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价格的不断攀升,梅赛德斯-奔驰终究没有扛起所有。4月2日,业内有消息称,奔驰中国将从今日起上调部分在售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
对此,奔驰方面回应财联社记者时表示,近期受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全球供应链短缺的影响,自4月2日起对部分在售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格进行调整。“这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第一次针对部分车型做价格调整。”奔驰方面强调。
据悉,此前调整涵盖奔驰旗下14款车型售价均有不同幅度上调,包括国产E级、GLC,进口CLA、C级、E级、GLS、S级、迈巴赫GLS、迈巴赫S级、AMG C 43 Coupe、AMG GLC 43、AMG GLC 43轿跑、AMG E 53 +、AMG G 63,单车涨幅最低900元,最高达到12.1万元。
“(涨价)很突然。”有奔驰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后台销售系统尚未做出调整,但从4月3日起消费者购买新车,将按照调整后的价格执行。“如果是4月2日前交了订车意向金,并向厂家申报的,仍可以按照涨价前的官方指导价。”
俄乌局势以及超过一年的芯片短缺、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给步履维艰的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更大压力,但率先受到冲击的并不是传统燃油汽车企业。记者统计发现,今年3月以来,特斯拉以七天调涨三次的节奏拉开了新一轮涨价的序幕后,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小鹏、理想等均纷纷官宣上调销售价格,甚至连创维汽车也不例外。目前,此轮价格调整涉及品牌已逾20个。
“供给不足,使得车企指导价上涨。”在乘车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原材料价格近期涨幅大大超出了业内预期,之前很多车企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价格比较低,车企的压力还不大,而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则是上游材料接连涨价后,下游车企无奈做出的应对举措,“如今奔驰也上调了官方指导价,这意味着燃油车板块也同样受到了波及。”
值得留意的是,3月,涨价给造车新势力们带来了“反向营销”,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当月交付量均破万。其中,零跑首次实现了交付过万,而守住了“不涨价”的底线的蔚来汽车却意外垫底。业界认为,在不远的未来,或许传统燃油车企们也会加入涨价大军中。
“汽车行业整体并不会迎来涨价潮。”崔东树认为,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车企需求萎缩,涨价底气不足。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电动车厂商密集宣布新一轮涨价,一方面是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造车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供小于求,购车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动辄俩三月,甚至半年时间,这给了电动车企涨价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