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0

  •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8月4-10日重点监测企业煤炭日均销量为721万吨 环比增长6%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4-10日,重点监测企业煤炭日均销量为721万吨,比上周增加41万吨,增长6%;比上月同期减少36万吨,下降4.8%。其中,动力煤日均销量比上周增长6.2%,炼焦煤日均销量比上周增长1.1%,无烟煤日均销量比上周增长13.6%。

  • 陕西煤业:7月煤炭产量同比增长7.27% 自产煤销量同比增长13.19%

    陕西煤业8月11日晚间公告7月主要运营数据,7月煤炭产量1372.64万吨,同比增长7.27%;自产煤销量1356.14万吨,同比增长13.19%。前7月累计煤炭产量9778.96万吨,同比增长9.93%;累计自产煤销量9691.84万吨,同比增长11.87%。 陕西煤业此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 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到11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43亿元到137亿元,同比减少56%到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到13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7亿元到11亿元,同比减少11%到7%。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22亿元,每股收益2.54元。2022年公司收购了同一控制下企业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因此,需对同期业绩进行调整,经调整后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情况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22亿元,每股收益2.63元。 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出售隆基绿能部分股份获得投资收益,以及投资隆基绿能的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对上年同期业绩贡献较大;二是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三是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煤炭价格下行,公司煤炭售价同比有所下降。

  • 中国7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放缓 煤炭进口量维持高位

    7月份,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放缓,原油、铜矿进口环比量价齐跌,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下滑,煤炭进口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比来看,今年7月, 原油进口有所放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为4369万吨,即1029万桶/日,降至1月以来最低水平。较6月份下降18.8%,但较一年前的低点增长17%。 分析认为,一方原油进口放缓或与沙特、美国及俄罗斯削减石油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原油库存较为充足有关,截至7月底,中国原油库存超过10.2亿桶,库存的持续增加与油价的反弹,可能会让中国炼油厂在未来几个月放缓采购速度。 除原油外,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进口量价齐升。 今年7月, 我国煤炭进口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月进口3926万吨煤炭,略低于6月份的3987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352万吨猛增67%。 分析指出, 夏季高温提振了电力需求,近几个月海运煤价格下跌使得进口煤炭相对于国内煤更具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发电厂的煤炭库存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底,煤炭库存保持在近2亿吨。 因制造业活动放缓叠加国内消费持续疲软,7月铜需求继续放缓,进口量较上月下降7.06%。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可知,7月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同比下降8%,至661亿元,而6月则同比增长15.7%;7月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52%,达到102.8亿美元,远低于6月份90.9%的增幅。 具体来看今年7月进口数据: 同比看,今年7月大豆、成品油、煤、天然气进口量价齐升,钢材、未锻轧铜及其精矿、 集成电路同比量价齐跌 。 环比看,7月大豆、铜矿砂、铁矿砂、煤炭等进口量价齐跌, 集成电路量增价跌。 值得注意的是,7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小幅上涨,环比下降,表明对工业金属的需求放缓。 今年前7个月,我国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69亿吨,增加6.9%,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5.6元,下跌5.1%; 原油3.26亿吨,增加12.4%,每吨3977.2元,下跌16.6%; 煤2.61亿吨,增加88.6%,每吨838.1元,下跌19.7%; 成品油2701.3万吨,增加101.9%,每吨3912.2元,下跌26.7%。 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进口天然气6687.6万吨,增加7.6%,每吨3818.7元,上涨0.6%; 大豆6230.3万吨,增加15%,每吨4334.6元,上涨1.3%。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53万亿元,下降10.6%: 其中,集成电路2701.7亿个,减少16.8%,价值1.32万亿元,下降16.2%; 汽车41.2万辆,减少20.1%,价值1763.1亿元,下降16%。 8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 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

  • 山西焦煤: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震荡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9.43%

    山西焦煤8月7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75.6亿元,同比减少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17亿元,同比减少29.43%;基本每股收益0.8425元,同比减少32.43%。 山西焦煤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是煤炭的生产、洗选加工、销售及发供电,矿山开发设计施工、矿用及电力器材生产经营等。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煤炭、电力热力、焦炭及化工产品等。煤炭产品主要是:焦煤、肥煤、瘦煤、贫瘦煤、气煤等。公司煤炭销售的主要区域是东北、华北、南方地区的大型钢铁企业及发电企业。公司所属矿区资源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属近水平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并且煤种齐全:有焦煤、肥煤、瘦煤、贫瘦煤、气煤等,特别是在冶炼煤中,公司的冶炼精煤具有低灰分、低硫分、结焦性好等优点,属优质炼焦煤品种,是稀缺、保护性开采煤种。从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而言,公司的冶炼精煤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内冶炼精煤供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023年上半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全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进口快速增加,煤炭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市场呈平衡宽松态势。 3月下旬以来,在经济形势、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 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震荡 。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第一要务”,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十二个时代之问和“五个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求变,全面深化党建统领、转型升级、改革变革,系统优化管理体系、运营机制、发展模式,有效应对煤炭市场超预期变化,保持了企业发展稳定,实现了第二个“三步走”良好开局。 山西焦煤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83亿元,同比增长2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22亿元,同比增长110.17%;基本每股收益亏损2.0887元/股。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其曾在2022年年报中公告称:2023年生产经营计划指标为原煤产量4205万吨,炼焦精煤产量1850万吨,发电量196亿度,焦炭产量370万吨。

  •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7月下旬国内炼焦煤和焦炭市场继续偏强运行 国际炼焦煤价格小幅上行

    8月4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炼焦煤市场运行监测情况。数据显示,7月下旬,国内炼焦煤和焦炭市场继续偏强运行,钢材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重点煤炭企业焦精煤日均产量环比略降,总体销售状况持续转好,煤矿库存连续七周下降,所监测焦煤品种综合售价回升:钢焦企业耗煤环比略有减少,库存同步上升。主要进口炼焦煤接卸港库存持续下降,国际炼焦煤价格小幅上行。

  • 昊华能源:煤炭产销量同比增长但售价下降等影响 上半年煤炭销售收入同比减3.55%

    昊华能源日前发布的上半年经营情况公告称:公司二季度煤炭销量408.39万吨,同比增长4.48%;上半年煤炭销量848.53万吨,同比增长26.33%。二季度煤炭销售收入17.17亿元,同比减少25.91%;上半年煤炭销售收入38亿元,同比减少3.55%。 昊华能源公告显示:本公告期 ,公司煤炭业务的产销量同比均有较大增幅;但是受煤炭销售价格下降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升高双重影响,煤炭业务的毛利同比有所下滑。 昊华能源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10.97%;归母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下降33.30%;扣非净利润17.05亿元,同比下降17.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07亿元,同比下降1.68%;报告期内,昊华能源基本每股收益为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6%。分产品来看,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煤炭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营业收入的92.22%;甲醇收入8.64亿元,同比下降2.06%,占营业收入的9.31%;铁路运输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6.16%,占营业收入的1.73%。

  • 煤炭行业深度分析:“近忧远虑”之下 煤企如何破局?煤电一体化或是方向【机构研报】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 “近忧”之下,煤企“煤电一体化”或是优质选择。 短期来看,2023年以来煤价下行叠加部分电厂长协履约率下降使得煤企业绩普遍回落,2021-2022年煤价高位运行使得煤、电行业的利润分配出现了不平衡,202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212.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57.1%,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占双方合计利润总额比达到80%。2023年1-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23.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46.4%,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占双方合计利润总额比自2022年76%下降至62%。而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双方利润分配基本维持在各半水平,因此煤炭行业或仍面临业绩下行的压力。在煤、电利润重新分配的时点下,为解决上述煤电矛盾,煤电联营或许是优质选择。煤电联营可以使煤企和电企建立一种互补的、长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降低因为煤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电厂燃料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还可减少中间采购环节,大幅降低发电成本并锁定下游火电利润,加强业绩稳定性。 “远虑”之下,转型不止囿于眼前的煤电,更在于牵手新能源。 长期来看,“双碳”目标下煤炭消费将逐步减少,煤企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紧迫需求,而煤炭、煤电、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或成为解决安全、清洁、经济的阶段性不平衡问题的破局之道。自2021年起频发的缺电事件使人们意识到能源保供需求刻不容缓,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考虑到未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大幅增加,新能源发电当前仍存在弃风弃光率偏高、调峰能力偏弱等问题,需要利用燃煤发电的稳定性,为新能源提供大量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煤电一体化有望成为能源生产低成本、集约化、节约型的有效模式。煤企具备先天地域优势,其煤炭资源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布局趋于一致,自有采煤沉陷区亦可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三者协同互补优势更为明显,一体化实施的条件更为齐备。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在当前煤、电利润再平衡的时点下,煤电一体化或助力煤企平抑周期波动,加强业绩稳定性。长期来看,煤电+新能源的供电组合既能满足“双碳”转型目标,又能保证电力供给、调峰能力,是当前煤企转型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1)拥有“煤电路港航化”产业链一体业务的高分红能源央企【中国神华】;2)背靠西南千亿级能源国企贵州能源集团,煤炭产能释放空间大,在建火电、绿电项目有序推进,布局煤电一体化锁定产业链利润的【盘江股份】;3)长协占比高,在建火电项目规模大的煤电一体化央企【新集能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煤炭价格波动、生产安全风险、环保风险、煤电联营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下游用电需求不及预期。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半年煤炭供应大幅增加 存煤维持高位

    8月2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目前全社会存煤维持高位。6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900万吨,同比增长11.4%,全国火电厂存煤约2.0亿吨,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存煤可用约30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国主要港口存煤7502万吨,同比增长17.8%。专家表示,半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相对稳健,季节性煤炭消费旺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全社会(煤炭)库存保持高位,为应对短期气候因素、区域性水电、新能源出力情况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上半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7.5%,其中6月份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4.2%;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3%,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3%,煤化工产品产量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上半年,在煤炭保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主要产煤区的优质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内最大的露天煤矿生产现场,平均每天可采煤8.5万吨。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矿长钮景付表示,7月10日,黑岱沟露天煤矿单日完成商品煤12.5万吨,创近十年单日最高纪录。 此外,陕西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稳妥有序向全国各地供应煤炭。其中,大海则煤矿是国内产能最大的立井煤矿,单矿每年可为国家新增煤炭产能2000万吨。 中煤集团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智采中心主任王志尧指出,一刀煤可产出2200吨(煤),6月份创下日产6.9万吨的新纪录,目前2个工作面加大马力、全速生产。 上半年,在煤炭保供政策推动下,原煤产量完成23亿吨,同比增加约9700万吨,增长4.4%;煤炭进口2.22亿吨,同比增加1.07亿吨,增长93.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指出,上半年,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区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81%左右,产量增量占到全国总增量的87%左右,为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作出了突出贡献。

  • 榆林:上半年生产原煤29103.47万吨 金属镁26.57万吨

    榆林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榆林市经济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从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8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原煤产量29103.47万吨,原油537.8万吨,原油加工量245.6万吨,天然气112.6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59.21亿立方米,发电量764.58亿度,精甲醇167.26万吨,聚乙烯116.24万吨,聚丙烯93.7万吨,聚氯乙烯84.04万吨,电解铝31.49万吨,金属镁26.57万吨,多晶硅8431.6吨,铁合金58.7万吨,兰炭1627.87万吨,煤焦油134.05万吨,烧碱57.56万吨,电石111.63万吨,水泥256.83万吨,平板玻璃412.49万重量箱。 原文如下: 上半年榆林市经济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58.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9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278.57亿元,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726.73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0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0元,增长7.8%。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1.96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增加值56.61亿元,增长3.3%。在种植业方面,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61万吨,增长2.7%。在畜牧业方面,猪肉产量6.11万吨,增长7%,羊肉2.81万吨,下降4.9%,牛肉0.45万吨,增长4.3%,禽肉0.22万吨,增长4.3%。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19.08万头,增长1.2%,出栏76.49万头,增长6.3%;羊存栏593.79万只,增长0.1%,出栏185.31万只,下降3.8%;牛存栏、出栏分别增长7.4%、4.3%;家禽存栏下降2.6%,出栏增长5.5%。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 从能源和非能源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6.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7.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9%。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8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原煤产量29103.47万吨,原油537.8万吨,原油加工量245.6万吨,天然气112.6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59.21亿立方米,发电量764.58亿度,精甲醇167.26万吨,聚乙烯116.24万吨,聚丙烯93.7万吨,聚氯乙烯84.04万吨,电解铝31.49万吨,金属镁26.57万吨,多晶硅8431.6吨,铁合金58.7万吨,兰炭1627.87万吨,煤焦油134.05万吨,烧碱57.56万吨,电石111.63万吨,水泥256.83万吨,平板玻璃412.49万重量箱。 三、服务业逐步恢复常态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1.8%、14.7%、17.6%、5.5%、3.2%。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6.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5%。分产业看,一产投资下降15.7%,二产投资增长6.1%,三产投资增长16.6%。截至6月末,商品房销售面积105.6万平方米,下降2.6%,商品房销售额86.81亿元,增长10.7%,商品房待售面积105.57万平方米,下降4.6%。 五、市场消费继续恢复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5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71亿元,增长4.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从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0.65亿元,增长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6.85亿元,增长3.4%。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325.94亿元,增长3.8%,餐饮收入41.56亿元,增长15.4%。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7元,同比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0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0元,增长7.8%。 七、先行指标总体稳定 用电方面,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358.05亿度,同比下降7.2%,其中工业用电量315.09亿度,下降9.1%。6月,全社会用电量61.36亿度,下降0.7%,其中工业用电量54.23亿度,下降2%。 交通运输方面,上半年全市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3%,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增长151%,分别较一季度加快0.3、72.1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6%。 金融方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44.01亿元,同比增长18.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12.78亿元,增长8.8%。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增长势头。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我市经济稳增长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全面贯彻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研判经济走势,重点在稳工业、扩需求、促消费、优环境、强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稳中有进。 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上半年榆林市经济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 国际能源署: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保持在创纪录水平

    当地时间周四(7月28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工业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发电使用量的下降,预计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附近。 IEA在《煤炭市场最新动态》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增长了3.3%,达到创纪录的83亿吨,而由于亚洲需求保持强劲,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保持在这一水平。 尽管全球经济疲软,但煤炭需求仍在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在世界许多地方,煤炭比天然气更容易获得,而且价格相对更加便宜。 据估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约1.5%,达到47亿吨左右,发电和非电力工业用途将分别增长1%和2%。 经历了去年的极端波动行情和高价格之后,在供应充足和天然气价格下跌的推动下,煤炭价格在2023年上半年跌至与2021年夏季相同的水平。 IEA能源市场和安全主管Keisuke Sadamori表示:“亚洲的需求仍然居高不下,尽管该地区许多经济体都已经大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IEA预计,2023年,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煤炭使用量加起来将占全球煤炭使用量的四分之三。 另一方面,欧洲今年的煤炭使用量将大幅下降,原因是该地区目前正在应对工业电力需求停滞不前的问题。去年,在天然气供应受限的情况下,欧洲大量抢购煤炭导致煤炭供过于求,其中一部分煤炭已被再出口到亚洲。此外,IEA指出,美国天然气价格的下跌也鼓励人们减少煤炭使用。 IEA表示,总体来看,2022年煤炭发电量为10440太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36%。展望未来,IEA预计今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保持在去年创纪录水平附近。 Sadamori表示,煤炭依然是能源行业最大的单一碳排放源,在欧洲和美国,清洁能源的增长使煤炭使用量出现结构性下降。 展望未来,IEA认为,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和投资,以推动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大幅增长,减少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煤炭需求。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