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科创板日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的科创板上市已提上日程,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报材料。蜂巢能源已开始与潜在投资者商榷,计划筹资30-50亿元,这一轮新融资之前的估值达260亿元。
据官网信息显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此前曾是长城汽车电池研发部门,主要业务涵盖无钴电池、固态电池、储能、太阳能等。长城三款车型(欧拉R1、欧拉IQ和WEY P8)均搭载蜂巢能源研发电池,市场反响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装机量方面,蜂巢能源堪称“黑马”。去年4月,蜂巢能源开始装机配套。同年8月即跃入装机量前20,此后连续6个月稳居前10榜单之中。而在最新的3月排名中,蜂巢能源已跃居第7。
在资本市场上,蜂巢能源一直在稳步推进。
两个月前,蜂巢能源宣布已完成35亿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中银投、国投招商联合领投,金融街资本、长城控股等参投,资金主要用于新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而就在上月底,公司表示已启动B轮融资,并将在三季度关闭,预计融资规模可达30-40亿元。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后,将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报材料。
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新生力量,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广泛。
去年12月,蜂巢能源发布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系统”,即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蜂云平台,在针刺测试中,成功实现“不起火、不冒烟”。另外,蜂巢能源还研发出系统监控平台“峰云平台”,实现对超9万辆电动汽车进行持续监控,得到超过16亿条分析数据,具备20多项监控项目的能力。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在无钴电池方面动作频出。
去年5月,蜂巢能源发布两款薄片式无钴电池:一款适配大部分纯电平台的115Ah电池、一款880公里续航的226Ah L6薄片无钴长电芯。同年12月2日,蜂巢能源无钴电池开始接受全球预定,并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该电池涵盖E&H两大平台,可实现A00-D级车型全场景应用,进而覆盖300至800+公里全系车型。
蜂巢能源的产业布局并不仅限于无钴电池,近期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领域也在其中。
就在几天前,蜂巢能源又联手中科院,建设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旨在快速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固态电池技术转化落地。另外,蜂巢能源计划于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示范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池形状方面,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蜂巢能源今年还将切入大圆柱领域。
此外,蜂巢能源产能扩张不断提速。
今年2月底,蜂巢能源投资70亿元在湖州设立动力电池新基地,年产20GWh;同月,常州二期工厂启动,预计2021年有效产能将达6.91GWh;1月,又斥资70亿元在遂宁建设20GWh动力电池工厂。去年,蜂巢能源还宣布投资155亿元在德国设厂,包括年产能24GWh的电芯工厂和PACK工厂。
产业链方面,蜂巢能源已与多家供应商达成合作。
据先导智能、海目星、中国宝安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为这三家公司客户。另外,2019年10月,蜂巢能源与科达利、诺德股份、鼎盛新材旗下子公司杭州五星铝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