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释放最大价值,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我国钛工业的领军企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集团”)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目标,围绕亩均效益提升,开展系列改革,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突破技术创新、加速智能化升级、实施绿色低碳改造等多维举措,实现了亩均效益的持续跃升,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2024年,宝钛集团钛材产量突破4万吨,亩均总产值达700.77万元,亩均税收达21.33万元。
优化土地布局深挖空间价值
在宝钛老区1区东北角原闲置的土地上,挖掘机、起重机正在加紧作业。据宝钛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郑博龙介绍,这里正在建设年产3000吨中间合金增产扩容项目。该项目将新建10268平方米厂房,新增大型烘料系统、混配料系统、自动喷砂设备、破碎系统、空压系统等生产设备。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7.45亿元,年均净利润0.47亿元。
年产3000吨中间合金增产扩容项目的建设,是宝钛集团激活土地资源潜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宝钛集团针对全层级107宗土地,开展了详细的信息收集与权证信息核实工作。针对全部土地信息及原深井、液化气站占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登记,实现系统动态管理,确保土地信息实时更新。在土地利用创新管理过程中,宝钛集团严格遵循“统筹规划、逐级审批、合法合规、有利企业”的原则,从优化产业布局入手,在现有土地上实施增产扩容,科学合理调整现有产业和项目布局,使产业衔接更加顺畅和高效,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的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出质效
提升亩均效益,核心在于提升单位土地上的产出质效。宝钛集团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通过技术突破与装备迭代,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高附加值、高效率方向转型,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倍增。2024年,宝钛集团持续补全建强产业链,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7项,累计完成投资5.29亿元;统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部署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2项,其中,“国之重器”项目28项,实施工艺改进项目47项;在技术创新领域,燃料电池双极板用0.1mm带材轧制和连续退火工艺、多牌号航空和海洋用超长超宽大单重钛合金厚板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钛材一次成品率提高0.86%,3C用丝材生产效率提升7倍,制氢用钛带成品率提升25%,国产大飞机用方棒锻造成品率提升10%。
加速智能升级赋能高效生产
在智能化改造进程中,宝钛集团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智能生产管控、设备数字化运维、智能物流仓储、数据中心建设等方向,统筹推进智能化工厂(车间)建设、可视化车间示范项目建设,以及智能化产线装备购置、关键工序装备智能化改造,探索钛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目前,南京宝色股份公司已成功搭建互联网智能制造管理平台,1850毫米宽幅热轧线智能化可视化工厂上线运行,管材生产线真空退火炉集中监视与控制系统建设项目完成验收……一系列智能制造项目的落地见效,有力推动了宝钛集团全链条新质生产力再造,为进一步提升亩均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低碳循环厚植绿色底色
1月份,宝钛集团凭借在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卓越实践,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该荣誉是国内绿色制造体系的最高荣誉之一,标志着宝钛集团将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亩均效益”改革已初显成效。
近年来,宝钛集团以“理念革新、技术创新、生态协同、持续精进”为主线,积极探索实践绿色转型之路,构建了覆盖“研发—采购—生产—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模式,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注入绿色动能。2024年,宝钛集团绿电使用占比超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利用MES系统减少废料30%;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年节约标煤5000吨,宝钛集团亩均效益的“含绿量”持续提升。
当前,宝钛集团正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目标,深入实施“1345”发展行动纲领,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用好用活有限资源,推动土地资源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升级,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打造“有色金属高新材料新名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