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要盘点当下热词,“碳中和”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依托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碳中和”概念股可谓一骑绝尘,成为二级市场中最亮的星。
据媒体数据显示,自进入3月以来,总计62只的“碳中和”概念股中,有52只实现上涨,其中更是有8只个股涨幅超过30%。
概念股引爆的背后:政策加码引爆市场预期
考虑到目前国内碳交易价格已经达到30-40元/吨,国际市场上欧洲碳价已经达到40欧元/吨(约合人民币310元/吨)、美国更是达到200美元/吨的情况,有机构预测,目前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并且到2030年依旧会有巨大的碳减排空间,碳交易市场价值有上行预期。
此外,在碳配额和项目减排量等碳资产现货的基础上,未来碳交易市场将不断金融化,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也将轮番上阵。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未来碳中和市场规模获奖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
碳中和背景下 商品市场受影响颇深
分析人士认为, 在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行业产量将被控制甚至减少,而能源需求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速度或将低于这类能源的供应,因此面临着基本面逐渐趋紧的局面,或同样面临价格上行风险。
在高耗能行业面临供给侧压力的同时,太阳能、风能、增建多站融合变电站,输配电网扩建,新能源汽车等已出现对部分有色金属带来需求贡献并将在今后较长时间段内支撑铜、铝、镍、白银等商品价格。而传统汽车、电瓶车上使用量较大且回收系统日益成熟的铅则面临着长期需求下滑的压力。此外,新能源汽车所要求的汽车轻量化趋势意味着铝合金车身对镀锌板车身的应用替代趋势。
而另一方面,在碳中和背景下,碳交易市场和碳税的出现,导致高耗能产业为实现减排目标,将需要通过购买碳排放指标的形式来实现减排目标,或者为其超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缴纳碳税。如此一来,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上行,并将重塑各产业成本曲线,该行为尤其对石化、金属矿山、重金属冶炼与延压加工企业的影响最为深重。成本上行则会支撑商品价格。
表现在金属领域,成本曲线重塑意味着大多数金属价格重心的上移,供给侧再现和需求侧改革将对不同商品强弱关系产生影响,如铝将成为最受益金属,而铅则面临着再生原料供应和需求瓶颈的双重压制。因此,面临产出瓶颈的及需求增加的品种有望走强,而增产及需求下滑的商品则易于走弱。
因此不难看出,碳中和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那么站在风口上的碳中和,又提供给市场哪些投资机遇?
碳中和带来哪些投资机遇?机构解读
安信证券表示:
当下建筑行业投资逻辑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基本面转变,经济回升、行业回暖和业绩提速将是未来建筑行业行情的主要逻辑。因此,安信证券认为,2021年低估值、高增长的确定性板块和业绩弹性较大的公司将得到机构的认可,看好大建筑、区域基建龙头、钢结构的板块配置机会和设计、装饰、园林等业绩弹性大、确定性强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表示:
“碳中和”达标离不开能源结构的改变,所以必须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比例和应用范围。因此,风电、光伏、储能和电动车等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浙商宏观李超团队表示:
随着终端需求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带动成本下行,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从产业补贴阶段逐步进入盈利阶段,在“30 达峰 60 中和”目标框架下估算,未来光伏及新能源车的市场空间较大,进入盈利期有助于带动上述行业未来加速发展。我们认为,也正是行业端开始进入盈利阶段,给予高层信心,加速推进相关行业发展,优化供给结构,替代现有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供给。
兴业研究精选混合基金表示:
在“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目标驱使下,实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囊括电力、交通、工业、材料、建筑等行业,可以重点关注的细分机会有技术不断迭代的光伏行业、成本不断下降的电动车行业,以及钢铁、水泥、建筑等传统行业的循环利用应用和碳捕捉、碳封存等负碳排放技术。
国海证券表示:
交通运输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总量约9%,而道路交通运输碳排放比重超80%,所以减少道路交通碳排放时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机构认为,未来能源生产端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譬如光伏、风电、氢能源等,辅以储能削峰填谷,而能源需求端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等。在这一背景下,未来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因需求旺盛,同样面临长期投资机遇。而新能源车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在电动车领域具有先发技术优势及领先市场地位的车企的蓬勃生长;能解决当前公路碳排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在未来政策+成本的推动下迎来高速发展。
此外,全球共同推进“碳中和”进程,非化石能源将迎来广阔需求空间,2025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 20%,而到 2030 年将至达到25%左右。而随着近年来光伏组件“降本增效”的努力,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下,未来光伏度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预计未来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保持 20%-30%的高增速。
核电方面,目前我国核电占国家发电量比重仅为 4.9%,相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长远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根据十四五规划,核电运行装机容量目标由十三五规划中的5800万千瓦提升至 7000 万千瓦,或将通过增加核电机组规划数量实现,核电设备需求具备提振空间。锂电方面,当前电动化趋势加速,动力锂电池需求叠加储能锂电池需求有望驱动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扩产,已切入龙头供应链中设备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需求有望增厚。
国泰钢铁ETF基金表示:
考虑到目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15%的情况,钢铁行业绝对是相应碳中和目标的首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供需缺口带来的价差将极大地促进钢铁企业毛利和利润的表现。加之当下钢铁行业估值较低,3%~4%的股息率为其带来极高的安全边际,所以钢铁行业可谓是“碳中和”主题现阶段投资首选。
此外,譬如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领域,在需求日趋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使其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双重作用下,从长期来看也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表示:
在碳中和目标以及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压缩粗钢产量。而在钢铁行业需求依旧稳中有升的大环境下,一旦粗钢产能下降,钢铁行业的供需结构将进一步改善。如果政策出台力度严格的话钢铁行业甚至会出现供需偏紧的情况。
与此同时,铁矿石需求量下降,原料端强势状态有望被打破,产业链和利润分配可能会再次向钢厂端倾斜。考虑到目前钢铁股估值较低,存在较大向上修复的空间,调高行业评级至超配,建议关注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新钢股份。
华夏新能源80ETF基金表示:
在全球市场顺势而上的背景下,国内光伏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中国光伏在全球占据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市场遍布全球,市占率超过70%。长期看来,光伏有望持续繁荣,国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此外,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指出,随着技术创新,储能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下一个十年将是更好的十年。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50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9000GWh以上,考虑碳中和的进一步促动,市场潜力更大。
综合来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为世界潮流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机构都对光伏、动力电池、风电以及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由此可见,碳中和风口下,积极发展新能源已是众心所向,大势所趋。