐成为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在现今所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是最高的,并具有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潜力,故在国际上被称为下一代的廉价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在地面阳光发电还是在空间微小卫星动力电源的应用上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硫硒(S-Se)固态电池 其结合《NASA固态电池重大突破:能量密度约为特斯拉4680电池两倍》报道,总结得出硫硒固态电池以下五点优势: 优势1: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高达到了500Wh/kg,几乎是目前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特斯拉公司的4680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00Wh/kg)。 优势2: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NASA的固态电池在单个外壳内将电芯堆叠在一起,这种方法使得电池重量减少了30%-40%,体积也相应减小。 优势3:安全性更高。 优势4:材料放电率更高。 优势5:成本更低。硫硒电池,其电解质材料利用廉价且易获得的硫。 其还从材料体系与优势、研究进展、商业化动态、挑战与对策、未来展望等角度阐述了硫硒固态电池作为固态电池技术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在材料创新和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全固态锂电池(锂钛锗磷硫硒)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认可,其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行业调查数据,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为20亿元左右。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在15亿元左右,预计2030年将增至160亿元以上。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半导体激光元器件 ★激光器是半导体生产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而激光器的核心零部件则是以硒化锌和金刚石为原材料的激光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则是激光设备核心零部件激光器中的一个零部件,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学折射对激光光源进行控制,由于半导体制造所用激光功率越来越高,普通镜片难以满足需求,目前主流的镜片材料是硒化锌和金刚石。全球最大的两家硒化锌公司就是II-VI和先导集团。 ★硒化锌工艺流:原料气化 → 晶坯凝结 → 热等静压 → 表面刻蚀 → 镀膜 → 光学元件成型 ; 金刚石工艺流:金刚石切割 → 抛光 → 镀膜 → 散热结构集成 → 冷却系统组装 ; ★协同应用:硒化锌-金刚石复合结构键合 → 性能测试(透射率、热稳定性) → 激光器集成; ★硒化锌与金刚石的协同应用工艺。 复合透镜结构 ——布儒斯特角透镜:硒化锌作为激光透射层,金刚石作为导热基底,两者通过光学胶或高温键合技术集成,兼顾高透射与高效散热。 —— 扩束镜与整形镜:硒化锌负责光束调制,金刚石用于边缘散热支撑,减少热变形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此外,其还对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医药中间体,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军工研发应用(特殊功能钢材中的应用、隐身与雷达波吸收材料、舰船与海洋装备),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富硒产品的应用(富硒技术使用方法、富硒生活:品类丰富的富硒农产品、富硒产业发展机遇等)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此外,其还对长沙奥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及公司主要产品进行了介绍。 》点击查看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专题报道
6月13日,在由 山东恒邦治炼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稀散金属论坛(铟锗镓铋硒碲) 上,长沙奥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文盛围绕“小金属硒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硒产业现状 硒产业现状 硒的应用领域 硒产业简介:硒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及大健康产业均匀广泛应用 硒(Selenium)是一种暗灰色至钢灰色的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元素符号Se,原子序数34。硒具有某些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因此也被视为半金属。硒的密度约为4.81克/立方厘米,熔点为217℃至221℃,沸点为685℃。硒的应用涵盖了健康与医药、农业与食品、工业与高科技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元素。 2024年全球硒消费总量约在3690吨级。分消费领域来看,总体来看,2024年全球硒消费结构仍在变化之中,冶金消费占比由26%提升至31%;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领域消费占比22%,下降5个百分点;陶瓷及颜料化工领域占比13%。 ♦硒产业趋势:有机硒等高端产品是未来市场发展增长点 未来,硒将由传统的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型升级,高端产品需求加大,低端产品逐步被淘汰。高纯硒及硒化合物、有机硒会是硒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内外有机硒主要在农林、畜牧、人类保健、医药等领域应用。这些领域用量不大,估计每年用硒总量不超过50吨,但产值很高。 国内目前在饲料,农林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酵母硒、富硒菌、和Na₂SeO₃,营养保健领域应用有硒蛋白、硒化卡拉胶、硒代氨基酸等。 2024年上半年中国粗硒、硒粉和二氧化硒均价较2023年分别持平、上涨5.8%、持平 ▶2025年上半年中国粗硒、3N硒粉和二氧化硒平均价格为134.62元/千克、199.37元/千克和112.66元/千克。同比2024年上半年均价分别表现为下跌15.86%、持平、下跌11.29%。 ▶2024年下半年因为某电子平台上市硒粉,国内粗硒,二硒,硒粉全线上涨明显,吸引绝大部分的社会库存流入平台仓库。 ▶2020年-2024年,国内硒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粗硒、硒粉、二氧化硒的价格年复增长率分别为35%、20%、27%。 近年来硒的进出口总量 以上是2018-2024年硒的进出口数据,但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口和进口同步下滑;2023年比较特殊,出口环比下降31.5%,进口环比上升70.6%。2024年开始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在2025年一季度尤其表现明显,出口大幅度大于进口。 硒的全球消费量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全球硒生产来源主要为铜冶炼伴生。工业提取硒的主要原料为铜、镍、铅冶炼阳极泥,有色冶炼与化工厂的酸泥等。其中,来自铜阳极泥的硒占硒原料 90%左右,所以,铜冶炼厂是硒主要生产单位。2024年全球硒总产量3931金属吨,同比增长1%。其中,中国硒产量最多,2024年硒产量为1802吨,占全球硒产量的45%。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硒生产国,2024年硒产量为780吨,占全球硒产量的19%。此外,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美国等也是比较重要的生产国,2024年全球硒消费总量约在3812吨级。分消费地区来看,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印度是世界主要硒消费地区,其他地区消费较少。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硒消费国,2024年硒消费2481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6.97%,比2023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 全球硒消费主要领域情况 2024年,全球硒消费行业大部分表现良好,全球消费总体已实现回暖增长,全球消费总量依然维持在3812 吨级。 冶金领域:中国电解锰产能占全球98%,现在产能3488吨每天,2025年1月新疆锰业金属有限公司年产十万吨电解金属锰环评已通过,包头市固阳锰氢循环经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年产20万吨金属锰项目在4月已经开始公开招标设备,南方锰业在贵州新建六万吨电解金属锰产线要求今年投产。共计增加电解锰产能为三十六万吨,对应硒金属量的需求约增加340吨。 平板玻璃与玻璃品制造领域:全球平板玻璃产量的一半产量来自中国,受房地产低迷影响,2024年国内平板玻璃产量回落,全年预计为95000万重量箱(50kg/箱),同比减少6.5%。 陶瓷颜料及化工领域:与玻璃制造领域情况类似,受累于房地产与消费降级等因素,2024年硒消费需求小幅回落。 农畜与健康领域:农畜与健康领域是被长期看好的硒消费部分,总体来看,2024年全球农畜与健康领域对硒需求大幅增长,并且未来趋势都是持续大幅增加。 电子、红外与光伏领域:电子、红外与光伏是近年来消费领域中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领域,2025年贸易战开始后,中国对于战略稀散金属出口限制,导致中国在半导体,激光制造等领域增加研发投入,我们预计硒金属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在半导体激光红外等领域需求激增。 硒产业未来增量应用展望 硒产业未来增量应用展望 从提升硒应用价值的角度看硒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军工,富硒发展较快的有机硒生物肥及叶面肥、饲料添加剂等。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 硒化锑(Sb2Se3)是一种新型无机薄膜光伏材料,吸光系数大,材料物相简单,低毒,稳定,价格低廉,可较低温度制备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 1.硒化锑( Sb2Se3 )为直接带隙材料,Eg约为1.1eV,吸光波长到1100nm,只需1um薄膜就可以对太阳光进行充分吸收,单结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达31%; 2.硒化锑(Sb2Se3)为简单二元单相化合物,且价格低廉,元素丰度高; 3.低毒,中美欧盟都未将Sb2Se3列为有毒或致癌物质,晶体中化学缺陷良性; 4.硒化锑(Sb2Se3)熔点为885K,300℃,5分钟即可完成晶体生长,制备能耗低,并可与高分子基底结合构建柔性太阳能电池。 其还对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进行了阐述。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近几年来,因硒具有特殊光电特性而作为制备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理想材料在我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其中薄膜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可以与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抗衡,已逐渐成为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在现今所有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是最高的,并具有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潜力,故在国际上被称为下一代的廉价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在地面阳光发电还是在空间微小卫星动力电源的应用上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硫硒(S-Se)固态电池 其结合《NASA固态电池重大突破:能量密度约为特斯拉4680电池两倍》报道,总结得出硫硒固态电池以下五点优势: 优势1: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高达到了500Wh/kg,几乎是目前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特斯拉公司的4680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00Wh/kg)。 优势2: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NASA的固态电池在单个外壳内将电芯堆叠在一起,这种方法使得电池重量减少了30%-40%,体积也相应减小。 优势3:安全性更高。 优势4:材料放电率更高。 优势5:成本更低。硫硒电池,其电解质材料利用廉价且易获得的硫。 其还从材料体系与优势、研究进展、商业化动态、挑战与对策、未来展望等角度阐述了硫硒固态电池作为固态电池技术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在材料创新和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全固态锂电池(锂钛锗磷硫硒)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认可,其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行业调查数据,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为20亿元左右。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在15亿元左右,预计2030年将增至160亿元以上。 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 半导体激光元器件 ★激光器是半导体生产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而激光器的核心零部件则是以硒化锌和金刚石为原材料的激光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则是激光设备核心零部件激光器中的一个零部件,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学折射对激光光源进行控制,由于半导体制造所用激光功率越来越高,普通镜片难以满足需求,目前主流的镜片材料是硒化锌和金刚石。全球最大的两家硒化锌公司就是II-VI和先导集团。 ★硒化锌工艺流:原料气化 → 晶坯凝结 → 热等静压 → 表面刻蚀 → 镀膜 → 光学元件成型 ; 金刚石工艺流:金刚石切割 → 抛光 → 镀膜 → 散热结构集成 → 冷却系统组装 ; ★协同应用:硒化锌-金刚石复合结构键合 → 性能测试(透射率、热稳定性) → 激光器集成; ★硒化锌与金刚石的协同应用工艺。 复合透镜结构 ——布儒斯特角透镜:硒化锌作为激光透射层,金刚石作为导热基底,两者通过光学胶或高温键合技术集成,兼顾高透射与高效散热。 —— 扩束镜与整形镜:硒化锌负责光束调制,金刚石用于边缘散热支撑,减少热变形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此外,其还对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医药中间体,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军工研发应用(特殊功能钢材中的应用、隐身与雷达波吸收材料、舰船与海洋装备),预测消费端增量主要的应用技术——富硒产品的应用(富硒技术使用方法、富硒生活:品类丰富的富硒农产品、富硒产业发展机遇等)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此外,其还对长沙奥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及公司主要产品进行了介绍。 》点击查看2025 SMM(第十三届)小金属产业大会专题报道
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项目真空蒸馏氧化—冷凝一体设备(招标项目编号:0124-ZB12057),已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委托云南科力环保股份公司招标。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 招标项目所在地区:云南东川产业园区四方地片区 二、项目概况和招标范围 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是新建一条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设施为180吨/年汞蒸馏炉系统和120吨/年硒真空蒸馏炉系统各1套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招标内容与范围:本次招标内容为本项目粗硒生产线主设备硒真空蒸馏炉及其配套设施并安装调试。 2.1项目名称: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项目真空蒸馏氧化—冷凝一体设备 2.2项目类型:货物(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服务 2.3项目概况: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瑞冶金”)是一家处置含硒、汞酸泥的成熟企业,拥有一套“含硒、汞危险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线。本项目作为泓瑞冶金产业延伸,拟建设一条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生产线,含年处理180吨Hg₂Cl₂和120吨粗硒,将泓瑞冶金产出的Hg₂Cl₂和粗硒为原料继续精加工为工业粗汞(含汞达到99.9%以上)、二氧化硒(纯度达到98%以上)、精硒(纯度达到99%以上)。 本次采购的真空蒸馏氧化—冷凝一体设备用于本项目粗硒生产线。要求主体及配套设备采用当前国内外先进、成熟、可靠和适用的技术与装备,设备及配套设施为全新,并且运行稳定,节能环保,满足设备长期连续使用和维护管理需要。 2.4项目地点: 云南东川产业园区四方地片区 2.5招标范围: 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项目真空蒸馏氧化—冷凝一体设备施工图设计(含土建)、设备设计选型、设备制造(含控制系统)、现场安装调试、试运行、人员培训及售后技术服务。 2.6 交货期:合同签订后,75个日历天设备供货(若项目因招标人生产、科研等原因出现提前或延误,本项目完成日期相应顺延) 2.7交货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东川产业园区四方地园区明东南地块第15幢标准化厂房 2.8技术要求:详见第五章“供货要求”。 点击查看招标详情: 》 云南泓瑞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300吨/年硒汞稀散元素精加工项目真空蒸馏氧化—冷凝一体设备项目公告
6月20日,在由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联合主办的 2024SMM第十二届小金属产业大会——主论坛 上 , SMM小金属产业分析师胡岩分享了2024年中国硒碲锗镉产业回顾与未来展望。其主要从硒碲锗镉的价格、产量、进出口数据以及下游终端消费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硒 2024年上半年中国粗硒、硒粉和二氧化硒均价较2023年分别持平、上涨5.8%、持平 2024年上半年中国粗硒、3N硒粉和二氧化硒平均价格为160元/千克、200元/千克和127元/千克,较2023年均价分别表现为持平、上涨5.8%、持平。 2021年二季度开始,国内粗硒价格上涨明显;同时对硒粉、二硒价格起显著的支撑作用。精硒对应的玻璃陶瓷等领域供需相对平稳,其价格弹性相对较弱。2020-2023年,国内硒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粗硒、硒粉、二氧化硒的价格年复增长率分别为35%、20%、27%。2024年国内硒市先稳后升;有色金属品种轮动表现后,受消息面事件影响,硒产品于5月中下旬开启上涨行情。 2024年1-4月中国进口其他硒282吨,同比下降47%;自日本进口69吨,占总进口量24.6% 今年1-4月中国进口其他硒282吨,较去年同期的533吨下降47%。2023年中国进口其他硒1796吨,较2022年的1128吨增长59.2%;2022年进口量同比2021年的1273吨减少11.4%。2024年1-4月中国进口其他硒主要来自日本、加拿大、韩国、芬兰、智利、俄罗斯及墨西哥,占比分别达25%、13%、12%、11%和11%;2023年进口量中,日本占比最高,达21%,哈萨克斯坦占16%,加拿大占12%。 2024年1-4月中国出口其他硒84吨,同比增长11%;出口硒酸盐及亚硒酸盐112吨,同比下降74% 2024年1-4月中国其他硒出口主要去往美国、德国、坦桑尼亚、南非和巴基斯坦,比例分别达27%、25%、12%、10%和8%。2023年中国此商品出口主要去往印度尼西亚、美国、中国香港、荷兰和巴基斯坦,占比分别达19%、18%、9%、8%和8%。2024年1-4月中国硒酸盐出口主要去往比利时、巴西、新西兰和荷兰,比例分别为54%、11%、10%和8%。2023年中国此商品出口主要去往比利时、巴西、新西兰和荷兰,占比分别达37%、22%、14%和10%。 2024年中国硒产量预计约1400吨,同比基本持平;表观消费量超2400吨,同比下降约18%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硒产量约1400吨,进口1796吨,出口237吨,表观消费量约2900吨。今年截至目前,硒企业开工率同比小幅下降,预计年中至下半年的产量同比小幅增长;预计今年全年产量在1400吨附近,表观消费量超2400吨,同比下降18%。 冶金行业是中国硒消费的最大领域;2024年1-5月国内电解锰开工率为33.2%,宁夏地区开工率最高为45%,湖南地区2月开始基本全面停产 硒在冶金、玻璃陶瓷、电子、农业饲料、医疗食品保健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冶金领域的消费占比最高,接近一半。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电解锰开工率较2023年有所下降;宁夏1月开工率最高为70%,4-5月国内电解锰基本全面停产。 2024年1-5月中国电解锰产量47.8万吨,同比下降3.2%;宁夏地区产量占国内总产量54% 本周,联盟会议提议,三季度各成员单位按70%排产不变。2024年5月,国内电解锰产量10.09万吨,环比增长3.5%,同比增长33.3%。进入6月,广西、湖南地区前期停产电解锰厂或于6月有复工计划,但各工厂复产时间并不统一,因此预估增产产量有限。按锰厂排产调研情况来看,供应端6月预计产量约为10.49万吨。 ►碲 2024年上半年中国碲平均价格为577元/千克,较去年同期582元/千克同比下降1%;2023年均价较2022年同比上涨22.4% 2024年国内碲锭价格运行在555-640元/千克的区间,5月市场交易最为活跃,6月价格突破60万元/吨关口,创近年来历史新高。2021年7月、2023年5月、2023年11月,国内碲锭价格数次接近和触达60万元/吨;受终端产成品成本所控,并未向上继续突破。2024年国内碲产品继续保持供需紧平衡格局,5月国内多省市环保督察导致部分地区产量下降,6月价格实现上涨。 中国金属碲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地;2024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2% 中国金属碲的生产较为集中,广东、湖南、江西、河南为主要产区。我国碲锭产量年度间变化不大;2020年开始,产量总体逐步提升。环保督察和夏季高温限电为影响碲锭生产的重要因素。 预计2024年国内碲锭产量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约3.2%。 2024年1-4月中国出口碲化镉380吨,同比增15.6%;出口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152吨和144吨,占40%和38% 2024年1-4月中国出口碲化镉380吨,其中出口至越南152吨,占40%;出口至马来西亚144吨,占38%;出口至印度80吨,占21%;出口至德国4吨,占1%。 First Solar在越南胡志明市有1.2GW太阳能电池板Series 6型号产线;在马来西亚居林有1.5GW太阳能电池板产线;在印度有3.3GW组件工厂。2023年中国碲化镉出口量较2022年大幅增长75%;2020-2023年,中国碲化镉出口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4%。 碲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全球范围内在太阳能领域的消费占比最高,同为国内与海外市场未来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碲及其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压电陶瓷、半导体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据整理,全球碲产品消费中太阳能领域占比近50%,电子半导体和冶金领域使用的比例占40%以上。碲化镉发电玻璃效能高、能耗低、无污染,在摩天大楼、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领域应用广泛。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需求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数字产品需求的增长将使金属碲在半导体领域的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增长。金属碲在安防、航空、军事等领域中作为红外探测器原材料的需求亦将持续上升。 中国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虽晚但快,成都中建材、杭州龙焱科技、广东中山瑞科为国内代表 其对碲化镉项目投资方、开建时间、投资额、项目地点和项目产能等进行了介绍。 全球最大薄膜电池生产企业First Solar占全球薄膜电池市场份额85%,在碲化镉电池领域中占比超90% 2023年,First Solar 组件产量为12.1GW,高于2022年的9.1GW。其美国生产厂2023年组件产量为4.4GW,高于2022年的2.6GW。2023年,First Solar 组件销量为11.4GW,较2022年增长21.3%;预计2024年组件销量将进一步提升至15.6-16.3GW。截止2024年2月末,公司有80.1GW合同存量。 First Solar 预计2024年,其全球产能将超过21GW。路易斯安那工厂于2025年底投产,到2026年底的产能将进一步超过25GW,其中美国为14GW。First Solar 在2024年第一季度生产了3.6GW组件,打破了其组件产量记录。其中,Series 6系列组件占2.4GW,其余产量为Series 7系列组件。今年一季度,First Solar 组件厂的产能利用率接近设计产能,几近满产。2023年,其名义产能从2022年的9.8GW增至16.6GW。公司美国制造厂的Series 7组件年产能增加了3.2GW,Series 6组件年产能达到了2.8GW。 ►锗 2024年上半年中国锗锭和二氧化锗均价分别为9570元/千克和6402元/千克,较去年均价上涨3.5%和4.3% 2024年6月,中国锗锭均价突破10000元/千克,即1000万元/吨,氧化锗价格接近7000元/千克,成为继2018年上半年以来的历年新高。 今年一季度国内锗产品基本保持平稳运行,企业生产及下游消费总体常序进行,锗产品价格较去年底小幅回落。3月国内红外领域订单量有所增长,二季度锗产品价格稳步回归。5月下旬,市场现惜售,锗锭及二氧化锗价格应声上涨。2024年6月19日SMM锗锭均价10200元/千克,较年初上涨9%。 锗主要来源于铅锌冶炼副产品,广泛应用在红外光学、光纤通信、太阳能、半导体等领域 锗产品市场中流通较广的产品主要为四氯化锗、二氧化锗和区熔锗锭等 中国占全球锗资源量42%,2023年产量接近全球70%;国内超85%锗资源集中在内蒙古、云南和广西 2024年1-4月中国出口锻轧的锗及其制品9.2吨,相比去年同期20.3吨下降55%;较2023年9-12月出口的4.7吨增长96% 2023年中国出口锻轧的锗及其制品41.2吨,较2022年的42.7吨下降3.5%。2023年1-7月,出口36.5吨,2022年1-7月出口22吨,同期增长66%。2024年1-4月中国出口锻轧的锗及其制品9.2吨,同比减少55%,较2023年8月锗实施出口管制后的9-12月出口量增长96%。2024年1-4月的出口量中,德国占40%,比利时占39%,俄罗斯占11%。 锗产品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红外光学、光通讯、光伏、催化剂等领域 红外和光纤领域用锗分别占国内锗终端消费的38%和32%,2024年中国光缆线路长度预计增长303万公里 ►镉 2024年上半年中国0#镉锭均价为32897元/吨,较2023年均价上涨5.2%;2023年镉产品价格较2022年大幅上涨43% 2024年,中国镉锭产品价格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稳步上行。6月末0#镉锭均价35300元/吨,较年初的30800元/吨上涨14.6%。2023年,中国0#镉锭年度均价为31262元/吨,较2022年的21866元/吨大幅上涨43%。去年夏季,部分镉锭生产企业停产检修,镉锭价格应声上涨;年内36300元/吨的价格为近年来的历史高位。 中国占全球镉矿资源量18%,产量接近全球40%;国内镉资源集中在云南、甘肃、福建和四川;电池行业为镉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全球镉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占全球总储量的74%。中国是镉资源大国,镉金属储量为9.2万吨,占比18%,位列世界第一。其中,云南省、甘肃省、福建省和四川省最为丰富,占比77.3%。世界上镉金属主要生产国有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墨西哥等。2023年中国镉金属产量占全球比例约为40%。镉最主要应用领域为电池行业,用在镍镉电池上;其次在合金、涂料、颜料等领域亦有运用。 2024年1-4月中国进口未锻轧镉;镉粉末1232吨,同比下降5%;自韩国进口480吨,占总进口量39% 今年1-4月中国进口未锻轧镉;镉粉末1232吨,较去年同期的1296吨下降5%。2023年中国进口未锻轧镉;镉粉末3742吨,较2022年的3925吨下降4.7%;2022年进口量同比2021年减少10%。 2024年1-4月中国进口未锻轧镉;镉粉末主要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和德国,占比分别达39%、29%、21%和4%;2023年进口量中,韩国占比最高,达50%,加拿大占24%,哈萨克斯坦占13%。 2024年1-4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镉;镉粉末402吨,同比下降50%;主要出口至印度、德国和尼日利亚 今年1-4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镉;镉粉末402吨,较去年同期的806吨下降50%。2023年中国出口未锻轧镉;镉粉末2367吨,较2022年的3128吨下降24%。2024年1-4月中国未锻轧镉;镉粉末主要出口至印度、德国、尼日利亚和孟加拉国等,占比分别达73%、10%、7%和6%;2023年出口量中,印度占比最高,达80%,孟加拉国占6%。 2020年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OSCO金融指数标准独立审计的有色金属价格发布平台 SMM通过完善的采标体系及价格方法论发布价格点 其以小金属价格、贵金属价格和稀土价格为例进行了介绍。 》2024SMM第十二届小金属产业大会专题报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