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评价为“淡季不淡”的8、9月车市的表现,也反映在了各家车企三季度的业绩报上。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30日,共有19家A股整车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年初至报告期末,有15家车企营收实现了同比增长,占比78.9%;10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或扭亏为盈,另有三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完成减亏。
从具体表现来看,主营业务强劲,依旧是带动车企营收和利润双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以今年前三季度“赚钱”的车企比亚迪为例,其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3.67亿元,同比增长129.47%。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乘用车销量为207.02万辆,同比增长76.14%。
相比之下,在上半年略显低迷的长城汽车在第三季度开始发力。今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495.32亿元,同比增长32.63%;归母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上涨41.94%。2023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1195.04亿元,同比增长20.13%;归母净利润49.95亿元,同比下降38.79%。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综合毛利率从第一季度的16.07%提升至第二季度的17.41%,第三季度毛利率持续增长至21.66%,超越比亚迪上半年的18.33%。“在20万元以上市场盈利能力的提升,是毛利率提高的重要展现。”长城汽车CFO李红栓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汽车今年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规模效应带来了降本的落地,实现了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出口总量达 211,696 辆,同比增长 89.45%。
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销售产品的车企,利润改善还受益于锂电池价格的走低。从去年11月碳酸锂的价格达到了60万元/吨,到今年10月底,碳酸锂的价格已暴跌至17.30万元/吨。产业链降本无疑将进一步传导至整车企业。
长安汽车同样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2.06亿元,同比增长26.78%;归母净利润98.82亿元,增幅43.22%。而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双向拓展,也是其获得良好业绩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汽车186.9608万辆,同比增长11.24%;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7.3841万辆,同比增长24.70%。
此外,商用车市场销量也出现了明显回暖,一汽解放、福田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宇通客车、金龙汽车和安凯客车均完成了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双涨。
相较之下,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力帆科技和众泰汽车出现了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以上汽集团为例,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33.42亿元,同比下滑0.77%;净利润114.07亿元,同比下滑9.82%。上汽集团的销量不佳,主要受旗下合资车企影响,集团旗下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综合计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品牌前三季度合计销量达289.25万辆,同比减少15.54%,少卖了约45万辆。
同样受合资品牌的拖累,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11亿元,同比下降44.05%。广汽集团在财报中直言,“业绩变化原因为本报告期合营企业汽车销量同比下滑、盈利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其中,前三季度广汽丰田累计销售68.58万辆、广汽本田累计销售43.58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0.33%、23.93%。广汽三菱更是在不久前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