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股市波动加剧,美元自9月以来持续上涨,导致非美货币尤其是部分亚洲货币普遍走弱,这令部分亚洲央行是否会干预汇市,再度成为了全球市场上的一大焦点。
在这轮非美货币的贬值浪潮中,日韩货币颇为显眼地被“卷上了潮头”。其中,美元兑日元汇率隔夜已一路升破了157关口,刷新了今年1月以来的新高。在高市早苗政府提出推行激进财政支出政策的背景下,市场对日本财政恶化的警惕引发了抛售日元的压力。

日元的疲软在其与欧元走势的对比中尤为凸显——欧元兑日元在周三一路升破180大关后,周四进一步触及181.44的高位,这是自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水平。从反映日元兑多种货币实力的名义有效汇率的日元指数来看,日元9月底以来的跌幅已达到3%,在G10货币中跌幅最大。
随着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0个月低点,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周三进一步加强了对日元贬值的警告力度。她已向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及增长战略大臣城内实确认了监测市场走势的必要性。
“我们确认,三人将竭尽全力管理政策,以实现稳定的通胀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我们还重申,将以高度紧迫感监测市场动态,并与市场保持密切沟通。”
近来同样遭遇猛烈抛售的还有韩元——韩元过去一个月累计暴跌约3%,是继日元之外亚洲跌幅最大的货币。
这已促使韩国官员上周表示,将联合包括国民年金公团在内的主要市场参与者捍卫本币汇率。韩国官员们对日益加剧的外汇市场不确定性表示担忧,并指出居民海外投资造成的持续失衡可能加剧韩元贬值预期。他们一致认为,需要积极运用一切可用手段来应对。
尽管日韩货币的跌幅最为明显,但过去几周面临贬值压力的其他亚洲货币也不在少数——印度卢比和菲律宾比索过去两个月就均创下过历史收盘新低。
受美国对印度出口产品征收50%关税及本土股市资金外流影响,印度卢比今年已贬值逾3%。为防止汇率跌破9月下旬创下的1美元兑88.80卢比的历史低点,印度央行近几周正在境内外市场积极布局干预。
亚币保卫战的“好消息”:8万亿美元外储弹药充足
可以说,这一轮亚洲货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与美元反弹和全球货币政策格局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财联社本月早些时候在美元指数升破100关口时就曾提到过,近期美国货币市场的“钱荒”和风险资产的泡沫担忧持续激发了美元传统的避险需求,与此同时,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的持续减弱,也助涨了美元多头的气焰。
相比之下,包括一些亚洲经济体在内的非美央行,目前的降息进程则已经逐步来到了尾声。而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许多业内人士也进一步推迟了日本央行下一次加息的时间表——利差因素逐渐倒向了利好美元的这一边。
当然,对于亚洲货币而言,目前直面贬值压力下的一个好消息是:亚洲经济体手中的“弹药”,眼下要比过往经历汇率保卫战时更为充裕……
据业内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主要央行今年已增持了逾4000亿美元储备,目前10家最大的货币当局的储备总额已接近8万亿美元。中国和日本是今年外汇储备增长最多的亚洲经济体。今年前九个月,美元走弱推高了非美元资产的价值,而金价上涨也进一步提升了储备总额。
纽约银行香港亚太区宏观策略师Wee Khoon Chong表示:“尽管部分国家为平抑市场波动而减少了储备,但亚太地区各国仍持有充裕的外汇储备。当前区域内各国的进口覆盖率(外汇储备与月均进口额的比值)处于相当宽裕的水平。”
除外汇储备外,各国当局显然还可动用其他手段。例如日本常采取口头警告,而马来西亚则正鼓励海外收益汇回国内……
对于眼下亚洲决策者的处境,三菱日联银行驻新加坡高级货币策略师Michael Wan指出,“亚洲央行对汇率疲软日益担忧的迹象已显现。外汇储备应适度保持作为第一道防线,但亚洲央行也需警惕美国财政部对汇率操纵的指控及其对未来贸易协议进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