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三项气候变化相关的重要草案,分别涉及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的改革、被称为“碳关税”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相关规则修正,以及设立社会气候基金(SCF)。上述三项草案是欧盟“Fit for 55”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不论欧洲相关提案何时最终“落地”,市场对航运零碳解决方案以及船舶绿色技术需求都将更为紧迫,航运与造船行业要尽早做好应对。
一、事件回顾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了一揽子立法与政策提案(Fit for 55),开启了欧盟“碳税”立法程序的第一步。该提案分别提交给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进行审议。近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该提案中的三项关键性草案,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Emission Trade System)指令修订、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建立社会气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等条例。外界分析,欧盟理事会也正在审议欧盟委员会提出的EU ETS指令修订草案,先前已于3月份形成了关于CBAM的“总体路径”。接下来,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很可能采用非正式的“三方会谈”(Trialogue)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以实现提案尽快通过。
二、关于航运领域的最新变化
6月22日,欧盟议会通过草案对去年7月份欧盟委员会提交版本中的内容和时间进行了修改,特别是有关航运领域的内容值得注意:
三、影响观察
虽然上述立法草案仍在审议阶段,但考虑到最新修订内容以欧盟一直以来在推动减碳速度上的“雄心壮志”,不排除草案快速通过,进而影响IMO未来目标的修订,值得航运及上下游行业企业注意。
1、影响面广泛:34%的船队,96%的运力涉及其中
从目前全球船队的组成结构看,超过5000GT的船舶有35000多艘,运力约为21.4亿吨,占全球现有船队比例分别为34%和96%。其中,全球参与欧洲航线的船队并不是少数,欧洲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从域外进口的大宗物资和商品总量占海运总量份额较大,其中成品油、原油、LNG进口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出口占比都超过两成,LPG与煤炭和铁矿石等物资的海运进口占比也不少(见下图)。初步统计,参与运输的航运公司多达3000多家,其中像日本、中国、美国、新加坡、韩国等船队排名世界前10的非欧洲域内船东大国有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据相关机构测算,如果欧盟不发放免费配额,进出欧盟的每艘船舶平均多支出20-80万欧元。
2、欧企率先启动:马士基、地中海、达飞大幅提前碳中和目标
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欧洲航运巨头纷纷表示将在2050年实现自身船队的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部分航线的“净零”,并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与行业组织、货主公司的大力支持。这些预期目标均大幅超过IMO目前设定的目标:IMO的GHG战略目标是2050将排放量较2008年减少50%,但此时间节点看来很可能仅是全球航运业达标的底线而已。
3、联盟与共识增多:货主、金融、保险等方面形成更大推力
近年来,国际海事论坛间相继提出波塞冬原则(Poseidon Principles)和海运货物宪章(Sea Cargo Charter)的呼吁,分别从银行和货主的角度对航运减排产生重要影响力。其中签署“波塞冬原则”成员继续扩大,缔约成员增至28家,覆盖全球超50%的航运贷款总额,并逐步扩展至海上保险行业。2019年由海事、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行业重要企业组成“零排放”联盟(Getting to Zero Coalition)更是承诺“2030年前实现船舶零排放”,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脱碳。可以看出,不仅航运企业本身,一些航运上游的超级货主也为其全部供应链变革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制造和物流环节是其中重要组成。
四、结语
海运脱碳加速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海事界关注的焦点,不论欧洲相关提案何时最终“落地”,是否还有其它“附加目的”,都要看到未来对航运零碳解决方案以及船舶绿色技术需求更为紧迫。这次由欧盟最先发起的“由规则牵引市场机制变革”未来对全球航运及贸易结构的影响程度如何,值得海事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