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板块拉涨逾3% 比亚迪等多股涨停 企业集中量产时间已定?【热股】

来源:SMM

SMM 2月6日讯:2月6日,固态电池板块盘中快速拉升,指数盘中一度涨逾3%,个股方面,祥鑫科技、有研新材、比亚迪、浙数文化等多股盘中涨停,欣旺达等盘中纷纷涨逾9%。

消息面上,据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广汽集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业计划在2026—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量产,比亚迪及宁德时代计划于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此外,孚能科技也在此前表示,公司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量产,并同步推进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工作。同时,加快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公司硫化物及基于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2025年,公司计划进行全固态电池放大验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从技术研发节点上看,2025年至2030年,全固态电池产业将重点攻关固态电解质;2030年至2035年,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负极;2035年至2040年,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正极。

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液态电解质电池与固态电池优点的新兴电池技术,已于2020年之前进入试生产阶段,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术成熟度有限,导致半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采用率低于最初的市场预期。TrendForce预测,全球汽车制造商将逐步扩大半固态电池在其电动汽车车型中的使用,推动该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到2027年将超过1%。

之前,日本市调机构富士经济(Fuji Keizai)公布调查报告也指出,因xEV(电动汽车)用氧化物系产品需求增加,2024年全固态电池全球市场规模预估为11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19亿元),达2023年的4倍。自2025年后,xEV将采用硫化物系产品,全固态电池预估将扩大应用于无人机、医疗机器、后备电源等用途,2045年预估将扩大至8兆70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73.51亿元),将达2023年的299.2倍水准。

固态电池持续火热 企业争相“答题”吸引关注!

近期,也有不少企业轮番发布其固态电池业务的相关发展情况,东峰集团身为一家主要从事包装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新材料、I类药包材、印刷包装等领域的企业,其此前在提及未来发展规划时也表示,公司将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深耕技术含量更高的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I类医药包装领域也将持续加大规模优势,夯实公司利润。同时,充分配合国有股东进行资产及资源整合,梳理公司的战略和资产,积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利润贡献点。

南都电源此前在其发布的官方微信号中表示,近日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本次合作不仅会聚焦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还将持续构建产业链协同。双方将加强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加速固态电池的市场化进程。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而身为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公司,德尔股份此前位于上海的固态电池试制线已经完成首个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相关性能仍在检测中。公司近期被问及与江铃汽车合作固态电池,目前实验结果如何的问题,德尔股份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测试样品。

博力威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固态电池已开展系列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目前处于工程化技术开发和样品开发阶段。

而贝特瑞也在提及固态电池用硅负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展方面时表示,该项成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用硅基负极已经吸引多家国际客户的关注,并正在进行测试。

金龙羽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公司,其控股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拟以1亿元对外投资设立孙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该投资旨在满足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对运营主体注册地的要求,并推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后续工作。

机构评论

国联证券表示,目前低空经济发展迈入产业化阶段,国内取证进展较快,2026年左右国内主机厂商有望迎来密集取证。202年eVTOL市场规模达9.8亿元,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95亿元。

华福证券表示,2024年国内车企、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上的布局节奏加快,部分车企规划2026-2027年有希望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站在全球技术竞争的关键节点,固态电池的战略重要性提升,重点关注变化较大的电解质、负极、干法设备等环节。同时,快充、换电、钠离子电池等新方向技术也逐步打磨成熟,即将进入真正的量产期。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