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三重压力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内需 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新能源峰会】

来源:SMM

2022SMM新能源材料年度价格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享了关于学习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心得体会。他表示,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下,我国应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内需,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这表明我国新时代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冲击,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其复杂的变化,总体看,对抗因素增加。我们全力应对疫情,科学分析和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着力稳增长、保民生,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应注意到,在两个百年转换之际所出现的这些空前挑战和冲击,客观上在两个百年转换之时形成了一个过渡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2020年以来全面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的努力,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克服了疫情冲击造成的停顿,社会生产和主要的经济活动水平,已经大体接近疫情前。但多种因素导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

在全面应对三重压力的政策安排下,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5.5%左右。围绕这一任务,各个方面积极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开局,GDP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四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好于预期。这表明应对三重压力的政策安排准确有效。

3月份以来国内散发疫情和外部乌克兰危机,使稳增长、保民生大局受到意外冲击。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降。工业增长率由1-2月份的7.5%降低到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率由1-2月份的4.2%转为-0.9%。消费同比增长率由1-2月份的6.7%转为-3.5%,投资增长率由1-2月份的12.2%降低到6.5%。4月份经济指标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回落。工业当月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下降6.1%,消费当月同比下降11.1%,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7%。疫情对局部区域经济影响更为突出,4月份上海工业同比下降62%,吉林工业同比下降42%。二季度经济增长率降低到0.4%。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这也要求我们要更多的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判断。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现代化推进速率很快,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但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目前仍然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这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结构变动潜力,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

展望十四五,总体判断,我国仍然处于持续较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经济有必要也有能力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转入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注重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新阶段。与1978年以来的城镇化快速补课的特点不同,但蕴含的经济发展潜力更大。

中国经济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充沛的要素供给保障;也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因此具有巨大增长潜力,潜在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 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 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着力扩大内需 有效应对需求收缩

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扩大内需

在总结近年扩大内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相关措施进行了重要完善。经济下行和需求收缩过程中,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安排生产和投资;就业形势不好,居民会谨慎安排消费支出。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既关系当前扩大内需、稳增长、保民生,也关系到现代化长远目标高水平奠基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会议审议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2022年工作要点,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5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六方面33条措施中,提出要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截止目前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47万亿元,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再使用5000亿元专项债限额,这些对后几个月基建投资资金将形成较强支撑。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安排3000亿元以上金融资金。据了解是国开行和农发行筹措资金,通过邮储银行投放。依照政府推荐原则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

以上政策持续发力的累积效果日益明显,5月份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1-9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较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相关政策效果会更集中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会继续提高。

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28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综合分析,未来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暖,房地产投资有望筑底企稳。这些预示促进房地产回稳、回升的政策环境将明显改善。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面学习落实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各项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相信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增长工作一定会开辟全新局面,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掀起新高潮,扩大内需将取得更显著成效。在全面、完整、准确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减碳工作会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更有序的结合起来,先进煤炭产能和重化工原材料生产能力会加快释放,能源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得到更好保障。在市场需求回暖和能源原材料保障能力提高,交通物流全面畅通等因素支持下,1.6亿多个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条件会不断好转,经济回升向上的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经济指标短期回落态势将根本扭转,中国经济充沛的增长潜力将加快释放。预计国内大循环将全面畅通,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中国经济必将克服疫情冲击等重重困难,实现持续回暖、回升的运行态势。由此,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持续回升向好的增长新周期!

我们应当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握新机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022SMM新能源材料年度价格发布会专题报道

》电脑端观看:2022年11月新能源材料大会-中国国际镍铬锰不锈钢产业高峰论坛视频回放

https://www.smm.cn/live/live_detail?li=343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