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间,贝特瑞(835185)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的营业收入104.91亿元,同比增长135.67%;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6.70亿元和1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41%和189.47%;实现归母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长191.39%;基本每股收益为2.97元。
其中,2021年,贝特瑞负极材料销量超过1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4.59亿元,同比增长104.96%;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6.51亿元,同比增长250.36%。
贝特瑞表示,2021年公司加快布局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2021年,公司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成立山东瑞阳、四川瑞鞍、山西瑞君,收购四川新材料,与SKon和亿纬锂能合资建设常州基地,投资参股了多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各地形成产业链联合互动;此外,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负极产线二期项目、江苏贝特瑞年产3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二期项目及福建深瑞年产40万平方米的石墨烯导热膜产线均已投产并实现批量供货,为公司增收创利做出了贡献。
电池网注意到,2022年,贝特瑞已经公告两项负极材料领域投资计划。1月24日,贝特瑞拟在云南大理州祥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年产能5万吨,预计投资23.92亿元;2月16日,贝特瑞拟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
在技术研发方面,面对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趋势,为保持在材料领域的技术持续领先优势,贝特瑞一方面对现有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材料、无定形碳、高镍三元材料等;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包括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燃料电池材料、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及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等。2021年,贝特瑞多项正负极产品实现突破,成功量产导入客户端,部分产品已完成中试送样;公司攻克固态氧化物电解质关键技术指标难题,成功通过下游客户认可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同时积极筹备放量生产线的建设。
此外,2021年,贝特瑞完成磷酸铁锂资产及业务转让,通过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负极材料方面,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7.9万吨,同比增长86.4%。2021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90.5万吨,同比增长68.2%。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贝特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乃至全球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白皮书还梳理了从2018年-2021年四年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前十企业。总体而言,行业前三基本被贝特瑞、江西紫宸和上海杉杉霸榜。
在正极材料方面,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42.2万吨,同比增长79.6%。其中,贝特瑞在2021年首次进入中国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出货量排名前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