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央行:二季度经济增速或明显回升 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靠前协同发力,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3月17日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并运用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把握好节奏与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成员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继续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继续落实好科技创新、普惠养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政策,创设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预期引导,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的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有力支持经济发展恢复向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8%、12.7%和10.0%。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6.0%和41.2%。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较去年同期下降0.4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较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717元,较上年末升值1.4%。

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2023 年以来,我国社会全面恢复常态 44 化运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展望未来,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恢复,消费场景改善,消费倾向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内需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走稳对全部投资的下拉影响也会趋弱。三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仍具备结构性优势。四是已出台政策措施持续显现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环境。总体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整体好转,其中二季度在低基数影响下增速可能明显回升,为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主要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从国内看,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消费复苏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仍存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使外需持续承压。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有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多措并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下半年可能逐步回升。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逐步回落,主要受食品、能源价格拖累,其中食品CPI 一季度环比持平,明显低于往年 1%左右的水平,车企降价促销力度较大也带来短期下拉影响;而服务 CPI 环比累计涨幅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尤其是机票、住宿、文娱等线下活动分项回升明显。PPI 在高基数影响下保持低位运行。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二季度 CPI 涨幅可能继续保持低位;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供需缺口趋于弥合,对价格的带动会逐步增强,加之基数效应消退,下半年通胀中枢有望温和回升,CPI 可能逐步向往年均值水平靠拢。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稳固支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引导稳定社会预期,支持构建粮食、能源等保供稳价体制机制,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利率资金。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推动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加快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工作,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涉农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制基础。进一步规范债券承销行为和提升做市功能,推动债券承销做市一体化,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传导功能。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管理试点。加快柜台债券业务发展,引导市场适当分层,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和基础设施服务多元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六是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稳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面。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按时满足附加监管要求,加快推动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健全总损失吸收能力,切实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框架,推动其依法合规经营。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稳定立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更好发挥存款保险功能,稳步开展早期纠正,推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支持重点区域和机构风险化解。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靠前协同发力,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3月17日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并运用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把握好节奏与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成员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继续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继续落实好科技创新、普惠养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政策,创设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预期引导,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的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有力支持经济发展恢复向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8%、12.7%和10.0%。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6.0%和41.2%。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较去年同期下降0.4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较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717元,较上年末升值1.4%。

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2023 年以来,我国社会全面恢复常态 44 化运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展望未来,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恢复,消费场景改善,消费倾向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内需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走稳对全部投资的下拉影响也会趋弱。三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仍具备结构性优势。四是已出台政策措施持续显现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环境。总体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整体好转,其中二季度在低基数影响下增速可能明显回升,为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主要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从国内看,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消费复苏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仍存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使外需持续承压。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有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多措并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下半年可能逐步回升。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逐步回落,主要受食品、能源价格拖累,其中食品CPI 一季度环比持平,明显低于往年 1%左右的水平,车企降价促销力度较大也带来短期下拉影响;而服务 CPI 环比累计涨幅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尤其是机票、住宿、文娱等线下活动分项回升明显。PPI 在高基数影响下保持低位运行。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二季度 CPI 涨幅可能继续保持低位;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供需缺口趋于弥合,对价格的带动会逐步增强,加之基数效应消退,下半年通胀中枢有望温和回升,CPI 可能逐步向往年均值水平靠拢。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稳固支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引导稳定社会预期,支持构建粮食、能源等保供稳价体制机制,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利率资金。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推动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加快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工作,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涉农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制基础。进一步规范债券承销行为和提升做市功能,推动债券承销做市一体化,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传导功能。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管理试点。加快柜台债券业务发展,引导市场适当分层,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和基础设施服务多元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六是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稳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面。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按时满足附加监管要求,加快推动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健全总损失吸收能力,切实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框架,推动其依法合规经营。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稳定立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更好发挥存款保险功能,稳步开展早期纠正,推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支持重点区域和机构风险化解。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