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个
总市值近3400亿元的全球光伏龙头、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盘后公告, 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 。 Q3净利44.95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35.24亿元-45.24亿元,环比变动-21%至0.6%。 截至1月19日收盘,6个月以内共有32家机构对隆基绿能的2022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 预估均值为147.75亿元,盘后公布实际预测最高值为155亿元 。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 ,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 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 ,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绿能作为硅片+组件双龙头, 上半年,公司光伏产品营收490亿元,占比超97%。 其中,硅片出货39.62GW,同比增长3.3%;组件出货18.02GW,同比增长5.9%。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协会预测, 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硅片价格方面, 隆基绿能和TCL中环12月分别更新硅片价格,全线降幅均超过20%,近期价格有所小幅反弹。 当前, 硅片市场呈现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双龙头局面 ,2021年两家单晶硅片合计出货占比约49%。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蔚祺等12月29日研报认为, 预计隆基绿能2022-2024年底硅片产能为150/180/205GW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公司新产能释放节奏和爬坡进度,预计公司硅片出货量(包含自用)将分别达88/127/164GW,同比增长36%/44%/29%。 2022光伏组件出货排名方面,前四家组件企业的市场竞争愈发胶着,按出货量排序依次为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均为40GW“俱乐部”成员,互相之间的差距仅在“毫厘”之间,例如 榜首的隆基绿能仅领先第二的天合光能2GW 。国信证券预计2022-2024年底隆基绿能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5/120/140GW。 本月中旬,中电建公布26GW光伏组件招标结果引发市场关注,价格分化超过0.3元/W,P型组件最低综合报价为1.476元/W,最高报价达到了1.884元/W;N型组件最低报价为1.48元/W, 已接近2021年一季度水平 ,最高报价为2.01元/W。 在上游硅料和硅片价格回调后,产业链成本下降,近期组件环节排产积极性提升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以来,隆基多次刷新电池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 1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硅太阳电池效率新纪录。隆基绿能还创造性地开发了HPBC结构电池,国信证券预计该技术2022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9GW。 根据盈利预测与估值测算,兴业证券王帅11月7日研报预计,隆基绿能 2022年全年硅片及组件出货量将实现较快增长,新技术产品投放后有望通过溢价为公司带来超额收益 。预计公司2023年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5.9%。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的光伏依然疯狂内卷,而降价风潮下,光伏产业里必将出现惨烈的竞争与洗牌,这无疑也是光伏走向主力能源的特殊的竞争阶段。从扩产趋势上来看,在主流一体化趋势下,企业纷纷加速进程,除了进行单环节的扩产,全产链扩充也来的更为猛烈。 可以预见的是,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由此带来的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新一轮的“厮杀”不断逼近。
祥鑫科技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对外投资建设“祥鑫科技(厦门)储能金属结构件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并设立全资子公司,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区域布局,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并满足客户的产能配套需求,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主要的战略客户是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投资设立,主要专注于储能、电池等领域业务。 此外, 公司的墨西哥工厂为延锋进行配套, 未来的目标战略客户有T客户、奔驰、宝马、佛吉亚、博泽等。 公司将来会以墨西哥为国外的主要基地,开拓更多的客户。 对于1月7日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祥鑫科技表示, 公司于2023年1月7日发布了2022年度的业绩预告,本次报告期内净利润在24,000万元—25,200万元之间,同比上升274.51%-293.24% ,本次业绩预告相关数据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准。 祥鑫科技指出,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旺盛,新项目逐步量产,订单量明显增加,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新能源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及金属件、储能及光伏逆变器精密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等业务稳步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同时,公司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积极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持续有效地推进降本措施。因此,报告期内, 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祥鑫科技称,当前主要金属成型技术包括冷冲压成型、热冲压成型、压铸成型、锻造成型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 公司主要以冲压工艺为主 ,效率更高,成本低,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性能参数、外型尺寸等方面设计配套解决方案并进行生产。据公司了解,对于一体化压铸工艺,部分整车厂有在进行布局和研发,汽车零部件的最终工艺方案以及材料是需要整车厂根据安全性能等要求综合考虑决定的。 公司也持续关注行业内的先进成型技术,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可以支撑公司进行相关的技术转型。 祥鑫科技表示, 公司在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墨西哥都进行了布局。 公司在华南地区布局了三个生产基地,分别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莞市长安镇和东莞市麻涌镇。主要是配套华南地区的客户,例如广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东风日产、C 客户、华为和中兴等客户。 公司在华东地区布局了苏州常熟生产基地和宁波杭州湾生产基地,主要为蔚来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威睿电池、延锋等客户进行配套。公司在华北天津市武清区布局了天津生产基地,主要客户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以及佛吉亚等。 公司在西南地区四川省宜宾市布局了宜宾生产基地,主要是为了配套 C 客户。公司的墨西哥工厂为延锋进行配套,未来的目标战略客户有 T 客户、奔驰、宝马、佛吉亚、博泽等。 祥鑫科技强调, 公司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的产能是可以满足公司未来的规划 ,由于汽车零部件的特殊性,需要大型的冲压模具、大型的冲压件,需要定制厂房,扩产能需要提前半年至一年,所以这部分的产能是公司进行了提前布局。动力电池箱体、储能及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可以租用厂房,快速扩大产能,如果这部分业务爆发性增长,公司也可以迅速进行产能扩张。 公司的产能布局和应对能力可以满足公司的增速需求。 祥鑫科技还表示, 公司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能源产品占比并进行产品优化升级,成为集成化和平台型的供应商 ,公司也将进一步进行产品的垂直整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益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与盈利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提高公司的净利率。公司已经与主要客户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与客户定期更新材料价格。同时,公司与供应商也达成了价格联动共识,按照市场定期的均价调整材料价格。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