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首度“破7”,一度跌至7.013附近。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盘跌破6.99关口,逼近“7”关口。
从原因来看,此轮人民币汇率受到的贬值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复苏节奏遇到的短期波动,以及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市场人士同时指出,这大概率将是阶段性的贬值区间,贬值幅度不会回到去年7.30的高点,全年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平稳波动中保持升值。
受基本面及美指走高影响 人民币遇“急贬”
在经历一段平稳走势后,近期人民币汇率步入下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相继于上周二(5月9日)、周四(5月11日)、周五(5月12日)跌破6.92、6.93、6.95,周跌幅超0.5%。
昨日(5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116点,收盘报6.9641,创3月10日以来新低。今日开盘后,在岸市场汇率跌破6.99关口,逼近“7”关口。
同时,离岸市场的汇率波动相对更大。今日上午9时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以来首次“破7”,盘中跌幅一度超150点。
此轮人民币汇率缘何走低?外汇策略专家、北京汇金天禄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原本市场对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的复苏和反弹有较强预期,但在经历第一季度的高增长后,4月主要经济数据表现相对不及预期,尤其是工业制造业方面体现的增速对短期人民币汇率形成了一定贬值压力。”
基于经济基本面,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认为,通胀和金融数据显示内需动能尚有不足,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表现也不及预期,显示国内经济尚处于弱复苏阶段,从而导致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力度有所减弱。
另在货币政策方面,王洋分析称,由于包括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在内的利率收到下调指导,市场对今年人民币降息存在一定预期,在美元加息尚未完全结束前,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可能存在短期下滑。
从外部因素来看,截至5月16日,美元指数走高至102.6049,创今年3月27日以来新高。受此影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数主要货币走低,其中,欧元兑美元自年内高点1.105一路走低至1.085一线、英镑兑美元也下跌至1.24左右。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减弱,导致美元指数阶段性震荡。”常冉表示,根据当前美国非农和GDP数据表现,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有所下降,因此美指并未因加息节奏放缓而持续下行。
在美元指数筑底小幅反弹的同时,兴业研究公司首席汇率分析师郭嘉沂对财联社记者分析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也受到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加深的影响,做多人民币持仓成本增加,叠加季节性购汇压力也使得美元兑人民币短期内容易向上运行,比如港股季节性分红。
人民币贬回至去年低点的可能性很低
对于人民币汇率破“7”回“6”的过往历程,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上月表示,过去五年,人民币对美元三次“破7”,第一次是2019年8月,第二次是2020年2月,第三次是去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
易纲强调,“这是市场供求的结果,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具有韧性,有能力实现动态均衡。”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虽然此次离岸人民币盘中再度破“7”,在岸人民币也同步逼近这一证整数关口,但并未改变中长期人民币币值的支撑力量。
总体来看,郭嘉沂表示,今年美元利率、汇率筑顶,资金外流压力减轻,境内美元流动性拐点已现,人民币呈现宽幅震荡。不过,仍需要警惕美联储降息预期修正给予的阶段性压力。
从更长期来看,郭嘉沂认为,随着美元流动性边际转松,以及国内利率筑底反弹,人民币将出现趋势升值。
“虽然存在破‘7’的可能性,但不会贬值到很大程度,也不会重新贬回到去年7.30的低点,这个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外部来看,美元指数反弹至去年接近115高点的可能性很小,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硬着陆风险较高,这也无法支撑美元指数大幅反弹。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国内经济数据出现短期波动,内需复苏进度偏缓,但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外贸韧性足和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吸引力足,基本面有支撑,人民币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国内经济逐步好转和国际收支结售汇顺差仍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常冉表示,当前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的汇差由月初的0.023收缩至0.022,表明海外交易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也较为平稳,尚未出现大幅贬值的预期引导。
对于汇市情绪,王洋指出,“7”这一整数关口对美元/人民币来说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汇价不能回到其上则后市还会继续向下;反之,如果升破7.0,那么后期走势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至少短期而言,破位后会使美元/人民币进一步反弹。”他对财联社记者说道。
“(市场)须关注汇率年内低点6.9773和整数关口7.0附近的支撑。”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中金外汇研究专家李刘阳指出,短期的汇率压力并不改变长期看好人民币汇率的观点,因此,2季度的回调或为结汇方向的需求创造一个较好的价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