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网注意到,自11月以来,多家央国企陆续启动2025年储能系统(电芯框架)集采,其中,仅中国华能、中国电建、中广核三家央企便释放了30.5GWh储能系统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从几家央企的招标公告中,可以看出投标规则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或许也预示着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中广核:7个标段共计采购10.5GWh
11月26日,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招标发布。本招标项目划分为两个包件共7个标段,采购总规模为10.5GWh,其中,标段1-3为构网型储能,合计规模4.5GWh;标段4-7为跟网型储能,合计规模6GWh。
据招标公告显示,投标人必须同时参与包件1的3个标段投标,包件1各标段投标价格不能出现差异;投标人必须同时参与包件2的4个标段投标,包件2各标段投标价格不能出现差异。
在技术要求方面,1、投标方应提供投标储能集成系统范围内主要设备的具有CMA和CNAS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2、不接受梯次利用电池,不接受库存电池(生产日期大于90天),本项目委托第三方全程见证生产、组装及发运;
3、只接受一簇一串或一簇两串电池的方案;
4、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储能系统故障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电池集装箱需采用外维护的方案;
5、储能集装箱内电池区域与其他功能区域的火灾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分开布置,火灾报警系统应布置在其他设备仓,其它设备仓和电池仓之间须有防火隔离,耐火极限不低于1h。
在业绩要求方面,1、投标人(投标人为代理商的,其代理的储能系统集成商)近连续3年(2021年6月至今)中应具有不低于单个50MWh的合同业绩。
2、投标人(投标人为代理商的,其代理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提交的本次投标方案的业绩及其核心设备的业绩要求如下:投标人至少具有1项不低于20MWh的投标方案合同业绩;电池单体至少具有500MWh的合同业绩;储能变流器至少具有20MW的合同业绩。
据悉,评标委员会按下述原则推荐中标候选人:
(1)标段1-3不可兼中;标段4-7不可兼中;已中标标段1-3的预中标人不得再中标标段4-7。先对标段1-3授标,再根据标段1-3的授标结果对标段4-7进行授标。
(2)对于标段1-3,每个标段单独评标,但一家投标单位最多只能中一个标段,不得兼中。当3个标段中N个标段(N≥2)的第一名为同一投标人时,依据项目整体(所有标段)总中标金额最低的原则确定各标段最终中标人。并且同一标段中,综合排名靠前的投标人未在本标段或其他标段中被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则排名靠后的投标人不得在本标段中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除因上述原则调整第一中标候选人外,其余中标候选人仍按综合排名顺序推荐。
(3)对于标段4-7,每个标段单独评标,但一家投标单位最多只能中一个标段,不得兼中。当4个标段中N个标段(N≥2)的第一名为同一投标人时,依据项目整体(所有标段)总中标金额最低的原则确定各标段最终中标人。并且同一标段中,综合排名靠前的投标人未在本标段或其他标段中被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则排名靠后的投标人不得在本标段中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除因上述原则调整第一中标候选人外,其余中标候选人仍按综合排名顺序推荐。
中国华能:2个标段共计采购4GWh
11月20日,中国华能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协议采购招标发布,招标人为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物资供应中心)。本次框架协议预估采购总容量4000MWh,分2个标段,其中标段1为集中控制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预估容量3000MWh(1h、2h、4h系统);标段2为分散式模块化、组串式电化学储能系统预估容量1000MWh(2h、4h系统)。
据招标公告显示,最终采购量以通过投资决策的实际项目需求为准。框架协议有效期自协议发布之日起1年。
在业绩要求方面,2021年1月1日至今(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投标人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要求:
1、具有累计不低于1.5GWh(磷酸铁锂电池)国内储能业绩,提供合同扫描件,并同时提供不低于300MWh合同(以合同容量累计)的结算增值税发票(或阶段性收付款发票),否则该业绩按无效业绩处理。
2、至少具有1项国内单体项目容量不低于100MWh的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集成业绩,提供合同扫描件,并同时提供结算增值税发票(或阶段性收付款发票),否则该业绩按无效业绩处理。
此外,投标采用电芯业绩要求:2021年1月1日至今(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储能电芯国内供货总容量不低于2GWh,且至少具有1项国内单体不小于200MWh的电站供货业绩,提供合同扫描件,并同时提供结算增值税发票(或阶段性收付款发票),否则该业绩按无效业绩处理。
在技术要求方面,标段1:投标人应提供PCS(储能变流器)的第三方具有CMA和CNAS资质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或认证证书(大于等于所投产品功率),同时提供高压、低压穿越检测报告(大于等于所投产品功率)。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出具相关承诺:PCS暂无型式试验报告的,须承诺在设备供货前取得对应型号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且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标段2:投标人应提供PCS(储能变流器)的第三方具有CMA和CNAS资质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或认证证书(大于等于所投产品功率),同时提供高压、低压穿越检测报告(大于等于所投产品功率)。PCS须采用三电平分散式模块化设计,180kW≤单台功率等级<500kW。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出具相关承诺:PCS暂无型式试验报告的,须承诺在设备供货前取得对应型号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且满足当地电网要求。
中国电建:不分包件预计采购16GWh
11月13日,中国电建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发布。本次招标采购不分包件,采购总量预计为16GWh。本次招标将确定集团公司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入围供应商(入围供应商数量根据实际投标人数量确定),并签订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有效期至下一年度集中采购结果正式公布为止。在框架采购有效期内,实际采购量有可能超过预估规模,但采购结果仍适用,至框架采购有效期为止。
据招标公告显示,本次招标范围包括储能系统设备,专用工具、备品备件、易耗品、其他设备、技术服务等;投标人应按合同要求完成储能系统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运输至现场及交货、现场开箱检查、指导安装、现场试验、验收、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提交、运行人员的培训及质保期内的维修和保养,储能系统设备指导调试和试运行工作。
投标人供货设备20年运行期检修及维护工作均含在本招标范围内,投标人在招标人要求的20年运营期间,应确保投标人供货设备的总体运行效率及设备可利用率满足招标人要求,运营期内全部设备检修、维护及电池更换等全部费用均含在投标报价中。投标人应提供完善的运营期服务方案,并满足招标人有关各项管理要求。
在技术要求方面,1、本次招标要求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280Ah;储能系统整体效率≥85%;储能系统(包含电池)整体质保5年。本年度集中采购成果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内和海外项目。
2、提供GB/T 36276-2023或GB/T 22473.1-2021电池单体、GB∕T 36276-2023电池簇、GB∕T 36276-2023电池模组检测报告;若暂未取得上述报告的,投标阶段提供基于GB∕T36276-2018的检测报告或者GB/T36276-2023的中期报告。
3、投标人具备电池单体、PCS(储能变流器)、EMS(能量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四项中1项及以上的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产品的检测报告或产品认证;所投集成系统的核心设备(电池单体、BMS、EMS、PCS)应具有CGC或CQC或TUV或DE或国家认定的同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出具的带CNAS、CMA的型式试验报告或检测报告等证书。
4、电池生产日期不得早于项目实际供货日期超过3个月(投标人需提供相关承诺);电池(电芯)的性能、参数等应符合项目实施阶段正在执行的国家质量标准(投标人需提供相关承诺)。
5、投标人需承诺近三年供货的储能电池系统产品无火灾事故发生;同时需详细阐述完善的安全设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多级熔断保护机制、BMS和PCS之间快速联动保护机制、电池系统具备硬连接和软连接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提供详细技术说明文档。
在业绩要求方面,近三年内(2021年1月至今)具备储能系统合同业绩不少于1000MWh,同时至少具有1项国内单体项目容量不低于100MWh的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业绩。
招标门槛逐步提升 推动储能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储能行业喜忧参半,虽然装机量连创新高,但是价格战的持续进行,使得很多储能企业增收不增利。不过就以上三家央企集采规模来看,2025年储能市场依旧需求旺盛,且招标企业对于招投标规则提出了新要求,部分企业已经着手降低价格评标权重,提高技术评判权重。
例如,中国电建及中广核等都明确要求电池生产日期不得早于项目实际供货日期3个月以上,此举便封堵了库存电池流通市场的可能性,也对一众电池厂提出了考验。
事实上,由于价格战的持续,部分超期的库存电池甚至是劣质电池已然悄悄流入市场,对于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都提出了极大地考验。
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也对储能安全技术也提出了发展目标: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实现新型储能电站电池模块级精准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
因此,目前招标企业在明确不接受库存电池、不接受梯次利用电池的同时,对于投标企业的业绩要求、技术要求包括电芯业绩要求等都提出了新的标准,进一步打击了低劣小厂商搅乱市场的可能性。例如,中国电建招标公告还明确要求投标人需要提供20年的运行期检修及维护工作。
从行业角度而言,储能招标的门槛逐渐提升,一方面可以有效杜绝恶意价格战的问题,筛选企业技术水平,提供储能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行业出清,推动储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