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个
随着AI推理市场迅速增长,存储行业逐渐步入“后HBM时代”——不仅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巨头纷纷推进第六代HBM,更有全新技术如HBF正“虎视眈眈”,试图参与到这场AI存力竞争的浪潮中来。 综合Digitimes、韩国Financial News等媒体报道,三星、SK海力士、闪迪等存储厂商正纷纷投入HBF技术的研发。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 OCP全球峰会上,SK海力士推出了名为“AIN系列”的全新产品线,其中就包含HBF。在此之前,该公司与闪迪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并表示双方将共同制定HBF技术规范。 与此同时,三星也已经启动其自有HBF产品的早期概念设计工作。 HBF,全称High Bandwidth Flash,即高带宽闪存,其结构与堆叠DRAM芯片的HBM类似,是一种通过堆叠NAND闪存而制成的产品。被称作“HBM之父”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教授金正浩指出, 虽然NAND闪存比DRAM慢,但它提供了大约10倍的容量 ,这对于支持下一代AI可能至关重要。 今年2月,闪迪首次提出HBF概念,并将其定位为结合3D NAND容量和HBM带宽的创新产品。尽管从概念到真正落地尚有距离,但在前文提到的SK海力士与闪迪的合作中,双方已确立大致方向——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批HBF内存样品,并预计首批采用HBF的AI推理设备样品将于2027年初上市。 韩国新荣证券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HBF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虽然这仅占同年HBM市场规模(约1170亿美元)的 10%,但预计它将与HBM形成互补,并加速其增长。 由于HBF相对“轻速度,重容量”的特性,因此也被评估为用于弥补HBM容量不足情况的“辅助内存”。其需求逻辑或可追溯到AI推理的崛起,随着诸如ChatGPT、Gemini等大语言模型发展为多模态模型,其不仅能够生成文本,还能生成图像和视频,这就需要比过去仅生成文本多得多的数据。 广发证券指出,随着AI推理需求快速增长,轻量化模型部署推动存储容量需求快速攀升,预计未来整体需求将激增至数百EB级别。 在此背景下,容量成为了限制算力发挥的瓶颈。在SK海力士最近的Q3业绩会上,公司判断对HDD高度依赖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已开始转向基于大容量QLC的企业级固态硬盘。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报告,未来两年AI基础设施的建置重心将更偏向支持高效能的推理服务,2026年企业级固态硬盘的供应将呈吃紧状态,且这股需求热潮将延续到2027年。 当下,存储行业正处于被定义为“超级周期”的行情之中,上海证券表示,AI推理(AI Inference)应用快速推升实时存取、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促使机械硬盘(HDD)与固态硬盘(SSD)供应商积极扩大供给大容量存储产品。此外因CSP建置动能回温,DDR5产品需求持续增强,2026年CSP的DRAM采购需求有望大幅成长。由于海外原厂产能限制,25Q4存储涨价趋势预计持续,看好本轮周期的持续性。
芯片公司创业需要运气,这句行业大佬常挂在嘴边的谦辞,结合普冉股份的成长史来看也不例外:公司创新项目——基于特色工艺的超低功耗NOR Flash芯片成功量产面世后,恰巧遇到众多消费电子品牌接连推出风靡一时的TWS蓝牙耳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普冉股份作为行业首家创新性使用SONOS特色工艺研发NOR Flash的公司,以小体积+低功耗的巨大技术优势和超高性价比,顺势乘TWS耳机浪潮而起,在中小容量市场快速抢占份额。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科技公司,迅速成长为中国大陆市场NOR Flash与EEPROM领域龙头公司。 普冉股份对未来的方向感和确定感更加坚实。在2021年底,公司宣布实行“存储+”战略,将产品线延伸至通用32位MCU、马达驱动芯片等新品,为公司发展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近期,《科创板日报》一线调研了位于上海张江的普冉股份。普冉股份副总经理徐小祥向《科创板日报》表示: “对普冉股份而言,从去年相当差的市场环境中率先扭亏,已经充分证明了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市场开拓能力、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相信未来也将能够直面更多挑战。” 普冉股份是IC设计公司中为数不多配置了工艺研发团队的企业,他们的主打产品和自研IP,与晶圆厂进行合作开发,强化创新优势;同时,与上游晶圆厂多年深入战略合作积累的经验,也帮助普冉度过了产业寒冬,并在复苏气候中赢得先发优势。在国内,如果不是在张江,可能很难看到这样的产业模式。 “张江就是中国的硅谷!”普冉股份副总经理徐小祥向《科创板日报》表示,上海张江拥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半导体产业链,晶圆厂、封测厂以及设计公司成片聚集,对公司及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徐小祥关注到,多年与政府接触下来,在张江,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几乎没什么障碍,这源自政府真的懂产业、懂企业,并且具备支持企业成长的服务意识。另外,人才是芯片产业的核心要素,张江的人才聚集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上游供应链双向共赢 期待AI+新终端扩增新空间 今年上半年,半导体产业链曾出现一轮拉货备货的“小高峰”。普冉股份存储及“存储+”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安防、工控、基站、物联网设备等,他们对今年的行情感受更加清晰、直观。 据公司观察,今年上半年由于库存去化,加上手机以及部分新终端等产品销售较好,芯片厂商备货相对积极。“每家公司都会根据实际销货情况调整采购计划和节奏, 由于整体宏观经济因素,下半年景气度看下来不及上半年,但随着国家开始持续推出消费电子的刺激性政策,我们期待行业后续的持续成长 。”徐小祥说道。 价格方面,徐小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产品价格处于历史周期相对底部的位置,未来走势如何还要看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情况,我们也在积极关注AI+新兴终端的产业趋势,希望未来可以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今年前三季度,普冉股份营收实现13.66亿元,增幅达到78.13%,收入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25亿元,实现高速增长。 普冉股份副总经理徐小祥表示, 预计到2026年,随着上游产能的持续释放,伴随着后续对市场周期复苏节奏的预期,届时上游产能供给将更好地支持公司快速的规模扩张。 普冉股份目前产品还以40nm制程及以上的成熟工艺为主,但公司表示会持续保持市场导向、积极实施技术升级。徐小祥表示,目前的供应链产能供给状况是安全的,公司跟国内主流晶圆厂商保持战略合作,以双赢思维保持内在稳定。 Flash及MCU产品线均具备高成长性 普冉股份作为一家以存储产品为特色的芯片企业,正在凭借“存储+”战略实现内生增长,拓展通用微控制器和存储结合模拟的全新产品线,扩充应用场景及终端市场空间。 普冉股份目前共有NOR Flash、EEPROM、MCU及模拟产品四条主要产品线。 在NOR Flash产品领域,普冉股份在业界率先使用特色SONOS工艺,凭借低功耗及高性价比优势,乘TWS耳机浪潮而起,在中小容量市场快速抢占份额,并成为大陆市场头部供应商。 徐小祥表示,SONOS工艺的存储器产品具备领先的功耗、可靠性和成本优势。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目前已成为主流NOR Flash工艺之一。同时,公司也在几年前启动了ETOX工艺平台的产品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SONOS和ETOX双工艺全容量系列的产品布局。 “SONOS NOR Flash产品目前已经具备充分规模,我们依然会持续拓展更多的市场份额,继续精耕细作,不断推进产品迭代,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公司也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容量市场,并拓展海外客户,从而实现公司未来在Flash产品线持续的高成长性。” 徐小祥如是称。 普冉股份当前基于ETOX工艺平台,并结合既有的低功耗设计,打造55nm及50nm以下工艺实现最大容量1Gb的完整NOR Flash产品线,终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安防、工控、PC及服务器等领域并形成规模量产出货。 高性能通用MCU产品线也成为普冉股份新的增长驱动。据了解,普冉股份的32位通用MCU产品与晶圆厂深入合作工艺研发,芯片中嵌入式Flash存储器为普冉自行设计研发,产品具备低功耗、高可靠性、支持105及125摄氏度高温、抗干扰性能优良等特点。 徐小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MCU产品收入的快速成长,使之成为普冉上半年业绩的一大核心亮点。 “我们的MCU一经推出就顺利开拓许多市场,出货量在翻倍往上走,第一年就卖了近一亿颗,第二年卖了超过两亿颗,今年上半年出货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未来可期。”徐小祥说道。 模拟产品VCM Driver芯片则能与普冉优势产品EEPROM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公司在手机摄像头领域的竞争优势。徐小祥表示,公司EEPROM下游大约有五成的比例是用于手机摄像头,通过产品协同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成本优势的同时,也能为公司争取到更高的市场份额。 他还表示,普冉股份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每一个产品系列的拓展都需要品牌力的持续累积,这意味着需要把底子打得非常扎实。 被问及后续是否有外延计划拓展公司版图时,徐小祥回复道,“目前,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企业收并购活动,旨在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优化产业生态,”他说“并购及战略整合一定是半导体公司未来几年要考虑的问题,这是行业趋势,也是时代机遇。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会持续显现,行业公司的规模效应也会逐步显著。”
行业暖风之下,A股存储厂商迎来了业绩兑现期。 今日晚间,佰维存储披露一季报预告: 预计实现营收17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299.54%至323.04%;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219.03%至242.84%,实现扭亏为盈。同期股份支付费用约85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归母净利润为2.35亿元至2.65亿元。 以业绩预告数据来看, 佰维存储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创下上市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 针对业绩大幅增长,佰维存储称: 一方面, 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存储行业回暖,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复苏 ,公司大力拓展国内外一线客户,产品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同时,存储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改善; 另一方面,公司在存储解决方案研发、芯片设计、先进封测和测试设备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约为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一季度扭亏为盈的存储厂商不仅有佰维存储, 德明利也已于4月9日交出了极为亮眼的业绩预告 :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盈1.86亿元-2.2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378.44万元, 同比增长524.81%至616.17% ,扭亏为盈,净利润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然而 公告发布次日,德明利股价开盘后快速下挫,直接跌停 ,带动存储板块多股下跌。 在佰维存储与德明利的业绩预告中,“存储市场需求向好”“存储行业价格上升”是业绩大增共同的推动因素。 的确,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以三星、美光、西部数据为首的存储供应商们已开始相继发出涨价通知。近日美光更传出进一步涨价的消息,其已向多数客户提出调升Q2产品报价,涨幅超过两成,价格谈判仍在进行中。 但这一次,下游厂商选择“不买账”。 最新消息显示, 业界普遍认为存储器目前涨幅过高,虽然企业级储存及云端服务器应用的需求非常强劲,但消费性及其他应用市场将难以负担 。 这一背景下, 存储器模组厂商对于上游涨价的反应冷淡,配合调涨价格的意愿较低 。部分存储器模组厂商私下透露,将不会跟进此次涨价,并将弃单不采购,暂时保持观望;毕竟终端需求并不好,若贸然跟进涨价,客户或将流失,且若采购成本无法向下游市场传导,恐将侵蚀自身获利或导致亏损。 在周期性波动的存储市场,回顾2019-2023这一轮周期变化,经历了供过于求、疫情、缺货、库存、超跌,最终以原厂主动减产结束。减产涨价换来了存储芯片原厂的业绩显著改善,到2024年一季度经历再次大涨之后,券商预计绝大部分公司的利润率都会得到全面有效的扭转。但如今,存储行业价格涨势能否持续,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受华为将推出新型磁电存储设备利好消息刺激, 磁光电存储概念股中电兴发录得四连板 。值得注意的是,中电兴发周一在互动平台表示,磁光电存储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混合存储技术,在性能、功耗和数据安全性方面都做了优化和平衡,更安全、更高效,功耗更低。 在该产品上,公司自主研发了纠删码核心算法和存储专用文件系统 ,并基于国产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实现了软、硬件国产自主可控。 中航证券刘牧野3月12日研报中表示,近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博士介绍了 华为即将推出的一款适合温冷数据的 OceanStorArctic磁电存储 ,相比传统机械硬盘、磁带存储该款产品可大大降低成本和功耗。 根据华为介绍,MED(Magneto-electric disk)主要定位于档案存储作为大容量磁盘,第一代磁电硬盘可以在单个机架内实现10PB的容量,而功耗不到2000W,相比机械硬盘功耗降低90%, 而相比磁带存储可以节省20%的总连接成本,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 。 刘牧野研报中指出,MED对功耗和成本的降低在存储领域是极具有颠覆性的, 此次华为发布磁电存储产品是我国在存储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弯道超车的契机 。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机械硬盘等主流磁存储主要是基于电流来实现自旋调控,具有功耗高,难以集成等问题。但通过磁电耦合效应实现的自旋调控是依靠电场进行信息的写入,操作过程不涉及电流的引入,因此存储器的功耗有望大大降低。 目前主流的半导体存储产业已经被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等海外龙头主导,新型存储器暂未有公司占据行业绝对优势。 据财联社不完全整理,除中电兴发外,还有包括信息发展、同有科技和易华录涉及磁光电存储相关业务 。 具体来看,易华录1月26日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基于政企数字化业务占据的关键客户资源和华录集团的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蓝光技术, 研发成功公司独有的光磁电一体超级存储技术,战略性布局发展数据要素业务 。 信息发展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光典海量电子档案安全保存一体机是公司依据多年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面向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电子档案长久安全保存需求而研发的软硬件一体机产品。 该产品采用磁光电存储融合设计 ,为用户提供电子档案长期保存过程中的自动备份、定期巡检、智能恢复、问题追踪及处理等功能。 同有科技是国内存储厂商作为大数据存储基础架构提供商,专注于磁、电存储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磁电存储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 。
据报道,美光科技公司计划率先支持佳能的纳米印刷技术,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DRAM存储芯片的单层成本。 纳米压印技术造芯片就像盖章一样,把栅极长度只有几纳米的电路刻在印章(掩膜)上,再将印章盖在橡皮泥(压印胶)上,实现图形转移后,然后通过热或者UV光照的方法使转移的图形固化,以完成微纳加工的“雕刻”步骤。纳米压印替代的是光刻环节,只有光刻的步骤被纳米压抑技术代替,其他的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这些标准的芯片制造工艺是完全兼容的,能很好的接入现有产业,不用推翻重来。TechNavio数据显示,2026年纳米压印市场有望达到33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7.74%。市场分析指出,未来当光学光刻真正达到极限难以向前时,纳米压印技术或将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路线,而那时,芯片制造或许也会迎来全新的范式,一切都会被颠覆。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苏大维格 通过自主研发微纳光学关键制造设备——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及纳米压印设备,建立了微纳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基础技术平台体系。 美迪凯 采用灰度光刻、纳米压印及晶圆封装工艺成功开发了一种无基材晶圆级压印光学模组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现有业内光学模组小型化、薄型化的难题。
存储芯片涨价风潮进一步蔓延,这一次NOR Flash行业即将迎来拐点。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 2024年全球NOR Flash市场将从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 。 2022-2023年,NOR Flash市场都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之中,大摩报告指出,供应过剩幅度约在5%以内。其主要原因便在于需求弱于预期,但如今随着PC、智能手机、服务器需求持续上升,产业趋势向好,NOR Flash市场重新迎来曙光, 报告指出,消费电子2024年将整体复苏,而PC、智能手机的NOR Flash用量渐增,将对NOR Flash需求有着正面影响, 预计明年二季度NOR Flash将进入旺季,需求有望增长5%左右 。 在这一氛围下,NOR Flash行业已开始酝酿涨价。 台湾经济日报今日有消息指出, 预计NOR Flash将接棒启动存储芯片新一轮涨价潮,预计明年1月起先涨5%,二季度涨幅有望扩大至10% 。 兆易创新、华邦电子、旺宏等NOR Flash供应商去年底启动减产后,市场库存量逐步下降,之前库存水位平均约在3-4周水平。 近期终端需求回温,开始拉货,OEM及系统厂库存水位快速降至仅2周左右;业内预计OEM及系统厂将在明年一季度传统淡季启动拉货并回补库存 。 不仅是NOR Flash有望迎来涨价,TrendForce近期预计,明年一季度DRAM及NAND价格环比增幅均有望达到18%-23%——相较其此前预期(DRAM价格环比增长8%-13%、NAND 5%-10%),最新的预计增幅翻倍不止,上调了10-13个百分点。 存储巨头美光也在近期给出了乐观预期,其指出 明年产品报价将回升,涨势延续至2025年,2024年将是存储器产业景气反弹的一年 。 中信证券认为,存储芯片产业链公司Q3业绩均有所修复,主流、利基存储价格齐涨,持续关注原厂库存去化进程和下游需求复苏节奏对存储价格的影响。 行业周期角度,分析师称海外大厂稼动控制下存储供需逐渐改善,主流存储价格Q3起持续回暖,并在Q4带动利基存储价格触底回升,看好产业链细分龙头Q4随库存去化、需求逐步回归迎来业绩底部复苏,看好国内存储产业链周期复苏叠加国产化趋势下的投资机遇。建议关注:1)存储模组;2)受益DDR5升级渗透的存储配套芯片;3)存储芯片设计。
近期存储周期转好信号不断。三星电子、SK 海力士、希捷等产业链大厂先后宣布对相关产品涨价,也有受访的下游服务器厂商透露,有因存储提价带来的涨价意愿。 “暖意”不断,行业是否拐点将至?对此,不少存储厂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下游确有好转,但此次涨价并非需求驱动,主要是上游晶圆厂涨价带来的结构性回升。“下游的需求大幅增加这种情况我们暂未了解到。”朗科科技(300042.SZ)证券部人士表示。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明年存储厂商仍需控制产品库存才有助于恢复市场秩序。“我们这个行业悲观的时候不用太悲观,乐观的时候也不要太乐观。”兆易创新(603986.SH)证券部人士直言。 存储产业链涨价意愿明显 今年以来,存储器价格不断下跌,三星、海力士等头部存储芯片商上半年业绩惨淡。有业内人士曾于Q2向记者表示存储产品已跌至“白菜价”,存储厂商们“压力山大”。 近期,行业回暖信号频现。财联社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全球最大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Seagate)近期向下游各厂商发布的提价通知函显示,“我们的硬件产品(包括客户端、企业和消费者)自9月30日起实施涨价,平均涨幅在10%-12%。我们预计产品价格未来几个季度还将有进一步增长,我们将继续评估情况。”此外,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均于近期宣布,对DRAM和NAND闪存芯片涨价10%到20%。 (受访者供图) 南亚科技总经理李培瑛日前也于法说会上透露,目前DDR5价格已上涨,并看好DDR4、DDR3价格翻涨。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显示,NAND Flash第四季合约价全面起涨,涨幅约8%-13%。 二级市场上,受此轮利好消息影响,相关厂商们股价水涨船高。万润科技(002654.SZ)本月股价涨幅约43%、东芯股份(688110.SH)涨幅13.79%、江波龙(301308.SZ)股价涨幅超8%。 受存储涨价影响,不少下游厂商也透露提价意愿。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服务器对于DRAM的需求占比接近4成,从成本机制看,内存调价将推动服务器价格上涨。“由于服务器出货会有滞后,内存、硬盘三季度开始涨价,所以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服务器也将随之涨价。”有服务器厂商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芯片价格上涨将增加下游客户的价格压力,波及服务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多条产业链,许多产品也会随之涨价。但是,会需要一个传导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政府作出最终决定,将无限期豁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向其在华工厂提供半导体设备,无需其它许可。郭俊丽认为,随着美国豁免清单的落地,未来三星、SK 海力士在华工厂将可以继续升级和扩产,外资Fab厂在华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投入,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望保持内存市场领先地位,产业链具备供应能力的设备零部件企业、半导体材料相关企业有望受益。同时,国内存储市场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国内厂商供应将承受更多压力,可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价格战。 不过,国产存储商则认为担心三星、海力士带来的“内卷”还为时尚早。“说实话现在国内能够直接跟三星或者海力士展开竞争的我还没发现有几家,不用太担心这个事,大家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市场。”兆易创新证券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 需求尚未全面恢复 涨价讯息不断,存储行业是否已走出低谷?记者采访的多家存储厂商人士均表示此次上涨逻辑主要在于上游降低稼动率带来的结构性增长,并非市场真正回暖。 朗科科技证券部人士向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记者表示,此次上涨主要是因为上游的晶圆厂在减产,暂未了解到下游的需求大幅增加这种情况;江波龙证券部方面表示,目前价格上涨受多方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原厂减产带来;兆易创新证券部人士还向记者表示,面对这种涨价应“平常心去看”。 头部存储厂美光2023年Q4财季(公历年份一般为Q3)业绩显示,尽管期内收入环比增长7%,但同比依然下降40%;2023年Q3财季,美光营收环比增长2%、同比下滑57%。 根据慢慢买APP,记者查询的金士顿、三星、朗科等多品牌的闪存产品近日均未现涨价情况,不少产品甚至仍在降价。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向记者进一步表示,实际上,今年需求仍较去年衰退。 此外,10月17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跌1%,仍保持下滑势头。可见尽管华为强势回归令智能手机产业链重新受到关注,智能手机市场仍未迎来“反转”。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预估四季度NAND终端产品都会止跌反弹,涨幅为8%-13%,明年价格仍需供应商节制位元增长率(内存的产量)才有助于恢复市场秩序。 “行业本身而言,并非是真正的回暖,依托减产来达成的涨价,并不是长久之计,闲置的产能仍然会是悬在后期市场的一块石头,不知道价格涨到什么阶段,就会重新落下来。”深圳前海锐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赖传亮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